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干貨周刊奉上(IGBT,環(huán)路補償,差分電路)
IGBT及隔離驅(qū)動數(shù)據(jù)書冊解讀
作者:電源技能成長記
功率器件驅(qū)動中需要對控制電路和功率電路進行電氣隔離,常用的隔離方式有三種,分別為電容隔離,變壓器隔離和光耦隔離。不同廠家所選擇的隔離方案各不相同,下面談談采用無磁芯變壓器隔離的器件,該器件的特性包括:(1)2A的軌至軌輸出電流;(2)內(nèi)置保護有Vce飽和電壓檢測、短路鉗位、主動關斷和有源密勒鉗位;(3)28V絕對最大供電電壓;(4)195/190ns最大傳輸延遲;(5)100kV/us共模瞬態(tài)抑制;(6)12/11V輸出低電壓閉鎖等。內(nèi)部框圖如圖1所示。

Pin2:去飽和保護。開關管導通時,監(jiān)測IGBT的集電極―發(fā)射極電壓Vce,若Vce大于設定的電壓(9V),K3輸出高電平,退飽和保護被觸發(fā),IGBT被關斷。為了保護的可靠性,端口增加了消隱時間,時間長短由外部電容進行調(diào)節(jié)。
Pin7:密勒鉗位。由于存在彌勒效應,關斷時Vce電壓變化率經(jīng)電容Cgc電容耦合,在門極產(chǎn)生電壓尖峰,導致誤導通。為了解決半橋驅(qū)動中的串擾問題,增加了彌勒鉗位功能。IGBT關斷時,門極電壓小于設置的關斷電壓(2V),Pin7引腳內(nèi)部MOS導通,門極接地,抑制串擾電壓。
Pin12:準備就緒。正常工作時,該引腳輸出準備就緒信號,輸出形式為開漏輸出。
Pin13:故障輸出,低電平有效。低電壓保護和驅(qū)動信號經(jīng)過與門接入編碼器及退飽和信號經(jīng)過編碼后傳輸至控制側進行解碼,解碼后的信號接入SR觸發(fā)器S端,Q端輸出高電平,Pin13引腳內(nèi)部MOS管導通,輸出低電平。Pin13輸出低電平表示驅(qū)動發(fā)生故障。
Pin14:重置輸入,低電平有效。Pin14引腳輸入低電平,信號接至SR觸發(fā)器R端,當R端為高電平,SR觸發(fā)器被復位,輸出低電平,Pin13內(nèi)部MOS管關斷,引腳輸出高電平……
查看原文:https://www.dianyuan.com/eestar/article-5885.html
基礎小結 | 推挽輸出和開漏輸出
作者:硬件筆記本
一、推挽輸出
1.1推挽輸出的概念
推挽(push-pull)輸出是由兩個MOS或者三極管組成,兩個管子始終保持一個導通,另一個截止的狀態(tài)。

當輸入高電平時,叫做推;上管Q1導通,下管Q2關閉;
電流走向VCC→Q1→Vout。

當輸入低電平時,叫做挽;上管Q1關閉,下管Q2導通;
電流走向Vout→Q2→GND。

1.2推挽電路的特點
推挽電路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增強輸入信號的驅(qū)動能力。
二、開漏輸出
2.1開漏輸出的概念
當使用MOS管時,稱為開漏(OD)輸出,漏極輸出。

