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認識押加—有一種比賽叫“押加”有一種脖子叫別人家的脖子
說到拔河,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但一說到押加,想必了解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上,就能看到類似拔河的押加比賽。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押加”,來來來一起長知識~
什么是“押加”?

▲第十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押加比賽
押加,其實是一種趴著拔河的體育項目,就是兩名比賽者分別趴在場地兩端,兩人的脖子上套上同一根長綢布,分別向相反的方向拉爬,拉過指定區(qū)域者即為勝出。押加在藏族地區(qū)最為流行,因此也叫“藏式拔河”,藏語名為“浪波聶孜”,意為大象的脖子。

▲押加器材
關于“押加”的美麗傳說
在藏族聚居地區(qū)還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有兩個藏族小伙同時喜歡上了一個藏族姑娘,兩個小伙子互不相讓,姑娘也不知如何選擇,于是聰明的藏族姑娘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兩個藏族小伙子進行押加比賽,誰贏了就嫁給誰,經過一番較量之后,勝出的小伙子迎娶了這位美麗的姑娘。(看到這兒,不知道多少人決定要去健身了

)

押加比賽現(xiàn)場,運動員們劍拔弩張,是一場力量與耐力的對決

看完這些知識點,再一起看看我們新疆兒子娃娃,平時是咋樣訓練的
7月30日,哈密溫度35度,小編來到民運會參賽項目“押加”訓練地。運動員正在進行力量訓練,這樣高的溫度下,所有運動員穿著一身黑色長袖服裝。

這種服裝叫降重服,密閉不透氣,運動員通過它來控制體重,如此高溫天氣下穿著不透氣的衣服,身體是什么感受可想而知!
為備戰(zhàn)全運會,今年一月開始押架運動隊就開始了緊張的集訓。每天長達5小時分別針對力量、技術、素質進行訓練。當小編來到訓練場地,看到已經訓練完的運動員疲憊的癱坐在地上,訓練強度不言而喻。

參賽的六名運動員中,年齡最大的45歲,最小的32歲,分別參加6個級別的比賽,這六名運動員中5名都拿過全國冠軍。教練呂新貴說“雖然押架隊整體年齡偏大,但也是優(yōu)勢,具備了別人不具備的經驗!”

押架屬于我區(qū)的優(yōu)勢項目,項目普及較好,在我區(qū)民間活動中一般都有押架比賽。在第九屆民運會取得4金1銀的成績,在第十屆民運會取得4金兩2銀的成績,教練呂新貴說“此次民運會我們也力爭四金,保持押架項目在全國的優(yōu)勢?!?/p>
看完了押加的介紹,是不是發(fā)現(xiàn)這跟印象中的拔河比賽,完全不一樣!

“民族的大團結,你我的運動會”,9月,咱們一起為新疆兒子娃娃加油哦~

XJWDJ-S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