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奧納多·達芬奇?zhèn)?/h1>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jqI6fdxNMBx6U2qI-0TDiQ?pwd=luzq?
提取碼:luzq

編輯推薦
史蒂夫?喬布斯、比爾?蓋茨崇拜的跨界創(chuàng)新奇才;《史蒂夫?喬布斯傳》作者力作,好萊塢高價競得本書電影改編權;比爾?蓋茨撰文推薦,2018年蓋茨夏季書單頭條推薦;
《紐約時報》、美國***圖書暢銷書榜首推薦;史航、小顧顧爺、嚴伯鈞、山水美術館、新世相感動推薦;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科學家,人類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 裝幀介紹:
精裝殼面選用的是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中一幅油畫,根據(jù)最近的X射線分析,它現(xiàn)在被認定是由一位不知名的畫家在17世紀畫的一幅列奧納多?達?芬奇的肖像。
沿著達?芬奇的創(chuàng)新思維,外封設計大膽嘗試采用PVC材質,呈現(xiàn)達?芬奇水利工程裝置的手稿,在“半透”的達?芬奇的真實身份庇護下,達?芬奇的那雙明亮的眼如神般注視著人間。
內(nèi)文選用進口伯克紙,紙張細膩平滑,四色印刷,色彩還原度高,高品質呈現(xiàn)150幅畫作及手稿,文藝復興時期代表畫作盡收眼中,大飽眼福。
書頭布仿照文藝復興時期風格,選用螺紋質感的布紋;前后環(huán)襯選用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代表色之一,用莎草的紙張觸感,復古而雅致。
內(nèi)容簡介
列奧納多?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和科學家,是影響了世界500多年的“網(wǎng)紅”。達?芬奇能將藝術、科學、技術和想象力融為一體,同時,他能對自己稍顯異類的狀態(tài)泰然處之:私生子、同性戀、素食者、左撇子、容易分心。帶著頑皮而執(zhí)著的熱情,達?芬奇孜孜不倦地投入對眾多領域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包括解剖學、化石、鳥類、飛行器、光學、植物學、地質學、水流,以及軍事裝置。他的筆記不僅是有史以來對好奇心難以**的紀錄,而且是激動人心的指南,跨學科的才華躍然紙上,帶領我們?nèi)チ私膺@個好奇心旺盛的人。
涌現(xiàn)了達?芬奇、哥倫布和古登堡的15世紀,是一個通過新技術發(fā)明,探索和傳播知識的時代,就如我們現(xiàn)在身處的時代一樣。達?芬奇的天才之處正是基于那些我們也可以通過自我訓練提升的能力:熱切的好奇心、認真的觀察,以及異想天開的想象力。
本書的起點不是達?芬奇的藝術杰作,而是他的筆記?!妒返俜?喬布斯傳》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以列奧納多?達?芬奇令人震驚的7200頁筆記,以及關于他的生平和作品的新發(fā)現(xiàn)為基礎,用電影般的敘事娓娓道來。他剝?nèi)ナw面部的皮肉,繪制嘴唇運動的肌肉,然后在《蒙娜麗莎》的臉上畫出了歷史上令人難忘的笑容;他探索光學的數(shù)學原理,闡明光線如何照射在視網(wǎng)膜上,然后制造出了《最后的晚餐》中視覺變換的錯覺,他畢生對舞臺演出的熱愛也促進了繪畫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他的人生提醒我們: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我們的孩子,都不應止于吸收知識,更要去質疑,要充滿想象力,敢于不同凡“想”,就像任何時代的“異類”天才和創(chuàng)新者一樣。
作者簡介
