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資本主義制度—第十節(jié) 對勞動力的剝削
第十節(jié) 對勞動力的剝削
? ? ? ?有一個問題:資本家階級為什么要雇傭工人?任何人都知道,這絕不是因工廠主愿意養(yǎng)活饑餓的工人,而是因為他們要從工人身上榨取利潤。為了利潤,工廠主才興建自己的工廠,為了利潤,才雇傭工人,為了利潤,他們到處探尋能高價出售商品的地方。利潤成了他們一切盤算的動機。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非常有趣的特點。在這里,并不是社會本身生產(chǎn)它所需要的和有用的商品,而是資本家階級強迫工人去生產(chǎn)那些能賣更大價錢,能獲取更大利潤的商品。例如,燒酒是很有害的東西,酒精本來可以只為工業(yè)和醫(yī)藥上的應(yīng)用目的而生產(chǎn)。然而,全世界的資本家卻在拼命地生產(chǎn)酒精。為什么?因為從人民的狂飲中能獲得更大的利潤。
? ? ? ?可是,我們需要弄清楚,資本家是怎樣得到這些利潤的。為此,我們要更詳細地分析這個問題。資本家只有在賣掉他工廠里生產(chǎn)的商品之后,才能獲得貨幣形式的利潤。賣掉自己的商品他能得多少錢呢?這取決于商品的價格?,F(xiàn)在又產(chǎn)生一個問題:這個價格是由什么決定的?為什么一種商品價格高,另一種商品價格低呢?不難發(fā)現(xiàn),如果任何一種生產(chǎn)引進了新的機器,那里的勞動就變得更有成效了,或者像人們說的那樣,變得更有生產(chǎn)效率,那么,商品的價格就會降低。反之,如果生產(chǎn)困難,生產(chǎn)的商品少,勞動成效低或是生產(chǎn)效率不高,那么商品的價格就會提高 【1】?。為制造一種商品,社會平均需要花費的勞動多,商品的價格就高;花費的勞動少,價格就低。在中等技術(shù)水平的情況下(就是說,不是用最好的,也不是用最壞的機器和工具),商品生產(chǎn)花費的社會勞動量稱為這種商品的價值?,F(xiàn)在我們可以看出,價格取決于價值。實際上,價格有時高于價值,有時低于價值,但是,為了簡便起見,我們可以認為價格和價值是一個東西。
? ? ? ?現(xiàn)在讓我們回想一下我們說過的雇傭工人問題。雇傭工人——這是用來出售的一種特殊商品,其名稱就叫做勞動力。既然勞動力成為商品,那么,一切對商品適用的東西,對勞動力也適用。俗語說,“既是名為蘑菇,就應(yīng)聽人采食”。資本家在雇傭一個工人時,他就把工人的勞動力價格(或者簡單地叫勞動力價值)付給工人。這個價值是由什么決定的呢?我們知道,一切商品的價值,取決于在生產(chǎn)它們時所花費的勞動量。這一點也適用于勞動力。
? ? ? ?但是,勞動力是怎樣生產(chǎn)的呢?要知道勞動力不是在工廠里生產(chǎn)的,因為它不是麻布、不是鞋油、也不是機器。這究竟怎樣理解呢?要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要看一下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真實生活就行了?,F(xiàn)在這樣假設(shè):工人們剛剛結(jié)束了工作。他們精疲力竭,已不能再做工了。他們的勞動力幾乎消耗完了。要恢復(fù)他們的勞動力,需要什么呢?需要吃喝、休息、睡覺,維持他的身體,以便“恢復(fù)自己的精力”。只有這樣,才會有繼續(xù)做工的可能和能力,或者說才會有勞動力。就是說,食品、衣服、住房等等,一句話,工人的消費就是勞動力的生產(chǎn)。另外,如果是受過專門訓(xùn)練的工人,這里還包括有像學(xué)習(xí)費這樣的一些費用,等等。
? ? ? ?工人階級為了恢復(fù)自己的勞動力所消費的一切都具有價值。所以,消費品的價值,以及學(xué)習(xí)費用就構(gòu)成了勞動力的價值。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價值。同樣,不同類型的勞動力也具有不同的價值。地形測繪員的勞動力價值是一種,而粗活工人的勞動力價值則是另一種。
