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即運:賺錢是濟家之道,但懂得“算賬”的人并不多!
“濟”的意思是補益、充足和好。 從古至今,人們都是把發(fā)財當成好事來看待。孔子就曾說過,“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所以賺錢不丟人,沒有錢才丟人。畢竟人活在現(xiàn)實世界,行走坐臥,衣食住行,養(yǎng)兒育女……都需要用到錢。 另外錢還關乎人的精神享受,比如世俗的價值觀和邏輯就是崇富慕強,趨炎附勢,你有錢了,別人才會尊敬你,把你當個人物對待。 不然的話,要么就是不屑一顧,要么就是甩臉色,不耐煩,拿你不當回事。 財即運:賺錢是濟家之道,但懂得“算賬”的人并不多!
現(xiàn)實問題不容逃避,人要吃飯,一天不吃飯都難受,所謂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在餓肚子面前,無論你多有知識多么清高,都無濟于事。 只有賺了錢,家有余財,日子才能從容,無論家里開銷,還是外面交際,人情往來,才可以應對自如。 否則人生在世,往往時時受限,處處掣肘,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活沒有滋味,人窮志短,心里都是對錢財、東西的算計和哀愁。 越是如此,人就越容易變得斤斤計較,尖酸刻薄。我曾見窮人家里兄弟鬩墻,為了一點地或一點錢就鬧得不可開交,這就是窮人的悲哀。但還有很多人是“算賬”糊涂了,只顧眼前,只顧手心,不顧以后,不顧大局,貪了小利,失去了大福。 比如兩個人本是親朋好友,但一個人為了圖謀對方的財產,就不擇手段,把人往絕路趕。這樣貌似占了便宜,實際上對方恰是發(fā)跡之前,等到對方風生水起,這個人就知道自己是失大于得了。
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
不斤斤計較,做事留有余地,不貪他人之物,能夠跟家人朋友融洽相處,這樣的人就容易生財有道。 從古至今,我們看凡是善于發(fā)家致富的人,無不是心胸豁達之輩,所謂和氣生財,只有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合作共贏,做生意懂得留人情,才能生生不息,蒸蒸日上。 這就是算大賬,不貪小利。而就家庭來說,家庭和睦,生活環(huán)境就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人就容易成事、成功。 反過來說,那些心胸狹窄的人,越是只顧自己,越是自私自利,就越成就有限,他們以為自己多一點,別人就會少一點,想著損人利己,最后反而是失了人心,失了格局。 古人說得好,厚德載物,就是勸人不要太精,要知道聰明反被聰明誤,會算小賬不算什么,會算大賬才是高人。
物質即能量!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說明金錢確實意味著力量。錢是物質,車子房子也是物質,金子、珠寶、古董、名畫等等,也是物質。 因此擁有物質的人就堪稱富豪,擁有財富就幾乎等于擁有能量。 我們看一個人在貧窮的時候畏畏縮縮,臉色蒼白,說話有氣無力,一片虛弱,但等到發(fā)達后,此人就會變得自信起來,面帶紅光,聲音洪亮,舉手投足都有強大的氣場。 這就是財富的加持。官位、名氣等也起到類似的加持作用。 有能量就有氣場,有氣場就容易富貴通達。但外物畢竟是外物,知識、學習、智慧的精進等內在的提升才是最核心的東西。否則得失都容易,外物一旦失去,人就灰灰了。
什么事都要問一個“值不值”!
譬如你在大街上隨便跟人打一架就能有一分錢,那你會不會去打架?不會吧,因為不值得。 但如果打一架有一百萬呢?或者是一千萬呢?你還去不去? 再舉個例子,如果出賣朋友可以得到一百萬,你愿不愿意?如果不出賣朋友,你得到的好處大于一百萬,你會怎么選擇? 實際上人生在世,不管是生意還是人情世故,或是種種事情,都離不開一個價值判斷,有一個“值不值”的問題。 財物的多少,時間長短的變化,空間的價值浮動等等,都是“算賬”要想到的地方。在這個世界上,多少人的失敗,就是因為算賬沒算好。 最后,財即運,但財運不是憑空而來,也不是投機取巧可得,歸根結底,一切都是看自我的修為。大道至簡,一個人把人生這本賬算清楚了,也就自然知道如何取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