[美]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暢銷書《史蒂夫?喬布斯傳》《富蘭克林傳》《愛因斯坦傳》《創(chuàng)新者》作者。畢業(yè)于哈佛大學,杜蘭大學歷史系校聘教授,歷任美國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首席執(zhí)行官,曾任美國《時代周刊》總編輯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董事長。
精彩書評
列奧納多?達?芬奇在藝術和工程技術中都能發(fā)現(xiàn)美,而他將二者結合的能力讓他成了天才。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美國蘋果公司創(chuàng)始人
我想達?芬奇應該是歷史上非常令人著迷的人物。盡管如今他被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所熟知的身份是畫家,但是從人體解剖學到戲劇,達?芬奇的興趣廣泛得令人瞠目結舌。沃爾特?艾薩克森用我所見過的高超的方式,將達?芬奇生活的不同側面娓娓道來,并且解釋了是什么使他如此與眾不同。
——比爾?蓋茨(Bill Gates) 美國微軟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達?芬奇在慶典演出上面耗費的心血,會讓我們這些愛計較的現(xiàn)代人覺得可惜:他為什么不花費這些時間和創(chuàng)造力再畫幾幅《蒙娜麗莎》?然而,這才是能畫出《蒙娜麗莎》的達?芬奇,他輕蔑地跨過所有的計算與衡量,為自己的好奇心奔波一世。為了那個神秘女人的微笑,他在圣馬利亞諾瓦的地下停尸房度過了許多夜晚,他要識別那些肌肉和神經(jīng),知道微笑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我喜歡這本《列奧納多?達?芬奇?zhèn)鳌?,因為我讀完便確認了一件事:有的大師會讓我一邊尊敬,一邊悄悄打著呵欠,而達?芬奇永遠不會。
——史航 知名編劇、策劃人
長久以來,大部分人對于達?芬奇的定位實際上存在誤解。達?芬奇的才能遠非僅在藝術方面,他的成就在科學、工程學、數(shù)學、醫(yī)學、解剖學、音樂方面都超乎尋常,繪畫藝術只是達?芬奇借以探索自然、探索真理的方式之一,甚至可以被認為是達芬奇的“業(yè)余愛好”。愛因斯坦曾說,如果達?芬奇的研究手稿在當時就被公開,人類的科技進程將至少提前五十年。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本書在開篇對達?芬奇定位的時候,并未強調(diào)《蒙娜麗莎》和《*后的晚餐》如何重要、如何偉大,而是開篇就已對達?芬奇“全知全能”的天才本質一擊中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看到完整的達?芬奇。這是近來年我看到寫得*全面、客觀,并且富有洞察力的人物傳記書籍,推薦給你!
——嚴伯鈞 新銳西方藝術研究者
你可能會覺得達?芬奇是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半途而廢的“爛尾王”,但如果達?芬奇從不“爛尾”,那他就不是達?芬奇了!有些人看似樣樣都懂,但樣樣都不精,而達?芬奇卻是樣樣精通!僅在藝術這一領域,就能和米開朗琪羅匹敵,更不用說別的方面了。
——顧爺 藝術類科普作家
達?芬奇做了很多把偉大的事物傳遞給人間的事情,他用繪畫把神和傳說變?yōu)槿碎g可以靠近了解的細節(jié)。這本書對達?芬奇做了同樣的事。經(jīng)過多年的時間湮沒,他的形象已經(jīng)空洞,以至于我們會不了解他的魅力,而這本書成功地、令人贊嘆地復原了這一切。了解人類不得不了解文藝復興,了解文藝復興不得不了解達?芬奇,了解達?芬奇,不得不看這本書。
——張偉 新世相創(chuàng)始人
在為山水美術館策劃2018年的達?芬奇展覽期間,我和策展團隊查閱了大量關于達?芬奇的出版物,這本《列奧納多?達?芬奇?zhèn)鳌肥?讓我們感到驚喜的。五百多年前的萬物因為達?芬奇好奇的心、智慧的頭腦與靈巧的雙手成為永恒,而艾薩克森為它們寫就了一部史詩。
——孫越 博士 山水美術館館長
目錄
譯者序 來一場個人的文藝復興
