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派宗師——汪昱庭先生 曹積璉 撰

?汪昱庭先生(1872年—1951年),名敏,號子夷。1872年9月29日(農歷壬申年八月廿七日)出生于安徽休寧。13歲隨同鄉(xiāng)到上海謀生,在南市花衣街上一個棉布莊學徒,后在紗布行從業(yè)。1911年,汪先生受民主革命影響,在譚延愷部任職。袁世凱復辟后,汪先生棄官經商,躋身商界,定居上海,曾先后任恒豐紗廠業(yè)務經理、華商紗布交易所新亨花號經理等職,經營棉布棉紗,直到抗戰(zhàn)爆發(fā),于1937年棄商。
?
汪昱庭先生性格恬淡,生活樸素,待人誠懇,不求聞達,不逐名利。
?
其喜好繪畫,所畫作品有板橋之手法,頗有造詣;更喜好音樂,通曉音律。初學笛、簫和三弦。閑暇時,常以書畫、音樂自娛。1900年,他在上海向王惠生先生學習琵琶。當時,上海的張園、愚園兩處經常舉行琵琶會,名家相聚,好手云集。汪先生經常前去觀摩,得以觀瞻浦東派、平湖派等名家的精彩演奏。后經王惠生先生引薦,遂從琵琶會名家浦東派陳子敬、倪青泉、曹靜樓,平湖派殷紀平學習琵琶。? ? ? ? ?

?汪先生專心致志, 謙虛好學,博采眾長。為了適應近代都市文化生活,集當時琵琶流派——“浦東派”和“平湖派”之長而獨樹一幟,以地域標定,被人稱之為“海派”琵琶,(也就是“上海派”)。因此,汪昱庭先生被譽為上海琵琶派的創(chuàng)始人,后有人以其姓氏為標定,稱之為“汪派”。以至成為琵琶史上第一個以姓氏命名的流派。浦東派琵琶泰斗林石城先生,在他1959年編寫的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琵琶演奏法》一書中,首先用文字形式把“上海汪昱庭派”列為琵琶流派之一。
?
汪先生的琵琶演奏以古樸、簡潔著稱,很講究力度和音色的變化對比;他打破了“下出輪”的傳統(tǒng)輪指方法,創(chuàng)造使用了從食指開始的“上出輪”彈法,此法被后人普遍采用至今,從而奠定了當代琵琶右手手型結構的基礎。在技法上他還主張右手演奏時要形成拳心,并針對演奏者手的條件各異的實際狀況,確定了右手彈挑、夾彈時“龍眼”與“鳳眼”的手形框架??梢哉f,汪昱庭先生對于琵琶技藝的發(fā)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
1921年,汪昱庭先生應上海大同樂會邀請,悉心傳授琵琶技藝。受其教益的弟子不下百余人,能被記錄下來的弟子有李廷松、王叔咸、衛(wèi)仲樂、王璠昌、李廷棟、李振家、張云江、張萍舟、吳桐初、陳天樂、陳永祿、楊大鈞、鄭衛(wèi)國、金祖禮、柳堯章、姜光昀、浦夢古、孫裕德、程午嘉、蔡之煒、秦鵬章、王恩韶。其中在后來成為著名琵琶大家的有李廷松(先后在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哈爾濱藝術學院、沈陽音樂學院、吉林藝專任教)、衛(wèi)仲樂(在上海音樂學院任教)、孫裕德(曾任上海民族樂團副團長又兼課于上海音樂學院)、程午加(在南京藝術學院任教)、金祖禮(在上海音樂學院任教)、陳天樂(在貴州藝術學院任教)、張萍舟(在武漢音樂學院任教)、陳永祿(在廣西藝術學院任教)等人。他們在傳播和普及琵琶藝術方面,各自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追溯這些成績的取得,應該歸集于汪昱庭先生的教益。因此,后人稱汪昱庭先生為“近代琵琶藝術的一代宗師”。


?在樂曲方面,汪昱庭先生不拘泥于傳統(tǒng)奏法,對古譜加以精心修改,使之更為精練。
汪昱庭先生對李芳園傳譜的《潯陽琵琶》一曲加工潤色,改名《潯陽夜月》,又名《夕陽簫鼓》、《潯陽曲》。他刪棄了李譜每段結尾的長段捺音和繁音花指,去繁就簡,使樂曲顯得更為質樸典雅?,F在蜚聲國內外樂壇的民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就是他的學生柳堯章等人根據其傳譜《潯陽夜月》改編而成的?!?/p>
他還把《李氏譜》的《陽春古曲》由10段改編為7段,使全曲結構緊湊,煥然一新,現已成為廣為流傳的琵琶名曲。
在《十面埋伏》中,他創(chuàng)造了“鳳點頭”(勾搭)、“哆羅子”(拇指搖)等指法,也早已成為流傳最廣的版本。
另外,他根據鑼鼓套曲改編的琵琶曲《燈月交輝》(內含《漢壽亭侯》、《跨海東征》兩段小曲)也成為“汪派”琵琶的特有曲目。
? ??
?汪昱庭先生還根據琵琶古曲實際演奏的花音,用工尺譜記譜編寫成演奏譜。并且,都是由汪先生親筆抄寫后送給他的學生,那些流傳至今的汪先生親筆手寫的樂譜,已成為十分珍貴的墨寶

? 汪昱庭先生善于彈奏琵琶文武套曲。由他傳譜并演奏的樂曲有《潯陽夜月》、《塞上曲》、《青蓮樂府》、《陽春古曲》、《月兒高》、《平沙落雁》、《將軍令》、《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等。
?
1980年7月,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完成了汪昱庭先生所傳樂譜的匯集工作。1981年,由中央音樂學院教材科按照匯集樂譜的復印件,用掃描油印匯集成冊,取名《汪昱庭琵琶譜》。后又經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彈撥教研室諸同仁的努力,又搜集了汪昱庭先生的弟子們所演奏的傳譜,整理成十首結集印刷,定名為《汪派琵琶演奏譜》。于2004年6月,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該書所收進的十首樂曲為:
一、 ? ? 淮陰平楚(原名《十面埋伏》)
二、 ? ? 郁輪袍(又名《霸王卸甲》)
三、 ? ? 將軍令
四、 ? ? 潯陽夜月(原名《夕陽簫鼓》)又名《潯陽曲》
五、 ? ? 塞上曲
六、 ? ? 青蓮樂府
七、 ? ? 神傳妙諦(又名《陳隋》)
八、 ? ? 普庵咒
九、 ? ? 陽春古曲
十、 ? ? 燈月交輝(又名《壽亭侯》、《跨海征東》)


這本《汪派琵琶演奏譜》的后面還收進了1980年搜集的十首工尺譜,這十首工尺譜中有
八首是汪昱庭先生傳給學生的親筆譜,十分珍貴。




? ? 汪先生到了晚年又毫不猶豫地將一把珍貴的清代琵琶,贈于其得意弟子李廷松先生,這把琵琶
是1925年由上海名流葉壽臣先生饋贈給汪昱庭先生的??煽闯鏊麄兊膸熗角檎x之深。

這把兩代老琵琶家演奏過的清代名琴,最后由李廷松先生之子李光祖先生,傳贈給汪派第四代傳人郝貽凡
? ? ? ??
? ? ? 1951年2月20日,汪昱庭先生逝世于上海,享年79歲。這一天正是農歷的正月十五日。
? ? ? ?
? 我們永遠紀念著汪派琵琶宗師汪昱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