當使用三極管時,稱為開集(OC)輸出,集電極輸出。

由于使用MOS管的情況較多,很多時候就用"開漏輸出"這個詞代替了開漏輸出和開集輸出。
2.2開漏輸出的特點
①開漏輸出的高電平?jīng)]有驅(qū)動能力
開漏輸出最主要的特性就是高電平?jīng)]有驅(qū)動能力,需要借助外部上拉電阻才能真正輸出高電平,此時,如果在集電極或漏極上增加上拉電阻,就具備了輸出高、低電平的功能……
查看原文:https://www.dianyuan.com/eestar/article-5881.html
環(huán)路補償六步法
作者:大話硬件
系統(tǒng)框圖
反饋環(huán)節(jié)傳遞函數(shù)
功率級傳遞函數(shù)
PWM級傳遞函數(shù)
傳遞函數(shù)計算
如果我們把開關電源看成是不同的電路模塊拼接而成,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了每個模塊的傳遞函數(shù),那么接下來的事情很簡單,按照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求解傳遞函數(shù)的方法求解就行。整個系統(tǒng)閉環(huán)起來就是下面這樣:

要求解上面系統(tǒng)的傳遞函數(shù),就必須知道輸入和輸出。輸出都知道是輸出電壓,但輸入是什么呢?
從上面的框圖可以看出 ,其實系統(tǒng)的輸入有兩個,一個是輸入電壓Vin,另外一個是參考電壓Vref。
這么說可能不夠形象,我們找個電源芯片的規(guī)格書看一下。

這個框圖可以看出,電源內(nèi)部會產(chǎn)生一個穩(wěn)定的參考電壓,將這個電壓作為輸入,輸入到環(huán)路中。
假如我們將輸入電壓作為整個系統(tǒng)的輸入,輸出就是輸出電壓,那么傳遞函數(shù)就是輸出/輸入,其實這個在前面的文章中就已經(jīng)求解出來了,也就是功率級的傳遞函數(shù)。

所以,如果輸入電壓是系統(tǒng)的輸入,輸入只經(jīng)過了系統(tǒng)的一部分。假設我們將參考電壓作為整個系統(tǒng)的輸入,輸出還是輸出電壓,那么傳遞函數(shù)……
查看原文:https://www.dianyuan.com/eestar/article-5880.html
Rdson和Vgs、Vds有怎樣的關系?
作者:硬件微講堂
1、一道問題
照例,先拋出來一道問題:Rdson和Vgs、Vds有怎樣的關系?如果Vgs增大,Rdson如何變化?如果Vds增加,Rdson又如何變化?這道題,在面試或筆試中大概率不會涉及。但是為了進一步夯實硬件技術基礎,有必要去研究下。
2、可變電阻區(qū)
在《Rdson對應MOS管的哪個工作區(qū)?》文章中,我們花大量篇幅講解Rdson是對應MOS管的可變電阻區(qū)??勺冸娮鑵^(qū)是什么情形?如下圖所示:

首先是Vgs>Vth,將襯底中的空穴被向下排斥,襯底中的少子(電子)被向上吸引,形成反型層,產(chǎn)生N型導電溝道。接著是Vds<=Vgs-Vth,由于Vds的存在,溝道會變成梯度,兩端的寬度不均勻。滿足這兩個條件,MOS管才處于可變電阻區(qū)。
這上面的過程描述的有些簡單粗暴,如果要考慮“Rdson和Vgs的關系”,這還不夠,需要把上述過程做進一步細化。
3、Vds比較小的時候
當外部施加的Vds還比較小時,比如處于mV級別,此時的Vds電壓會在溝道內(nèi)產(chǎn)生電流id。該電流由溝道內(nèi)的自由電子構成,id的大小就取決于溝道內(nèi)自由電子的密度,而此時,電子密度是取決于Vgs的大小。
Vgs超過Vth的部分越多,導電溝道內(nèi)被吸引的自由電子越多,此時可形象地理解為溝道內(nèi)的載流子就越多,溝道寬度就越大。此時Rdson和(Vgs-Vth)呈反比,電流id和(Vgs-Vth)呈正比。
如果從導電溝道的形狀來判斷,此時由于Vds較小,溝道還處于矩形或近似矩形,未發(fā)生明顯的形變。
如果從id-Vds的輸出特性曲線來判斷,此時曲線的斜率(電導,電阻的倒數(shù))只取決于Vgs-Vth。而我們在討論可變電阻區(qū)時,第一個前置條件就是Vgs>Vth且保持某數(shù)值不變,所以此時,輸出特性曲線的斜率是不變的,Rdson也是不變的。
以Nexperia的PMX100UNE為例,具體看一下MOS管的Id和Vds的輸出特性曲線,在Vds較小時,輸出特性曲線近似為一條直線,斜率不變,電導不變,及電阻Rdson不變。此時的Rdson不會隨Vds變化,只隨Vgs變化。Vgs不變,Rdson不變;Vgs增大,Rdson減小。

