馬迷讀書會9-阿德勒《自卑與超越》1

第一部分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摘要】
個體心理學認為,人類所有的問題都歸結于三個:
首先,職業(yè),我們要獲取生存資源;
其次,人際,我們要跟別人合作,共同發(fā)展,定位自己的身份;
第三,兩性,我們要戀愛、結婚、繁衍后代。
*這個理論可以為我們的人生提供一個基本的框架*
真正的生命意義,存在于個體跟他人的交互當中,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重要有價值,但是這個重要有價值,是在跟別人交互的過程當中確認的。
*這個觀點使我聯(lián)想到,我們可以看到幸福的人總是樂于合作,對別人多一份理解*
阿德勒本身是一個有缺陷的孩子,所以他研究了很多有問題的兒童。
* 先天殘疾者:阿德勒認為,其實根本原因,不在于他的先天缺陷。不管他是缺胳膊少腿,還是某個方面有殘疾,其實這些人在專業(yè)人士的幫助之下,能夠糾正錯誤的信念。這個群體當中大多數(shù)人失敗,是因為他得不到正確的指導跟幫助,他只能自己排解,因此變得更加自我,跟真正的生命意義越來越遠。
* 被溺愛的小孩:被溺愛的小孩有個特征,覺得自己就是法律,他認為自己天生跟別人不出在他對生命意義的解讀是錯誤的,他把至高無上的自己,當成是生命的意義了,所以他永遠都得不到一個完善的發(fā)展。
* 還有被忽視的兒童:有一些小孩,從小到大都被忽視,那這樣的小孩,他的思維當中沒有關心跟合作的概念,他們對于這些詞是特別陌生的,根本就不懂得求助別人,也不相信別人,因為他們連自己都不相信。一樣,別人就應該為我服務,我獨一無二。?
所以,我們不能一味指責那些心理方面有問題的人,我們要做的是幫助他重新學會與人合作。人性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有正確的方法。一定要培養(yǎng)這些孩子跟別人合作的勇氣和精神。
這個是阿德勒一個很獨特的觀點,他認為:只要讓這個孩子能夠跟別人在合作的時候表現(xiàn)良好,那么他就能夠明白生命在于奉獻,他才有勇氣去直面困難,才能夠獲得成功。
*嗯,我覺得我在合作方面還有欠缺,似乎我一直都是單干的獨行俠,現(xiàn)在我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新的看法,今后我一定要多與別人合作*
所以,不管對別人,還是對自己,當我們了解到自己在理解生命意義時犯下的錯誤,我們就能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人生的機遇。
他不會再苛求別人對自己特殊照顧,也不會總想著報復別人,不會再覺得人生沒有意思,也不會因為困難而經(jīng)常放棄,會變成一個樂于合作,主動生活的人,那么這樣的人才是健康的,這樣的人對于人類文明的進步,才是有作用的。
*衷心希望屬于我的這一天能夠早日來到*
【梗概】本書第一部分主要講述了人生的三個基本命題、人生真正的意義:與他人交互。
【評價】本書的觀點突破了傳統(tǒng)個人成功論的觀點,讀完之后真是感覺自己的人生充滿了希望。
(本文為探測在媛創(chuàng)讀書會的聽書筆記,*后的部分為感悟,其余為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