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之劉叉

? ??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蘇東坡對劉叉的《冰柱》頗為贊賞,說明劉叉的這首《冰柱》其文學(xué)造詣應(yīng)該不低。后人評劉叉的《冰柱》可與李白的《蜀道難》相媲美,而《雪車》又勝過杜甫的《兵車行》?;诖斯?,老夫翻開作者原詩,強(qiáng)讀之。
????????之所以說“強(qiáng)讀”,是因?yàn)閷?shí)在讀不下去,更遑論與李杜相比?;蛟S這世間各類人都會有被欣賞之人,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前章寫過盧仝,其詩也很晦澀,拗口,而韓文公獨(dú)推其為美。信乎?不信乎?
????????劉叉一生無功名可考,年少時豪俠任性,曾由于言語不合便拔劍殺人。負(fù)罪潛逃,直到天下大赦,才敢出來,殺人這件事給劉叉帶來了好處,那就是在躲起來的日子里,開始讀書,學(xué)做詩。
????????做得幾句歪詩的劉叉聽說韓愈喜歡接交天下士人,便做了兩篇足可以代表他終身成就的詩,即《冰柱》與《雪車》作為投名狀到韓愈門下做了門客。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到官老爺家混飯吃。
????????劉叉在韓愈門下是否展現(xiàn)了才能,獲得了一官半職沒有提及,但他喜歡同別人爭論,因此而沒法同其他混吃混喝的人打成一片倒是有所記載。時間一久,韓愈和劉叉之間彼此便輕視了起來,一個喜沽名釣譽(yù),一個想搏個功名,結(jié)果兩者彼此失望。
????????讀過韓愈《祭十二郎文》的人應(yīng)該知道,韓愈從小便家貧,當(dāng)官后還要養(yǎng)一大家子人,故韓愈對于只要有掙錢的機(jī)會,絕不會放過。?而當(dāng)時很多富貴人家為先人寫墓志銘就成了韓愈一項(xiàng)主要的收入來源,寫墓志銘說得不好聽一點(diǎn),就是掙死人錢。這在心高氣傲又不被重用的劉叉看來,簡直是有辱斯文,于是,便在某天的一個清晨,劉叉偷了韓愈的“潤筆費(fèi)”,留下一張紙條,揚(yáng)長而去。紙條上寫下如下一行文字:“此諛墓中人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翻譯過來就是:?這是奉承死人所得到的(錢財),不如送給我劉某人增加點(diǎn)陽壽(也就是拿去做生活費(fèi))。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劉叉是個極端無恥之人。
????????劉叉自從偷得錢財逃到山東之后,從此便銷聲匿跡,江湖上也就不再有關(guān)于劉叉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
???????寫劉叉,自然離不開寫他的詩,前面老夫說過他的《冰柱》與《雪車》,此兩首詩晦澀難懂,已經(jīng)失去了詩歌最基本的音樂性。其還有一首《偶書》,尚值一讀: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xì)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 ??????我不知道劉叉胸中的刀究竟是個什么玩意?是少年時殺人的那把,還是中年時偷竊的那把?
????? ?《唐才子傳》如此描述劉叉:
? ? ? ? 叉,河朔間人,一節(jié)士也。少尚義行俠,傍觀切齒,因被酒殺人亡命,會赦乃出。更改志従學(xué),能博覽,工為歌詩,酷好盧仝、孟郊之體,造語幽蹇,議論多出于正?!侗贰ⅰ堆┸嚒范?,含蓄風(fēng)刺,出二公之右矣。時樊宗師文亦尚怪,見而獨(dú)拜之。恃故時所負(fù),自顧俯仰不能與世合,常破履穿結(jié),筑環(huán)堵而居休焉。聞韓吏部接天下貧士,步而歸之,出入門館無間。時韓碑銘?yīng)毘?,潤筆之貨盈缶,因持案上金數(shù)斤而去,曰:"此諛墓中人所得耳,不若與劉君為壽。"愈不能止。其曠達(dá)至此。初。玉川子履道守正,反關(guān)著述,《春秋》之學(xué),尤所精心,時人不得見其書,惟叉愜意,曾授之以奧旨,后無所傳。叉剛直,能面白人短長,其服義則又彌縫若親屬然。后以爭語不能下客,去游齊魯,不知所終。詩二十七篇,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