4、Vds增大到不能忽略時
在Vgs>Vth且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Vds的增大,在溝道漏極一側的電壓發(fā)生了變化,原來是Vgs,現(xiàn)在變成了Vgd,即Vgs-Vds。而溝道源極一側的電壓還是Vgs,這樣溝道兩端電壓一端是Vgs(源極),一端是Vgd(即Vgs-Vds,漏極)。由于溝道寬度是取決于柵極和溝道對應點之間的電壓,電壓的變化,導致了導電溝道寬度的不均勻。
如果從導電溝道的形狀來判斷,電壓高,則溝道寬度大;電壓低,則溝道寬度小。因為Vds為正值,所以Vgs明顯是大于Vgd(即Vgs-Vds)。表現(xiàn)為在源極側最寬,在漏極側最窄,溝道整體呈現(xiàn)為梯形。
(源極)導電溝道寬,相當于電阻導體的橫截面積大,對應的電阻阻值??;相反,(漏極)溝道窄,則對應的電阻阻值大。所以此時,在Vgs不變的條件下,溝道電阻Rdson不再是不變的,而是會隨著Vds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從id-Vds的輸出特性曲線來判斷,此時曲線斜率不再只取決于Vgs-Vth,同時還要受Vds的影響。上面得出:Vgs不變時,電阻隨Vds增加而增加,則有輸出特性曲線的斜率(即電導)隨Vds增加而減小。
以Nexperia的PMX100UNE為例,具體看一下MOS管的Id和Vds的輸出特性曲線。隨著Vds的增大,輸出特性曲線明顯彎曲,斜率逐漸減小,則電阻Rdson隨著Vds的增加而增大。

5、定量計算
在可變電阻區(qū)內(nèi),id和Vds的計算關系可以近似表示為……
查看原文:https://www.dianyuan.com/eestar/article-5879.html
一篇短文淺談差分電路
作者:圖說硬件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可以進行信號放大的共射級放大電路、在文章中提到了電路中的Re為反饋電阻,當負載發(fā)生變動時,Re會及時的進行反饋,從而穩(wěn)定輸出電壓。
那么如果輸入端被干擾,產(chǎn)生輸入電壓的波動又會怎樣呢?
我們來做下仿真實驗。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看到由于加入了輸入噪聲,在輸入端即使沒有信號輸入,也產(chǎn)生了較大的噪聲,這在某些長距離信號傳輸時是非常明顯的!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引出了今天的主題差分方法電路。
在介紹原理之前,我們還是先看下大電路的仿真結果。在實際應用中差分電路通常會使用雙絞線,會最大程度上將干擾轉化為共模干擾。在下圖的仿真中加入的便是共模干擾↓


通過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看到:面對同樣的輸入干擾,差分電路的輸出干凈了許多,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就是差分電路的特點,這就得益于差分的概念。
差分電路的概念
該電路的輸入端是兩個信號的輸入,這兩個信號的差值,為電路有效輸入信號,電路的輸出是對這兩個輸入信號之差的放大。

設想這樣一種情景,如果存在干擾信號,會對兩個輸入信號產(chǎn)生相同的干擾,通過二者之差,干擾信號的有效輸入為零,這就達到了抗共模干擾的目的……
查看原文:https://www.dianyuan.com/eestar/article-5878.html
更多精彩內(nèi)容,盡在電子星球 APP(https://www.ee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