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計劃》:直男中年危機、酗酒問題與存在主義哲學相融
《酒精計劃》將直男中年危機、酗酒問題與克爾凱郭爾存在主義哲學相融,調(diào)配成一杯獨具丹麥性與導演個人風味的雞尾酒。上球場的男孩,喝口水就能蓄滿能量。上考場的少年,灌口酒就能順利過關(guān)。他們不是花車上即將畢業(yè)的少男少女,體內(nèi)是百分之百的青春濃度。只能私下進行反叛時間的試驗,精確計量體內(nèi)的酒精比例,借以稀釋無性的婚姻和尿床的生活。放縱的代價就是給往后的人生抬棺,看似什么都輸不起,實則早沒有了籌碼。

該片講述了4名男老師為了擺脫日常的循規(guī)蹈矩,而進行了一項持續(xù)醉酒的實驗的故事。實驗剛剛開始時,馬丁他們確實贏得了所在學校學生們的歡迎,酒精讓他們的精力變得充沛,使得他們對工作充滿激情??稍诔掷m(xù)飲酒后,他們似乎都染上了酒精依賴的問題,麻煩也不斷出現(xiàn),有的人與家庭成員的關(guān)系變得糟糕,還有人酒后醉倒在街頭....

四個中年男教師,也是同窗摯友,在生活紛紛遭遇瓶頸后,決定為“血液酒精濃度0.05%有助身心健康”這一觀點進行親身評測。隨著酒精濃度的升高,等待他們的并非情緒的晴陰,而是必須面對回避數(shù)十年的人生之澀。片子的走向一度讓人感到崩潰,影片的前半部分,冷靜而克制地觀察,呈現(xiàn)逐漸變得瘋狂的暴力。酒精提供的不只是快樂,而是一種獨屬于年輕人的快樂:無所顧忌、所向披靡、精力旺盛、毫無牽掛……中年危機是看著年輕的自我日漸遠去,但年輕的感覺太好了。酒精是中年時期的必備品,呈現(xiàn)為返歸青年的假象和無限的退行。而這種拒斥中年本身就是中年的。

然而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溫特伯格一方面沒能呈現(xiàn)當代體制之中的焦慮,也無法像之前的作品中,創(chuàng)造一種冰冷刺骨的絕望,而通篇對于克爾凱郭爾的引用也不過是掉書袋。除此之外,“酒精計劃”在走向自我毀滅之前提前終結(jié),在影片的結(jié)尾,它轉(zhuǎn)變?yōu)榱艘徊繉毴R塢式的歌舞片,在情感之中,一切敘事得以停止,都在“畢業(yè)”中得到了化解,難以令人信服。還好導演最后還是給足了中年人面子,沒讓我們太過難堪。

影片最后那支舞真是太棒了?!熬凭敝皇且粋€代名詞,在過著重復平淡的日子中生活就是催眠劑,消磨人的意志和興趣,當個行尸走肉,消極的態(tài)度彌漫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因此電影不僅講的是中年危機,更是面向所有對現(xiàn)實迷茫的人。酒精是逃避現(xiàn)實的工具,卻也是改變生活的“助推器”,讓其重新點燃生活的激情,重新找回當時的那份初心,重新面向該面對和該成為的。

“這個世界從來不是你們所期望的那樣”,當麥叔講起這段話時對應現(xiàn)實,無奈和迷茫油然而生,幾處情緒的釋放點格外感動,甚至看到主演有點串場《狩獵》的感覺。就像湖南企發(f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到的,整個電影敘事沒有問題,觀賞度不錯,丹麥小鎮(zhèn)上四個男人的中年危機,想用"實驗"、“理性”、“學術(shù)”的思維來科學酗酒。尋常的題材,優(yōu)良的執(zhí)行,很像那種美國中生代獨立電影導演會去拍的輕喜劇。尤其以結(jié)尾在港口附近的爵士芭蕾狂歡為高潮,中年男人被街面汽車上沖過來的花海喚醒,既是他們的畢業(yè)典禮,也是大叔們中年危機的“另一回合”轉(zhuǎn)折。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部酒精宣傳片,還想著看看這部電影如何打動不喝酒的我,然后發(fā)現(xiàn)本片其實是一部禁酒片。酒精只是平淡生活里的催化劑,促使反應產(chǎn)生,讓人勇敢,果斷,開朗,但最終還是會歸于平淡;過分飲酒是逃避,它讓人斷片,失控,頹廢。生活就是生活,總會有別的東西給你勇氣,讓你開朗,去在循規(guī)蹈矩中做到自我,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態(tài)度,而不是去借助外界的物質(zh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