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關鍵價格指標以有記錄以來最快的速度上漲
中國的“出廠價”,衡量制造商向批發(fā)商收取的產品費用,上個月以最快的速度增長。
商品成本飆升之際,中國企業(yè)面臨停電和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因此價格上漲可能會影響其他國家。
隨著經濟從大流行中復蘇,全球企業(yè)都在努力解決供應問題。
電力短缺問題:由工業(yè)需求激增、能源價格高,實際上我們已經停止了包括蘋果等全球品牌供應商在內的工廠的生產。
官方數據顯示,9 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 (PPI) 同比上漲 10.7%,是自 1995 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快增速。
但目前幾乎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更高的成本會轉嫁給我們,也就是消費者。
同樣在周四公布的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 9 月份同比上漲 0.7%,略高于上月,但低于大多數經濟學家的預測。
然而,隨著制造商的利潤受到擠壓,企業(yè)受到電價上漲的打擊,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發(fā)生變化。
由于成本波動,消費者對家居用品、服裝和食品等商品的需求也可能減弱。
中國的商品成本備受世界關注,因為它們可能會推高其它國家的通貨膨脹。
隨著大流行后經濟的開放,包括英國和美國在內的國家近幾個月的通貨膨脹率上升。這導致人們越來越預期中央銀行將被迫提高借貸成本并扭轉旨在減少封鎖影響的緊急措施。最近幾周,包括新西蘭、韓國和挪威在內的一些國家提高了利率,以冷卻其經濟并緩解通脹壓力。
同時大規(guī)模停電已經擾亂了我們許多行業(yè),特別是那些使用大量能源的行業(yè),包括水泥生產、鋼鐵和鋁冶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