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劍神域:序列之爭,粉絲:只能給7.9分,再高點對不起自己良心

剛?cè)ル娪霸嚎赐炅?,看完順便吃了頓飯,與其說是感觸良多,不如說是有一堆話不吐不快。有人說,為什么SAO這么俗套的劇情,相入這樣開掛的男主,會有那么高的人氣。其實道理也很簡單。
只要玩過網(wǎng)游的人,都希望可以在游戲里交到朋友,都羨慕這樣在游戲里結(jié)識妹子的經(jīng)歷。而且這個妹子還這么得善解人意,作為女友還是老婆都是第一人選,如果現(xiàn)實里能遇到的話還是早點娶了吧。

初心
其實大多人也很清楚,這樣的經(jīng)歷自己不太可能遇到。雖然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是完全不會發(fā)生的,現(xiàn)實里也有游戲里認識的人最后結(jié)婚的。也正因為這樣的幾率很小,所以是令人羨慕的。于是刀劍神域給了大家實現(xiàn)夢想的機會。雖然自己沒有造到亞絲娜,但是看著片尾彩蛋相人終于和亞絲娜去見家長,整個放映廳待到最后的人都發(fā)出了由衷的喝彩。
大學的時候出過刀劍神域的cos,表演過舞臺劇。大家一起寫的劇本,一起選的配樂。接連幾個月每周一次,在教學樓的大廳里排練。最后,在沸點祭上演出亞絲娜、利茲、桐人、桐人基友,在動畫里秒領(lǐng)便當?shù)男?,還有作為反派的團長,所有的角色應有盡有。當時一起的那些人們,有的還有聯(lián)系方式,有的早已隨著畢業(yè)奮無音信。可能因為有過這種經(jīng)歷吧,所以看到桐人還是和他的伙伴們一起,我能體會這有多么的難得。當很多年后,一起玩過一款游戲的朋友,有多少還會和你再一起玩一款新的游戲呢。

角色戲份
如果作為一部粉絲電影來看,刀劍神域:序列之爭是非常不錯的。除了UW和進擊篇的角色外都出場了,ALO那個暗戀莉法的小同學都出場了233,最后打戲看過來就像那種大團圓劇一樣,大家開開心心打掉BOSS。即使是UW篇,在片尾也有相關(guān)彩蛋,小說黨看到應該會比較開心吧。同時,人物的戲份也是安排得得當。除了照常的妖精小屋茶會外,所有小說中的主要配角都有戲份。
比如前兩次BOSS戰(zhàn)是克萊因小隊。再之后是,利茲+西莉卡的二人小隊。其后是詩乃與桐人的搭檔組。直葉沒有參與BOSS戰(zhàn),但是戲份貫穿其中,最后100層也有參戰(zhàn)。即使是光頭基友也多有補充戲份,在100層作戰(zhàn),還專門在亞絲娜身上設計了優(yōu)紀的殘影。

所以我覺得對于粉絲來說,這部電影是完全可以合格的,不管你本命是哪個角色,喜歡哪個篇章的人物。像我就比較喜歡克萊因和艾基爾,沒想到安排了這么多戲份233。故事節(jié)奏較好,有伏筆,有懸念,有展開,有高潮,再加上滿滿的情懷,觀影體驗應該是不錯的。
當然,這只是針對粉絲電影來說。如果真從電影角度來談,這部劇場版10分,我只能打7.9分,淺談一下得出這個評分的原因吧。

三要因素
1.一些小BUG,比如AR中為什么會將人打飛,克萊因團隊住院為什么沒有聯(lián)系之類的233,當然這是些小Bug,無傷大雅,所以作為0點,只是簡單一提。
2.打斗場景,這部劇場版一開始的打斗是非常不錯的。不論是普通玩家在BOSS面前的魯莽,還是克萊因小隊的緊密配合(想必盾牌格擋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桐人的生手,亞絲娜的由生到熟,或是反派初登場的高逼格和邪氣,給人的感覺,大抵就是:“網(wǎng)游就是這個樣子吧”。

對陣獅鷲,亞絲娜的指揮也讓人感到了網(wǎng)游的氣息,雖然是最簡單的T嘲諷,遠程轉(zhuǎn)火,近戰(zhàn)輸出233,但是設計效果是很不錯的。但到了之后,這個打斗就進入了瞎幾把打的環(huán)節(jié)。從亞絲娜失去SAO記憶那場打戲開始,尤為嚴重,由單BOSS變?yōu)殡pBOSS,本身有序的戰(zhàn)斗環(huán)節(jié)一下子被打亂,之后就變成了桐人帶詩乃飛,桐人帶路人飛,桐人單刷BOSS的簡單粗暴的場景,經(jīng)常的打了半天,桐人一刀結(jié)束戰(zhàn)斗。
直到對陣艾吉,稍稍挽回了一點,但是我覺得這里也是有些遺憾的,總覺得這里就已經(jīng)可以雙刀流了,茅場中間和重村扯淡時,談到“系統(tǒng)的力量是有限的”。桐人如果像在小說中,依靠類似UW心意這樣的力量戰(zhàn)勝有增幅的艾吉的話,我覺得會比摘下增幅器一刀秒效果要更好。

