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大院》開播,胡歌上任光明縣長,大家卻在喊辛柏青
《縣委大院》開播,胡歌上任光明縣長,大家卻在喊辛柏青
社會要發(fā)展,歷史要變革,那推翻舊的,重建新的就是必經(jīng)之路。社會的發(fā)展,凸顯歷史變遷的一個重要展現(xiàn)形式就是拆遷。
在很多正劇中,為了反映社會面貌,民生民情,都用到過拆遷。拆遷是最能反映官民關系的一種方式,在這個拆遷過程中也最能夠照見好人,照見小人。
《縣委大院》安排的第一場重頭戲也是拆遷。胡歌飾演的梅曉歌縣長剛剛到任光明縣,與黃磊飾演的呂青山搭班子,縣里的拆遷工作也到了最后時刻,如果妥善安置這部分不愿意搬遷的人,成了拆遷的關鍵點。
僅僅播出兩集,一堆實力派演員出境,尤勇智、王驍、黃磊、李光潔等,這樣的陣容為啥大家在呼喊辛柏青呢?

01、拆遷無新意
在《人民的名義》中,有大風廠的拆遷,這個過程,讓觀眾看到了蔡成功、鄭西坡這樣的小人物。
在《人世間》中,有光字片拆遷,看到了一心為民的周秉義這樣的心系百姓的好干部。
因為珠玉在前,《縣委大院》的拆遷,總感覺力不夠,差點火候。
第一場拆遷的戲就是呂青山去找老邱。
這場戲里,呂青山看了半天資料,喬勝利也在旁邊介紹情況,老邱接電話說挑刺。
每個人都在極力展示自己的一面,王驍面對領導的敬小慎微和面對老街坊的親和無奈都拿捏的很好。
尤勇智飾演的老邱,也很接地氣,一個倔老頭的形象立住了。唯獨黃磊的呂青山讓觀眾出戲。
觀眾對黃磊的黃小廚人設印象太深刻了,在“小”系列的電視劇中的好爸爸形象,也很成功。以至于出演呂青山這樣的角色,氣質不符,氣場不夠,觀眾總覺得出戲。

如果是前幾集中,有出彩的地方,那就是婦聯(lián)主席祁美萍組織大家伙包餃子。
各家各戶的情況都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關心二嬸的身體,關心小玲夫妻關系,連牛姐的妹妹都關心到了,把大家心里的疙瘩都解開了。
之后才說事情,她也沒有說搬遷,直接說下次吃餃子就到新樓,很自然就把棘手的問題解決了。
在一拉一打之中解決問題,這才是高手呀。
這場戲也是真正展現(xiàn)人性的戲份,不怕自己分的少,就怕別人分的多,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才是拆遷問題的癥結所在。
只一場戲就足夠了。
黃磊和吳越的戲份略顯分量不足。
為什么大家都覺應該辛柏青來演呢,無非是辛柏青那一場十多分鐘的動員演講,而飾演祁美萍的演員常玉紅名氣不夠。
如果換成吳越來這段戲,大家一定會大夸特夸吳越的。

02、干部典范周秉義
2022年的開年大戲《人世間》是這幾年少有的優(yōu)秀年代戲。以周家三兄妹的視角展示了光字片變遷。見微知著,光字片也是社會發(fā)展的一處縮影,周家也是眾多家庭中一個。
周家大哥周秉義從政后,唯一的心愿就是改造光子片。
自清降職,回到吉春當市長,就是為了在有生之年,完成心愿。
拆遷動員的那場十幾分鐘的戲也足夠打動人,讓人記住了臺詞功力深厚,演繹聲情并茂,形體讓人心疼的這樣的一個干部形象。
周秉義從意氣風發(fā)到疲勞消瘦,是一個肉眼可見的改變。他和冬梅的愛情也讓人動容。
所以,在《縣委大院》里,大家看到了拆遷的戲,就會想到了辛柏青。
辛柏青把周秉義這個人物刻畫的已經(jīng)入木三分了,我們再拿其他的人物去對比,總是有些不太公平。

是不是辛柏青出演呂青山或者梅曉歌就一定更好呢。其實沒有什么最優(yōu)答案,如果出演同類型的人物,也避免不了比較。
辛柏青能出演周秉義,也是因為于和偉的檔期沖突,放棄了這個角色,所以才有了這么一個機會。如果于和偉出演的話,是什么效果也未可知?但是反響好壞,都與辛柏青無關了。
記得有一個著名外國導演被采訪,記者問他電影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他說,就好像往紙簍里投廢紙,一不小心投進了。后來他還想投進去,無論怎么努力都沒有投進。他們非常努力的拍攝,但是隔壁的一個劇組也和他們一樣努力。如果說是什么秘訣,那他希望下次還能投進紙簍。
他把成功歸結運氣。

03、成功從來都是運氣和實力完美結合的結果
胡歌和辛柏青都是實力派演員,也都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不管《縣委大院》最終的結果如何,都不能抹殺胡歌的演技。
一部劇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結合,一個演員的成功的是演技的加持。一部劇或一個演員,能夠紅多久,有多紅,要看運氣。
所以,辛柏青沒有演也不是壞事,胡歌出演也自有其道理。
要說一句,胡歌老干部形象還是很自然的,剛剛開播,還是值得追一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