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城、邦、城邦,斯巴達,奧林匹克運動會
歐幾里得143、雅典,城、邦、城邦,斯巴達,奧林匹克運動會
?
接著,畢達哥拉斯走訪了雅典、克里特島和斯巴達城邦。后者位于希臘本土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東南,市民以驍勇尚武著稱。那時雅典尚未興盛,而克里特已經(jīng)衰落。

…?雅典(古希臘城邦):公元前683年,雅典結束了王政時代,向奴隸制社會邁進,并逐步形成了城邦。在早期,雅典和斯巴達一樣,也實行貴族統(tǒng)治。從公元前594~前593年梭倫(Solon)改革開始,中經(jīng)前509~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Cleisthenes)改革,雅典逐步向奴隸主民主制度過渡。
公元前338年的喀(k?。┝_尼亞之戰(zhàn),馬其頓王國擊敗了希臘各邦的反抗,從而確立了對包括雅典在內的許多希臘城邦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23~前322年雅典與馬其頓戰(zhàn)于拉米亞,結果失敗,附屬于馬其頓,從此完全失去自立,民主政體名存實亡。公元前2世紀中葉并入羅馬帝國版圖…

…城:“成”是聲旁也是形旁,是斧一類兵器的象形,借指守護、保衛(wèi)。城的本意就是環(huán)繞都市的防御墻。一說成表示完成。從土者約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時期,早期為上下結構。上面是“成”,下面是“土”(圖3、5)。從土,是說城墻、城樓是用土筑起來的。《說文》小篆(zhuàn)后“成”下的“土”移到“成”左面,變?yōu)樽笥医Y構(圖6),發(fā)展至今。
?
字義:1.城墻:~外。萬里長~。
2.城墻以內的地方:~區(qū)。東~。
3.城市(跟“鄉(xiāng)”相對):山~。進~。滿~風雨。連下數(shù)~。~鄉(xiāng)物資交流…

…邦: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從田,表示建立土界,也即“封疆”之義。所以“邦”的造字本義就是“封界”。
?
本意是指建立土界。后引申為國家、城鎮(zhèn)等義。
字義:
1.國:~交。友~。鄰~。
2.姓…
[…會:理解;懂得:體~。誤~。心領神~。只可意~,不可言傳…
…意:意思:來~…
…會意:造字法之一。會意是說字的整體的意義由部分的意義合成,如“信”字?!叭搜詾樾拧保靶拧弊钟伞叭恕弊趾汀把浴弊趾铣?,表示人說的話有信用…
…形聲:一種造字法…是說字由“形”和“聲”兩部分合成,形旁和全字的意義有關,聲旁和全字的讀音有關。如由形旁“氵(水)”和聲旁“工、可”分別合成“江、河”…
…形聲字:用形聲造字法造出來的字…]
?
…城邦(百度百科):城邦是指一個獨立、自主、單獨的城鎮(zhèn)為中心的國家,又譯為“城市國家”。城邦是古希臘政治的內涵。出自《荷馬史詩》…
(…內、涵、內涵:見《歐幾里得101》…)
…城邦(百度漢語)2:歷史上以一個城市為中心,連同周圍鄉(xiāng)村構成的奴隸制小國。以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城邦最為典型…
…
…斯巴達(古希臘城邦):古代希臘城邦之一。在古希臘歷史記述中,斯巴達指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南,拉哥尼亞(Laconian)平原南部,歐羅塔斯河西岸的主要定居地,而該城邦則被稱為拉西代夢(希臘語:Λακεδα?μων 英語:Lacedaemon)。
斯巴達以其嚴酷紀律、貴族統(tǒng)治和軍國主義而聞名。在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中,斯巴達及其同盟者戰(zhàn)勝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并霸占整個希臘。但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敗,在北方的馬其頓崛起后,斯巴達失去了在希臘的影響力。
“斯巴達”原來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種的平原”。約在公元前11世紀,一批叫做多利亞人的希臘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亞,他們毀掉原有的城邦,在這里居住下來,這就是多利亞人的斯巴達城——不過它既沒有城墻,也沒有像樣的街道。斯巴達人就是指來到這里的多利亞人…
…伯羅奔尼撒半島:位于希臘南部,面積21439平方公里。人口98.6萬。島上不僅有豐富的歷史典故和古跡,如最早的奧林匹克體育館等,還有細膩優(yōu)質的海灘、碧綠的海灣,以及原始質樸的山區(qū)…

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另一頭,坐落著一個叫伊利斯的城邦,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在那里舉行。那時候奧運會已經(jīng)創(chuàng)辦了兩個半世紀,雖然只有十多個項目,比賽時間卻長達五天,選手們來自歐、亞、非三大洲。
…伊利斯(古希臘城邦):古希臘城邦,位于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北部。
公元前三世紀,參加希臘各城邦反對馬其頓的埃托利亞聯(lián)盟。南境奧林匹亞為古希臘著名的奧林匹亞競技場所在地…
?
從奧林匹亞乘船,向西渡過更為遼闊的伊奧尼亞海,就是意大利的南方了。賽會一結束,畢達哥拉斯便搭船出發(fā)了,他所抵達的克羅托內(Crotone)位于亞平寧半島的最南端,以盛產奧林匹亞賽會冠軍遠近聞名。我們甚至可以猜測,他是跟隨那些得勝回家的奧運冠軍們來到了意大利。
…亞平寧半島:也稱意大利半島…


就像重返薩摩斯島時一樣,克羅托內的市政長官也邀請畢達哥拉斯向公眾發(fā)表演說。沒想到,這一次竟然大獲成功,甚至權貴們和年長的公民也被折服了。
…薩摩斯島(Samos Island):希臘島嶼。在愛琴海東部,是愛琴海中距小亞細亞大陸最近的希臘島嶼。和小亞細亞只隔窄狹的薩摩斯海峽…
…畢達哥拉斯重返薩摩斯島:見《歐幾里得142》…
?
“從流傳下來的雕刻或人物素描來看,古希臘的哲人大多神情嚴肅,畢達哥拉斯也不例外。在薩摩斯時他就要求學生們面壁思考,到了克羅托內,他又要求弟子們對授課內容和研究心得守口如瓶。
請看下集《歐幾里得144、有過一番經(jīng)驗教訓以后,畢達哥拉斯成熟了許多》”
若不知曉歷史,便看不清未來
歡迎關注嗶哩號“中國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