書中主要人物介紹
16 世紀意大利貨幣介紹
封面的故事
列奧納多?達?芬奇生活及作品時間線
引言 我亦擅繪
第一章 童年時光
第二章 學徒生活
第三章 自力更生
第四章 初到米蘭
第五章 列奧納多?達?芬奇的筆記本
第六章 宮廷藝人
第七章 令人著迷的人
第八章 《維特魯威人》
第九章 騎士紀念碑
第十章 實驗科學家
第十一章 鳥類和飛行
第十二章 機械藝術
第十三章 數(shù)學
第十四章 人的本質
第十五章 《巖間圣母》
第十六章 米蘭肖像
第十七章 關于藝術的科學
第十八章 《最后的晚餐》
第十九章 人生動蕩
第二十章 重返佛羅倫薩
第二十一章 圣安妮
第二十二章 遺失與復得的作品
第二十三章 切薩雷?波吉亞
第二十四章 水利工程師
第二十五章 米開朗琪羅和遺失的戰(zhàn)爭作品
第二十六章 回到米蘭
第二十七章 第二階段解剖學研究
第二十八章 世界及其水系
第二十九章 羅馬時期
第三十章 手指的方向
第三十一章 《蒙娜麗莎》
第三十二章 法國歲月
第三十三章 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創(chuàng)造力原則
尾聲 如何描述啄木鳥的舌頭
致 謝
注 釋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引 言 我亦擅繪
令人不安的三十而立即將到來,列奧納多?達?芬奇給米蘭的統(tǒng)治者寫了一封毛遂自薦的求職信,歷數(shù)了自己的各種才能。他已經(jīng)是佛羅倫薩卓有成就的畫家,但是常常因為拖延而無法完成別人的委托,此時他也在尋找新的人生方向。在信中所列的技能中,前十段文字都是在極力推銷他的工程師專長,包括設計橋梁、水道、大炮、裝甲車輛,以及公共設施。直到第十一段的結尾處,他才提到自己也是一位藝術家。他是這樣寫的:“在繪畫領域,我也無所不能?!?/p>
是的,他的確做到了。后來他創(chuàng)作了兩幅歷史上最有名的繪畫作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麗莎》。但是,他一直認為自己不只是一名畫家,還是一位科學和工程技術研究者。帶著頑皮而執(zhí)迷的熱情,列奧納多孜孜不倦地投入了對眾多領域的創(chuàng)新研究,包括解剖學、化石、鳥類、心臟、飛行器、光學、植物學、地質學、水流,以及武器。因此,他成了跨界奇才的典范,也鼓舞了那些與他秉承同樣信念的人們,他們都相信“自然的萬千造化”相互交織融為一體,驚人的規(guī)律就蘊含其中。在一幅手稿中,他繪制了一個身材比例完美的男性在方圓之中伸展四肢——這幅著名的《維特魯威人》不僅彰顯了列奧納多融合藝術與科學的能力,還讓他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天才。
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處處都能體現(xiàn)科學探索的痕跡。他曾解剖尸體臉部的組織和控制嘴唇的肌肉,并畫出了世界上最讓人難以忘懷的笑容。他研究人類頭骨,繪制了層次分明的骨骼和牙齒的解剖圖,讓《荒野中的圣杰羅姆》展現(xiàn)出深入骨骼的痛楚。他還探索光學背后的數(shù)學規(guī)律,展示了光線如何照射在視網(wǎng)膜上,讓《最后的晚餐》有了透視變換的魔力。
通過對光線與光學的研究,他能純熟地通過明暗透視,在二維平面上呈現(xiàn)三維立體感。他認為,“在平面上呈現(xiàn)出立體感應為畫家的要旨”。3立體感能成為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首要創(chuàng)新,主要歸功于列奧納多。
隨著年齡的增長,列奧納多對科學的探究已經(jīng)不只是為了繪畫創(chuàng)作,而且是出于一種令他愉悅的本能,他就是想弄清楚神奇造化中的真意,就像他不只是為了描畫天空才探索天為什么是藍色的一樣。他的好奇心就像一種充滿喜悅的強迫行為,純粹且充滿個人色彩。
