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恨,何時滅:游覽金上京會寧府遺址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滿江紅》
靖康之恥,中國歷史上一次臭名昭著的事件,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后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國,不僅導致了北宋的滅亡,更深深刺痛漢人的內(nèi)心。

2015年6月27日,來沈陽工作一個月,終于抽空來到哈爾濱,也算是足跡遍及東三省了。第一天在哈市內(nèi)轉(zhuǎn)了個遍,第二天一大早,就前往市區(qū)東南阿城區(qū)的金上京遺址。相對于依蘭縣的五國城,這里距離市區(qū)較近,乘坐大巴車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阿城區(qū)的汽車站,之后打車15元就可抵達金上京博物館門口。

金上京歷史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其中有介紹金國與上京歷史的基本陳列,四周還有展出石刻的走廊,以及歷代銅鏡的臨時展覽等。參觀完博物館,沿著門前的公路向南,不遠處的一個路口,東南角立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旁邊是南北向的城墻遺址。向西是金太祖陵,向東是金上京的宮城遺址,首先前往西側(cè)的太祖陵。
真正的太祖陵位于北京的房山區(qū),這里只能算是曾經(jīng)的“陵址”,購買了半價15元的門票進入,迎面就是一條新建的神道,兩側(cè)各類石刻都是后修的。盡頭是一座巨大的土堆,上方樹木茂盛,前后均豎立著石碑。繞到后方還可看到嶄新的寺廟建筑,和復原想象的帝陵地宮。參觀一遍,除了一座土臺子外,大都是后來新建的假文物。

折回到公路上,又進入對面的小路,向東不久順著道路拐了個彎,就看到黑龍江考古的基地,再往前就是被鐵絲網(wǎng)圍繞的宮殿遺址區(qū)。從北面正在的缺口進入宮殿區(qū),這里樹木高大,綠草茂盛,順著正中的小徑,一直向南,依次可以看到五座大殿的基址。最南端是高大的闕門遺址,入口處一赑屃馱著一通石碑:“金代故都上京會寧府”。
從西側(cè)的圍欄外的土路向北離開,這里可是曾經(jīng)的千步廊的遺址。目前這里還正在進行考古發(fā)掘,數(shù)十面寫有“黑龍江考古”的大旗迎風飄舞,整齊排列的探方剛剛清理掉表土。
千步廊遺址



離開宮殿遺址后,打車回到阿城汽車站,乘坐長途汽車直接抵達哈爾濱火車站。由于時間還很充裕,又參觀了這里的安重根紀念館和不遠處街巷中的巴洛克美術(shù)館。
巴洛克美術(shù)館



金上京遺址已經(jīng)列入了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預備清單,類似的古遺址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并不罕見,如殷墟、元上都、土司遺址、漢長安未央宮遺址、唐大明宮遺址等。所有我相信不就得將來,金上京遺址也能夠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為黑龍江省實現(xiàn)世界遺產(chǎn)零的突破。不過“申遺”之路漫長,目前金上京的開發(fā)并不完善,前往這里參觀,可以從從以下幾點入手:
1、金上京歷史博物館
金上京歷史博物館,是全國唯一集中收藏和展覽金代文物的博物館。博物館設9個展廳,以圖片、文字資料和歷史文物展示了金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及發(fā)展歷程。


序言廳正面是金代在上京稱帝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太宗吳乞買、熙宗完顏、海陵王完顏亮四位皇帝的石質(zhì)圓雕胸像,兩側(cè)布置十六面金代日旗、月旗,用以烘托金代歷史的雄偉輝煌。展廳在顯著位置上展示了金代的疆域和上京的轄區(qū)。從那斜墩式地圖上可以看出金之封疆遼闊,北以貝加爾湖、外興安嶺和韃靼海峽為界,包括庫葉島都在金的版圖之內(nèi),它為清代的疆域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疆域的締造做出了貢獻。
在隨后的展線上,按照時間的順序,依次展示出許多出土于這里的珍貴文物,如皇帝御輦上的飾物銅座龍、圓形銅鏡之王雙鯉紋銅鏡、世界貨幣史上的珍寶“承安寶貨”銀錠、“北方馬王堆”齊國王墓出土的大量文物等。金代的兵器,如鐵蒺藜、四棱方锏、鐵骨朵;建筑飾件,如綠釉龍紋瓦當、鴟吻構(gòu)件、陶鳳頭、龍紋雕磚、柱礎石等;滿族風俗展作為增設的專題,有漁獵工具,如魚叉、鹿哨、獾皮睡袋、樺皮船,同時還展出了神秘的薩滿服飾等。
金上京宮殿復原

