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藍點: 探尋人類的太空家園 (節(jié)選)
但是你會想,我們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正如伏爾泰在他的《梅姆農》一書中寫道,“我們這個小小的水陸合成的地球,是那些上千億個星球中的瘋人院?!?我們——甚至不能把自己的家園管理得井井有條的我們,被敵對和仇恨分裂開的我們,掠奪環(huán)境的我們,以互相激怒、疏忽和罪惡目的而彼此謀殺的我們,并且是直到不久前還認為宇宙只是為自己的個體利益而創(chuàng)造的我們——難道真的要去太空旅行,移動星球,改造行星,并讓自己擴張到鄰近恒星的行星系里面去?
我并沒有設想,正是具有現(xiàn)代風俗和社會常規(guī)的我們要到那里去。如果我們繼續(xù)僅僅聚集權力而不是智慧,我們肯定會毀滅掉自己。正是我們想在遙遠的未來生存下去,要求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制度與我們自己。我怎么敢猜測遙遠未來的人類呢?我想,這僅僅是一個自然選擇的問題。如果我們變得比現(xiàn)在還要更殘暴、更短視、更無知和更自私一些,那么幾乎可以肯定我們不會有未來。
如果你還年輕,你在有生之年就能夠看到人類踏上近地小行星與火星的第一步。還要再過許多代,才能擴展到類木行星的衛(wèi)星以及柯伊伯彗星帶。去奧爾特云則還需等該更長的時間。等到我們準備好要去最近的其他行星系定居時,我們人類想必已經(jīng)變樣了。單是這么多代的歲月流逝,想必也會改變我們。器官修復術和基因工程將使我們變化。需要也將改變我們。我們是一個善于適應的種族。
到半人馬座α和其他鄰近恒星的人多半不會是我們,而是一個和我們很相像的種族。但他具有比我們更多的長處,更少的短處。他是一個返回到和他原來進化時相類似環(huán)境的種族。他更為自信、有遠見、有能力和小心謹慎——這是我們希望能在宇宙中代表我們的那種生靈。據(jù)我們所知而言,宇宙中應當有許多比我們更古老,能力更強,也與我們大不相同的外星人。
恒星之間距離遙遠,這是一種天意。生靈以及星球都互相隔離。只有那些有充分自知之明和判斷能力的生物,才能消除這種隔離,安全地從一顆恒星到另一顆恒星去旅行。
……
對一切現(xiàn)實的目標來說,宇宙永不停歇地在延伸。再過了一段短暫的定居生活后,我們又在恢復古代的游牧生活方式。我們遙遠的后代們安全地布列在太陽系或更遠的許多世界上,他們將會聯(lián)合起來。促使他們聯(lián)合的因素是他們的共同遺產,他們對地球老家的惦念,以及他們都認識到,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外星人,整個宇宙中獨一無二的人類都來自地球。
他們將抬頭凝視,在他們的天空中竭力尋找那個藍色的光點。他們不會由于它的暗淡和脆弱而不熱愛它。他們會感到驚奇,這個儲藏我們全部潛力的地方曾經(jīng)是何等容易受傷害,我們的嬰兒時代是多么危險,我們的出身是多么卑微,我們要跨越多少條河流,才能找到我們要走的路。

節(jié)選自 暗淡藍點:探尋人類的太空家園 [美]卡爾·薩根/著 葉式輝 黃一勤/譯
部分英文原文及作者本人獨白?來自紀錄片?宇宙:未知的世界 第二季?


關于暗淡藍點(Pale Blue Dot)
20個世紀末,當“旅行者號”正接近太陽系邊緣時,薩根又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建議,不妨讓“旅行者號”轉一下身,以便最后能拍上一張?zhí)栂档摹叭腋!?。這事辦成了,并且同樣令人震撼。據(jù)德魯揚的回憶:“他(薩根)猶如《圣經(jīng)》中的先知,向國家航空航天局懇請:回首一顧兮,回眸一盼——再回過頭來,看一眼這顆小小的行星,看一看它如今的模樣。它現(xiàn)在不復是‘阿波羅號‘(從月球處)看上去那樣充滿整個鏡頭……而只是小小的一個點……”。
——“科學先生”卡爾·薩根(代序)尹傳紅
在1990年2月14日,正當時旅行者1號太空船剛完成其首要任務之際,美國國家航太總署發(fā)出指令指示太空船向后看以拍攝它所探訪過的行星。美國國家航天總署最終從這個動作中編譯出60幀照片,輯成了一幅太陽系全家福。當中一張照片剛好把地球攝于鏡內。地球在這張從40億英里外(64億公里外)拍攝的照片中,只是在粒狀照片里的一個渺小“暗淡藍點”來。照片使用了一臺窄角度的相機于黃道之上32 °拍攝,并使用了藍色、綠色和紫色的濾光鏡。因為相對于闊角度相機來說,窄角度相機可用來拍攝在值得研究的地點上的一些微細特征。當中地球的大小只占整張照片的0.12像素。
——百度百科