但是,即便在他思考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時候,他的科學研究依然從未與他的藝術分離。二者共同服務于他一生不竭的熱情——了解關于這個世界的一切,包括我們?nèi)绾芜m應這個世界。他對自然的磅礴浩瀚心存敬畏,同時又從千變?nèi)f化的現(xiàn)象中感受到其中和諧的運作。比如,列奧納多在筆記中記錄了卷曲的頭發(fā)、水流的旋渦,以及氣流的旋轉,還試著解讀這些螺旋背后的數(shù)理規(guī)律。在溫莎城堡參觀列奧納多晚年的洪水繪稿時,我感受到了那些旋渦的力量,我問策展人馬丁?克萊頓,列奧納多究竟是把它們當作科學記錄還是藝術創(chuàng)作。話一出口,我就意識到這是個傻問題。馬丁的回答是,“我覺得他是不會區(qū)分這二者的”。
我之前傳記的主題都是關于在藝術與科學、人文與技術這些不同領域間建立聯(lián)系的能力,如何成為創(chuàng)新、想象力與才華的關鍵,而列奧納多?達?芬奇是這一主題的最佳范例,這也是促使我寫作本書的原因。
本杰明?富蘭克林——我前一本傳記的主角——是他那個時代的“列奧納多”: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教育的他自學成才,成為美國啟蒙運動中最偉大的科學家、發(fā)明家、外交家、作家,以及商業(yè)戰(zhàn)略家。他用風箏實驗
證明閃電是一種放電現(xiàn)象,并發(fā)明了避雷針馴服閃電。他發(fā)明了雙焦點眼鏡、音色迷人的玻璃琴、新式清潔火爐,還繪制了墨西哥灣洋流圖,他的文字對美國人形成獨特樸實的幽默感也功不可沒。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困于對相對論的思索時,他會拿出自己的小提琴,奏出一曲莫扎特的作品,這幫助愛因斯坦重新與宇宙的和諧建立聯(lián)結。我在另外一本關于創(chuàng)新者的書中提到過埃達?洛夫萊斯,她將父親拜倫勛爵詩人的敏
感與母親對數(shù)學之美的熱愛結合在一起,設想出了未來的計算機。史蒂夫?喬布斯更是在他產(chǎn)品發(fā)布會的高潮展示了一張路標,上面是人文科學與技術的交叉路口,列奧納多正是他心中的英雄?!傲袏W納多在藝術和工程技術中都能發(fā)現(xiàn)美,”喬布斯說,“而他將二者結合的能力讓他成了天才?!?/p>
是的,列奧納多是一個天才,他有著超凡的想象力、熱切的好奇心,以及跨學科的創(chuàng)造力。但是,我們應該審慎地使用“天才”一詞,給列奧納多貼上這個標簽無疑將他簡化成一個被幸運之神眷顧的家伙。
他早期的傳記作者,16 世紀的藝術家喬爾喬?瓦薩里就犯了這個錯誤:“有時上天將無限的美麗、優(yōu)雅和才能賜予一人,使之所為有如神助而非人力?!笔聦嵣?,列奧納多的才華屬于人類,并經(jīng)由他的意志和抱負鍛造而成。他不像牛頓或愛因斯坦那樣如同得承天啟——他們兩位的超級大腦遠非我們能夠理解。列奧納多沒上過什么學,幾乎不認識拉丁文,也不會算長除法。他的才能對于我們來說,不僅能夠理解,甚至可以學習。通過刻意的練習,這些才能可以得到提升,比如好奇心和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再比如想象力,我們應該像列奧納多一樣善待自己的想象力,同時讓我們的孩子盡情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正是想象力讓列奧納多興奮不已,甚至帶他進入幻想世界。
列奧納多的幻想遍布他觸及的一切:他策劃的戲劇演出、河流改道的規(guī)劃、理想城市的設計、飛行器的方案,以及幾乎所有他從事的藝術和工程領域。比如,他在給米蘭統(tǒng)治者信中所列舉的諸多軍事工程技能其實尚在他的頭腦中。他一開始在米蘭宮廷中的任務不是制造武器,而是設計、組織節(jié)慶演出。即使在職業(yè)生涯的巔峰時期,他奇思妙想出的武器和飛行器也更多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一開始,我認為他容易耽于幻想是個缺點,說明他缺乏自律和勤奮,就像他經(jīng)常放棄那些尚未完成的藝術作品和專著一樣。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的確是事實。無法實現(xiàn)的幻想不過是空想。但是,我逐漸發(fā)現(xiàn)他模糊現(xiàn)實與幻想界限的能力,就像他在繪畫中模糊輪廓的暈涂法一樣,也是他創(chuàng)造力的關鍵。沒有想象力的技巧是貧瘠的。列奧納多知道如何讓觀察與想象結合,這讓他成為歷史上登峰造極的創(chuàng)新者。