人物頭像

馬鐙

建筑構(gòu)件

建筑鴟吻

海東青

鎮(zhèn)館之寶

遼三彩器

宋朝的錢幣與銅鏡


金上京歷史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館藏文物是500多面銅鏡,其中以珍貴的金代銅鏡和各朝代龍紋鏡為主。這些銅鏡歷史久遠,上至戰(zhàn)國時代,下至明清時期。銅鏡的紋飾也非常豐富,既有具有金代特色的魚紋鏡、魚化龍鏡,也有專供古代皇家貴族使用的龍紋鏡,還有海獸葡萄鏡、銘文鏡等。
山水樓閣鏡

雙魚鏡

許由巢父故事鏡

魚龍變化鏡

2、金太祖陵


俗稱斬將臺,陵址為完顏阿骨打的初葬地,因金初在陵址上建有寧神殿,又稱“太祖廟”、“阿骨打廟”。
陵冢呈龜背狀的高大土阜,封土高出周圍地面約13米,封土堆底部周長百余米,占地近千平方米。經(jīng)1975年和1993年兩次對陵冢進行鉆探,測得陵冢為夯土筑就,夯土層為6至10厘米不等,黑黃土相間。地表散布著布紋瓦片、綠釉琉璃瓦、灰色雕磚、柱礎石等,與金上京皇城內(nèi)宮殿址發(fā)現(xiàn)的建筑材料相同,為金世宗大定年間修復后的遺物。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址是現(xiàn)存金代最早的皇陵址,作為金源故地第一陵,它對研究金代社會制度、宗廟制度、陵墓結(jié)構(gòu)及民族習慣等方面具有歷史價值。
3、金上京會寧府遺址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俗稱白城,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帝國的早期都城。歷經(jīng)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為金王朝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中心達38年之久。因其又是金上京路和會寧府的治所,故稱。
西側(cè)城墻遺址




金上京城仿照北宋都城的規(guī)模建筑,城市布局與汴京基本相同,規(guī)模宏偉,雄渾壯觀。由毗連的南北二城和皇城組成。南城略大于北城,二城均為長方形,平面上一縱一橫相互銜接,連為一體,二城整個外圍周長為11公里。雖經(jīng)800余年的風雨剝蝕和戰(zhàn)爭破壞,其夯土版筑的城垣仍高達3~5米,頹垣基闊7~10米。在全城5個城角上各構(gòu)筑角樓一處,為城墻上的重點防御工事。城門9處,其中7處帶有甕城。城外及二城間的腰垣南側(cè),均有護城壕。
皇城則建于南城偏西處,周長近2.5公里。自南向北有五重宮殿基址整齊地排列在皇城南北中軸線上,東西兩側(cè)還有回廊遺址?;食悄祥T兩側(cè)有兩個高約7米的土阜,對峙而立,稱為闕。兩大土阜間又有兩個小土阜,各高約3米。大小土阜間是皇城南門的3條通道,中為正門(午門),兩側(cè)為左右闕門?;食遣季忠?guī)整、嚴謹。






據(jù)史書記載,太祖阿骨打稱帝時,只設氈帳,晚年始筑宮殿。金太宗天會二年(1124)始建南城內(nèi)的皇城,初名為會寧州。金太宗建為都城,升為會寧府。天眷元年(1138)八月,金熙宗以京師為上京,府曰會寧,開始有上京之稱。皇統(tǒng)六年(1146)春,仿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規(guī)模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擴建,奠定了南北二城的雛形。貞元元年(1153)海陵王遷都于燕京,正隆二年(1157)削上京之號,并毀宮殿廟宇。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七月,又重新恢復了上京稱號,成為金朝的陪都。大定二十一年金世宗復建上京城。兩年后,又內(nèi)外砌青磚。清初,此城磚石砌筑的城墻外表保存尚好,后“城之樓堞”為阿勒楚喀副都統(tǒng)拆運去建筑阿城,遂毀。
4、安重根義士紀念館
2013年6月29日,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訪華時提及安重根,稱贊他是韓中兩國人民共同敬仰的歷史人物,希望中方能在哈爾濱市豎立安重根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表示會指示有關(guān)部門進行合作。

2014年1月19日下午,位于哈爾濱火車站的安重根義士紀念館舉行開館儀式。
安重根義士紀念館位于哈爾濱火車站建筑的一層,緊鄰人流密集的廣場入口旁。外觀雄偉的黃色歐式大門,復原了100多年前哈爾濱火車站的舊貌,進入其中是昏暗而狹小的陳列室。


通過圖片和文字,介紹安重根義士的事跡,從通過辦學開展愛國文化啟蒙運動,到棄筆從戎到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投身反日義兵運動,展館對安重根的家庭、個人經(jīng)歷、擊斃伊藤博文經(jīng)過進行了詳盡的圖文展示。

走到盡頭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展臺上標注的,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地點標識。旁邊還有一幅巨大的油畫,描繪出安重根向伊藤博文開槍后,人群驚慌混亂的一瞬間。?
2015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