然后會場打斗就不說了,尤娜突然變成巨盾俠,你好歹給個武器啊,豎琴都好啊,拿個巨盾是要干什么!到了紅玉宮的打斗,說得好聽點,是團圓一般的結(jié)局,說得不好聽點,就是一通瞎幾把亂打,每個人搓個大招,BOSS被打趴,唯一的策略還是在BOSS讀條時打斷治療施法。
最后那段就不說了,望著畫面中漫天的煙花和桐人手上的大劍,我的腦海中只浮現(xiàn)出一段話:屠龍寶刀,點擊就送。會場PK,勝者為王。真的是檣櫓灰飛煙滅,揮揮手一個個BOSS化身煙花,更無語的是這BOSS形象很多還是SAO里的,A-1你就這么偷懶的么。

3.人物塑造,如果說川原的缺點之一,是反派模板化,那這次,主角的塑造比反派還要糟糕。先談談艾吉,艾吉在SAO中害怕死亡,無法發(fā)揮出全力,在光環(huán)林立的血盟騎士團,反而默默無聞。最終還遭遇意外,看著尤娜在自己身邊死去。他的動機不僅是因為自卑想要證明自己的實力,也是對尤娜的感情促成了他的行動。

尤娜疑點
但是,他不會意識到完成尤娜,會要用到他的記憶嗎,他對歌姬尤娜的感情,為什么表現(xiàn)得又是那樣平淡呢。其實這個角色的空間很大,不論從犧牲的角度,還是對尤娜珍視的角度,可惜都沒有展開,就像是一個只有臨時力量的跳梁小丑,這樣的反派其實很糟糕,特別是在多次見到類似模板后。再者,就是尤娜了。
我的個人理解,歌姬尤娜和尤娜是兩個人,一個是偶像,一個是SAO玩家。從歌姬尤娜對保存的記憶珠子好奇,尤娜對桐人的態(tài)度來看,我個人覺得這是兩個人。雖然重村教授面對艾吉“她會對唱歌之外的事物感興趣”,回答是“當做完成度提高”,但故事中確實沒有具體引線,歌姬尤娜表現(xiàn)的是歌姬的一面,尤娜表現(xiàn)的是尤娜的一面,即使是歌唱演出,兩人都是兩種感覺。好吧,其實說到這里,問題已經(jīng)明朗了。

那就是尤娜這個人物的塑造太差了,糟糕到還要說這么多才能講清楚歌姬尤娜和尤娜,歌姬尤娜是成功的,人設,歌聲就讓她的形象躍然紙上,再加上她也沒有承擔太多的劇情任務,這樣的設計已經(jīng)足以讓人印象深刻,
但是尤娜,作為這個故事最重要的線索,她不僅曾是一名SAO玩家,還是艾吉喜歡的人,重村最珍視的女兒,想要通過AI再現(xiàn)的角色,人物形象卻是如此單薄,最后想到她,只有電影里SAO里那幾幀畫面,她是什么樣的人?她在SAO中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她為什么要選擇阻止父親?隨著記憶補充,她的情感,她的邏輯,是怎樣變化的?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

直到最后,我們只是告訴自己,一個父親為了女兒,所做出的瘋狂之事而已??赐觌娪?,感覺自己成了亞絲娜,怎么對尤娜的記憶消失得越來越快。只剩下SAO中吟游詩人的形象,巨盾俠,日常服,和謝幕的歌唱了。
總體來說,我覺得和川原大多數(shù)作品一樣,高開低走,前期不論是畫面的震撼度,還是劇情的吸引力,或是人物的表現(xiàn)力,都是較佳的。但隨著故事的展開,以及情節(jié)的高潮,打斗變得瞎幾把打,人物變得無力,就像是蘇打水一樣,一開始讓人爽口,可喝到最后,卻是白開水一樣的感受。我個人覺得,如果真要講好這個故事,肯定是要在尤娜這個人物上下功夫的。比如故事分為兩條線展開,一條是尤娜的SAO,一條是現(xiàn)實,SAO講幸存者們和尤娜的往事(對應記憶)。

現(xiàn)實就是主線故事了,這樣結(jié)合下來,情節(jié)性和人物性我覺得才能有比較好的補充。看到最后,給人的感覺就是遺憾吧。電影選擇了粉絲,卻放棄了主題的展開與人物的引申,這也是川原小說中的缺陷。UW篇立意最深,格局最大,最后卻在人工智能的思考上深度太淺。
所以到這里,這部電影對粉絲來說,應該是會驚喜不斷,讓你想起追番或者看小說時的滿滿回憶。但如果要在此找到更大的感受,可能還沒有最后流星雨下桐人和亞絲娜的接吻深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