本書的起點不是列奧納多的藝術杰作,而是他的筆記。因為我認為七千兩百多頁奇跡般留存下來的筆記手稿最能充分展現(xiàn)他的思想。這些筆記在五百年后依然清晰可辨,這也說明紙張是一種超級的信息存儲技術,而我們在社交網(wǎng)絡上發(fā)的那些“推文”應該會短命得多。幸虧列奧納多舍不得浪費昂貴的紙張,每一頁都寫得滿滿當當,那些五花八門的圖畫和從右到左的鏡像文字看上去雜亂無章,卻暗示了他思維跳躍的軌跡。潦草的筆跡中有數(shù)學公式,還有性情頑劣的小男友、鳥類、飛行器、戲劇道具、水流旋渦、心臟瓣膜、奇形怪狀的人頭、天使、虹吸管、植物的莖、鋸開的顱骨、給畫家的建議、關于眼睛和光學的筆記、武器、寓言、謎語,以及對繪畫的研究。在每一頁上,跨學科的才華都躍然紙上,就像他的頭腦在與自然造化翩翩起舞。他的筆記不僅是有史以來對好奇心的最佳紀錄,而且是激動人心的指南,帶領我們?nèi)チ私膺@個“史上好奇心最旺盛的人”,這是杰出的藝術史學家肯尼斯?克拉克對列奧納多的評價。
我對筆記中的日程表情有獨鐘,列奧納多的好奇心就閃爍其中。其中一張日程表記錄了15 世紀90 年代他在米蘭時,一天中想要學習的東西。“測繪米蘭城和郊區(qū)”是第一項。這一項其實是為了之后的“繪制米蘭城地圖”做準備。我們通過日程表中的其他項目可以看出,列奧納多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請教那些能滿足他好奇心的人,“請算術老師告訴你如何由三角形求得同等面積的正方形……請炮兵軍士吉安尼諾講解費拉拉塔墻壁的構造……詢問本尼德托?波蒂納里,他們在佛蘭德斯冰上行走是怎么回事兒……找一位水力學老師告訴你如何用倫巴第人的方式修理船閘、運河和磨坊……找法國人喬瓦尼,他答應過給我講解太陽的測量方式”。列奧納多的好奇心就是這樣永不滿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列奧納多不停地列出那些他必須學習和完成的任務,其中包括了我們大部分人從未駐足的細微觀察。比如,“觀察鵝掌,如果它總是張開或并攏,它就游不動了”,還有“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這都是我們太習以為常而從未深究的現(xiàn)象。再比如,“為什么水里的魚比空中的鳥兒動作更加敏捷,難道不應該是相反的么?水可是比空氣要重、要黏稠啊!” 其中最棒的問題看上去完全是突然的腦洞大開。比如,“描述啄木鳥的舌頭”,這是他給自己留的作業(yè)。9 有誰會在某天突發(fā)奇想決定弄清楚啄木鳥的舌頭是什么樣子的呢?怎么才能知道呢?列奧納多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是為了繪畫的便利,也不是為了研究他感興趣的鳥類飛行,只是因為了解啄木鳥的舌頭是如此令他著迷。他想知道答案,只因為他是列奧納多:不僅好奇與熱情從未止息,而且永遠對萬事萬物充滿驚嘆。
他的日程表中最奇怪的一項是,“每周六去公共浴室,你能在那里看到裸體”。我們可以想象,列奧納多想這么做是出于審美和研究解剖學的目的,但是他真的有必要寫下來提醒自己嗎?這項日程下面緊接著的是,“給豬肺充氣,觀察它到底是長和寬都增大,還是只有寬度增加”。就像《紐約客》雜志的藝術評論家亞當?戈普尼克曾經(jīng)寫到的那樣,“列奧納多一直顯得怪異離奇,在這點上簡直堪稱舉世無雙,然而我們對這個謎團卻無計可施”。
為了解開這些謎團,我決定把這些筆記作為寫作本書的基礎。為了親見散落在各處的筆記原稿,我開始了“朝圣之旅”,足跡遍及米蘭、佛羅倫薩、巴黎、西雅圖、馬德里、倫敦和溫莎城堡。這也是在遵從列奧納多的教誨,任何調(diào)查都應追本溯源,“可飲泉水者,不飲甕中水”。 我還埋頭于那些冷僻的學術文章和學位論文中,它們涉及與列奧納多有關的各種專業(yè)問題,每一篇都是研究者多年辛勤工作的成果。在過去
的幾十年,特別是在1965 年列奧納多的《馬德里手稿》被重新發(fā)現(xiàn)后,人們對他筆記的分析解讀有了極大的進步?,F(xiàn)代科技也揭示出他的畫作和畫技中更多不為人知的信息。