? ? ? ?現(xiàn)在,我們再回頭看看工廠。資本家購買原料、工廠用的燃料、機器、機油和其他必需物品;然后他購買勞動力,即“雇傭工人”。這一切他都付了現(xiàn)錢。生產(chǎn)開始了。工人在做工,機器在轉(zhuǎn)動,燃料在燃燒,機油在消耗,廠房在損壞,勞動力在消耗。但是,從工廠里造出了一種新的商品。這種商品像所有的商品一樣,具有價值。這個價值是多少呢?第一,它包含已消耗的生產(chǎn)資料的價值,這里包括:使用的原材料,消耗的燃料,機器的磨損部分等等。這一切現(xiàn)在都算進商品的價值。第二,再加上工人的勞動。如果三十名工人花費了三十個小時制出了一件商品,那么,他們就是花費了九百個工作小時,就是說,出產(chǎn)的商品的總價值是由消耗的材料的價值(比方說,這個價值等于六百個小時)和工人用自己勞動增加的新價值(九百小時)構(gòu)成的,也就是(六百加九百等于)一千五百工作小時。
? ? ? ?但是,資本家自己為這個商品究竟付出了多少呢?他已全部支付了原料的費用,就是說,他已支付了與六百個工作小時的價值相等的全部款額。但是勞動力的費用呢?他是否全部支付了九百個小時呢?整個事情的謎正在于此。根據(jù)我們的假設(shè),他支付了工作日的勞動力的全部價值。如果三十名工人工作了三十個小時,每天十小時,共三天,那么,工廠主付給他們的,只是這幾天為恢復(fù)他們的勞動力所必需的錢。這筆錢是多少?答案是清楚的:它大大少于九百小時。為什么呢?因為維持我的勞動力而需要的勞動量是一回事,我能夠達到的勞動量度則是另一回事。我一天工作十小時。而每天我所需要的吃、穿等等,僅僅等于五小時的價值。就是說,我的勞動,比起為維持我的勞動力而進行的勞動要更多。譬如說,在我們舉的例子中,工人們?nèi)靸?nèi)為吃、穿等所花掉的產(chǎn)品價值是四百五十個小時,而他們提供了九百個小時的勞動,其余的四百五十個小時就歸資本家了。這四百五十個小時就是他的利潤來源。實際上,正如我們所見,對于資本家來說,商品的價值等于一千零五十小時(六百加四百五十),而他卻以一千五百小時(六百加九百)的價值出賣商品;其中的四百五十小時就是勞動力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梢?,工人的二分之一勞動時間(在十小時工作日的情況下,有五個小時)是為抵償他們自己的消費,而另外的二分之一勞動時間,則完全是為資本家。
? ? ? ?我們現(xiàn)在看一下整個社會。要知道,我們對個別工廠主,或者個別工人干什么并不感興趣。我們感興趣的是,資本主義社會——這臺巨大的機器是如何構(gòu)成的。資本家階級雇傭人數(shù)眾多的工人階級。億萬工人在幾百萬個工廠、礦山、森林、田野里,像螞蟻一般地勞動。資本家付給他們工資,也就是他們的勞動力的價值,以便不斷恢復(fù)其勞動力好繼續(xù)為資本家服務(wù)。但是,工人階級通過自己的勞動不僅養(yǎng)活自己,而且創(chuàng)造上層階級的收入,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這些剩余價值通過千百條渠道流入統(tǒng)治者的腰包。其中:一部分歸資本家本人——這是企業(yè)主的利潤;一部分歸地主,歸土地所有者;一部分以稅收的形式歸資本主義國家;一部分歸商人、小販、小店主、教堂、妓院、演員和小丑、資產(chǎn)階級下流作家等等。資本主義制度所滋生的一切寄生蟲,都憑借這些剩余價值而生活。
???????但是,還有一部分剩余價值被資本家重新投放到事業(yè)中去。他們把它歸入自己的資本中,使資本增加了。他們擴大自己的企業(yè),雇傭更多的工人,添置更好的機器。更多的工人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剩余價值。資本家的企業(yè)再次發(fā)展和擴大。這樣,隨著每一次的循環(huán),剩余價值不斷積累,資本也就越來越大。通過從工人階級身上榨取剩余價值,剝削工人階級,資本的數(shù)量才不斷地增加。
【1】在這里,我們沒有談價格變動對貨幣的依賴性,不管貨幣是多是少,是金幣還是紙幣。這些變動可能很大,但這樣一來它就會立刻影響一切商品,而這一點并不能解釋一種商品和另一種商品在價格上的區(qū)別。例如,發(fā)行大量的紙幣會使各地的物價暴漲。但是,這種普遍的物價昂貴并不能說明為什么這一種商品比那一種商品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