在1996年5月11日的一個學位頒授典禮上,薩根博士透露了從這張照片得到的深層啟示:
From this distant vantage point, the Earth might not seem of any particular interest. But for us, it's different. Consider again that dot. That's here. That's home. That's us. On it everyone you love, everyone you know, everyone you ever heard of, every human being who ever was, lived out their lives. The aggregate of our joy and suffering, thousands of confident religions, ideologies, and economic doctrines, every hunter and forager, every hero and coward, every creator and destroyer of civilization, every king and peasant, every young couple in love, every mother and father, hopeful child, inventor and explorer, every teacher of morals, every corrupt politician, every "superstar," every "supreme leader," every saint and sinner in the history of our species lived there– on a mote of dust suspended in a sunbeam.
The Earth is a very small stage in a vast cosmic arena. Think of the rivers of blood spilled by all those generals and emperors so that in glory and triumph they could become the momentary masters of a fraction of a dot. Think of the endless cruelties visited by the inhabitants of one corner of this pixel on the scarcely distinguishable inhabitants of some other corner. How frequent their misunderstandings, how eager they are to kill one another, how fervent their hatreds. Our posturings, our imagined self-importance, the delusion that we have some privileged position in the universe, are challenged by this point of pale light. Our planet is a lonely speck in the great enveloping cosmic dark. In our obscurity– in all this vastness– there is no hint that help will come from elsewhere to save us from ourselves.
The Earth is the only world known, so far, to harbor life. There is nowhere else, at least in the near future, to which our species could migrate. Visit, yes. Settle, not yet. Like it or not, for the moment, the Earth is where we make our stand. It has been said that astronomy is a humbling and character-building experience. There is perhaps no better demonstration of the folly of human conceits than this distant image of our tiny world. To me, it underscores our responsibility to deal more kindly with one another and to preserve and cherish the pale blue dot, the only home we've ever known.
中文翻譯:
我們成功地(從外太空)拍到這張照片,細心再看,你會看見一個毫不出奇的小點。再看看那個光點,它就在這里。那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的一切。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jīng)有過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他們的一生。我們的歡樂與痛苦聚集在一起,數(shù)以千計的自以為是的宗教、意識形態(tài)和經(jīng)濟學說,所有的獵人與強盜、英雄與懦夫、文明的締造者與毀滅者、國王與農夫、年輕的情侶、母親與父親、滿懷希望的孩子、發(fā)明家和探險家、德高望重的教師、腐敗的政客、超級明星、最高領袖、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圣人與罪犯,都住在這里——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微塵。
在浩瀚的宇宙劇場里,地球只是一個極小的舞臺。想想所有那些帝王將相殺戮得血流成河,他們的輝煌與勝利,曾讓他們成為光點上一個部分的轉眼即逝的主宰;想想棲身于這個點上的某個角落的居民,對別的角落幾乎沒有區(qū)別的居民所犯的無窮無盡的殘暴罪行,他們的誤解何其多也,他們多么急于互相殘殺,他們的仇恨何其強烈。
我們的心情,我們的妄自尊大,我們在宇宙中擁有某種特權地位的錯覺,都受到這個蒼白光點的挑戰(zhàn)。在龐大的包容一切的暗黑宇宙中,我們的行星是一個孤獨的斑點。由于我們的低微地位和廣闊無垠的空間,沒有任何暗示,從別的什么地方會有救星來拯救我們脫離自己的處境。
有人說過,天文學令人感到自卑并能培養(yǎng)個性。除了這張從遠處拍攝我們這個微小世界的照片,大概沒有別的更好辦法可以揭示人類妄自尊大是何等愚蠢。對我來說,這強調說明我們有責任更友好地相處,并且要保護和珍惜這個淡藍色的光點——這是我們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園。
——百度百科

想了解更多信息請?zhí)D到這里 (NASA官方:包含照片背景,拍攝手段,還提供了原圖下載)
https://solarsystem.nasa.gov/resources/536/voyager-1s-pale-blue-dot/
NASA科學 太陽系探索?資源 旅行者1號的暗淡藍點

緬懷卡爾·薩根 ——二十世紀偉大的天文家,科普作家
感謝你能看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