當我沉浸于對列奧納多的研究時,為了能體會他的行為方式,我竭盡全力保持敏銳的觀察力,提醒自己不要忽略那些過去未曾關注的事物:看到陽光照在窗簾上,我會讓自己停下來,去觀看褶皺上的陰影;我會努力觀察一個物體的反光如何暈染另一個物體的陰影;當我搖頭的時候,我注意到了反光平面上的光斑是如何移動的;看見遠近不同的兩棵樹,我會努力想象出透視線;看到水的旋渦,我會把它和卷曲的頭發(fā)進行比較;當我不能理解一個數(shù)學概念時,我就盡力用視覺化的方式思考;看見吃晚餐的人們,我會研究他們的動作與情緒有何關聯(lián);看到別人嘴角的一絲笑意,我就想努力解開她內(nèi)心的奧秘。
但是這一切還遠遠不夠,我離成為列奧納多,離掌握他的洞察力或者激發(fā)出一點點類似他的才能都還差得很遠。對我來說,設計滑翔機、發(fā)明繪制地圖的新方法,或者畫出《蒙娜麗莎》依然遙不可及。我不得不強迫自己去對啄木鳥的舌頭產(chǎn)生好奇心。不過,我確實從列奧納多身上學到了一點,那就是對每天看到的世界都充滿好奇心,這會讓人生每個瞬間都更加豐富多彩。
關于列奧納多的生平,有三部重要的早期傳記,它們的作者幾乎都與他同時代。畫家喬爾喬?瓦薩里,出生于1511 年(八年后,列奧納多去世),他于1550 年寫出了在嚴格意義上的西方第一部藝術史著作《意大利藝苑名人傳》,此書的修訂版于1568 年出版,這次修訂主要根據(jù)對列奧納多的舊識(包括學生弗朗切斯科?梅爾奇)的進一步采訪。 作為佛羅倫薩人的擁躉,瓦薩里對列奧納多和米開朗琪羅開創(chuàng)了文藝復興極盡溢美之詞,尤其對后者偏愛有加,這也是“文藝復興”一詞首次被正式提出。書中的內(nèi)容就像馬克?吐溫筆下《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主人公開場對馬克?吐溫的評價一樣,“他雖有言過其實之處,但是大部分屬實”。除了事實,書中其他內(nèi)容混雜著八卦、添枝加葉、編造,以及無心之失。最大的問題在于如何判斷那些生動有趣的軼事究竟屬于哪一類,比如,據(jù)說列奧納多的老師因為被他的才華震懾,當場棄筆,自此不事繪畫。
第二部早期傳記是一本匿名的手稿,寫作時間是16 世紀40 年代,因為它曾被加迪亞諾家族收藏而被稱為《加迪亞諾匿名者書》,里面生動詳細地記述了列奧納多和佛羅倫薩的其他藝術家。這本書中的一些論斷,比如列奧納多曾與洛倫佐?德?美第奇一起生活和工作,可能是作者的加工,但是書里也有一些看上去屬實的有趣細節(jié),比如列奧納多喜歡穿玫紅色及膝短袍,而當時其他人都穿著長袍。
第三部早期傳記來自吉安?保羅?洛馬佐,他曾是一名畫家,后因失明轉而寫作。他在1560 年左右寫作了一本未出版的手稿《夢境對話》,隨后他在1584 年出版了一部多卷的藝術論著。洛馬佐的繪畫老師認識列奧納多,而洛馬佐本人也采訪過列奧納多的學生梅爾奇,所以接觸到了一些第一手素材。洛馬佐對列奧納多的性取向直言不諱。此外,還有兩部篇幅較短的傳記也來自列奧納多同時代的作者,一位是佛羅倫薩的商人安東尼奧?比利,另一位是意大利醫(yī)生和歷史學家保羅?焦維奧。
這些早期的傳記多次提到了列奧納多的外貌和性格。他的俊美和優(yōu)雅引人注目:他有順滑的金色卷發(fā)、發(fā)達的肌肉和驚人的力量,而且當他身著鮮艷的衣袍穿行于市鎮(zhèn)或者騎馬時,渾身散發(fā)著典雅之氣。據(jù)《加迪亞諾匿名者書》記載,“列奧納多的美貌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他比例勻稱且舉止優(yōu)雅”。此外,列奧納多不僅健談,還極有魅力,他熱愛大自然,對人和動物的溫柔與善良眾人皆知。
但是,還有些細節(jié)眾說紛紜。我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關于列奧納多的生平有諸多不確定之處,從他的出生地到去世的場景,一直都存在爭議,也不乏神話和謎團。對此,我努力給出最客觀的解讀,同時在注
釋中列出不同的觀點。還有一些發(fā)現(xiàn),開始時讓我驚愕,而后又讓我感到竊喜,我發(fā)現(xiàn)列奧納多不總是一位巨人,他也會犯錯誤。事實上,他還會開小差,本來想鉆研數(shù)學題,后來變成了浪費時間的消遣。他因為很多畫作半途而廢而“臭名昭著”,最有名的包括《博士來拜》、《荒野中的圣杰羅姆》及《安吉亞里之戰(zhàn)》。因此,現(xiàn)存最多僅有十五幅完全由他創(chuàng)作或主要由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
雖然與列奧納多同時代的人普遍認為他友善溫和,但是列奧納多也有黑暗的一面和不安的時候。透過他的筆記和繪畫,我們得以窺視到他緊張激烈、充滿想象力、狂躁,以及有時極度歡快的思緒。如果他是一個21 世紀初的學生,可能已經(jīng)在接受藥物治療來緩解情緒波動和注意缺陷障礙了。有人相信藝術家都是問題纏身的天才,無論這是否屬實,我們都應該為列奧納多可以用自己的武器殺死“惡魔”,并召喚他的“神龍”感到慶幸。
在他的筆記中,有這樣一則奇特的謎語:“似人巨像,汝愈近之,其形愈小?!敝i底是:“燈下之影?!边@個道理似乎也適用于列奧納多,不過,因為走近而發(fā)現(xiàn)他是凡人并不會對他有任何貶損。無論是他的影子,還是他本人,都值得被注目欣賞。他的小毛病和怪癖反而讓我們覺得親切,不僅可以把他當作偶像來模仿,更能理解他偉大成就的不凡之處。
涌現(xiàn)了列奧納多、哥倫布和古登堡的15 世紀,是一個通過新技術進行發(fā)明、探索和傳播知識的時代??傊拖瘳F(xiàn)在我們身處的時代一樣。因此,我們可以從列奧納多身上學到很多。他能將藝術、科學、技術和想象力融為一體,這也是創(chuàng)造力的經(jīng)久秘方。同時,他也能對自己稍顯異類的地方泰然處之:私生子、同性戀、素食者、左撇子,容易分心,而且有時還像個“異教徒”。15 世紀的佛羅倫薩之所以能蓬勃興盛,也是因為它能包容這樣的人。最重要的是,列奧納多永無止境的好奇心和實驗精神提醒著我們,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我們的孩子,都不應止步于吸收知識,更要去質疑,要充滿想象力,要敢于不同凡“想”,就像任何時代的異類天才和革新者一樣。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譯者序 來一場個人的文藝復興
英文“Renaissance man”可直譯為“文藝復興人”,意指那些博學多才之人,而本書的主人公列奧納多?達?芬奇堪稱其中典范。作為譯者,翻譯此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向讀者介紹一本傳記,不如說是在作者的帶領下,通過列奧納多?達?芬奇——這位“文藝復興人”的眼睛來觀察我們身處的世界,同一個世界在他和我們的眼中何以如此不同?雖然列奧納多無法復活,但是他敏銳的目光與天馬行空的頭腦通過數(shù)千頁筆記中的繪稿和文字留存至今?;叵氘敃r接受翻譯此書的邀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自己對列奧納多的精神世界充滿好奇。
列奧納多是演奏及制作里拉琴的高手、優(yōu)秀的即興詩人、演出慶典設計師、畫家兼工程師、解剖學研究者、武器設計師,以及遺跡化石學的先驅……在分工愈加專業(yè)細密的今天,這簡直不可思議。近現(xiàn)代的科技飛躍帶來了知識幾何級數(shù)的增長,也造就了學科間的專業(yè)壁壘,成為通才越發(fā)變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過,令人遺憾的并不是我們無法成為“文藝復興人”,而是很多人已逐漸對自己專業(yè)領域之外的一切失去了好奇。我們無須再去了解汽車的機械構造,出故障時,打一個救援電話就夠了;我們也不用好奇體內(nèi)的生理機制,有問題可以去找醫(yī)生;我們更無須為塑料降解操心,那是科學家的任務。在把生活外包的同時,我們的好奇心也一并被打包帶走了??墒?,專業(yè)劃分乃人為界限,好奇心原本不分學科領域,觀察一下三歲的孩子,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每天數(shù)百次的發(fā)問囊括整個宇宙。人之初,性本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