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解救原生家庭?
今天下午我和我們一位老學員小雨的交流中,就如何解救原生家庭來做了一個回答。
小雨問:老師,我和媽媽的關(guān)系一直是很微妙,我們不能在一起說太多的話,否則就很容易產(chǎn)生爭執(zhí),我很難受,不知道該如何跟媽媽相處,可是跟她相處,我又是非常地受傷。
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會經(jīng)歷一些關(guān)系,比如,血緣關(guān)系、夫妻關(guān)系、同學關(guān)系、友情關(guān)系、同事關(guān)系等等。
有的關(guān)系,我們可以開除。比如同事關(guān)系和同學關(guān)系,只要我們感覺不是自己想要的,隨時都可以不聯(lián)系、不交往。
但是有的關(guān)系我們是根本開除不了。比如,血緣關(guān)系中的和父母、子女的關(guān)系,當然,也有比較例外的,永久不聯(lián)系,但是世上有幾個能夠做到跟父母子女不聯(lián)系?
那么,對于小雨的問題,是屬于個例還是常態(tài)?
我們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深受著原生家庭的影響,有好的影響,也有不好的影響。
至于來自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好的居多,還是不好的居多,這跟原生家庭的組建者的心智成熟度有關(guān),即,父母的心智成熟度。
心智成熟的父母多還是少?
從來自于跟父母的交流中我們受傷程度上來看就知道了。
對于不成熟的父母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和解決呢?
好好成長自己,提升自己。
#1
來自原生家庭的痛
交流中,小雨說:從小我媽媽就管我特別的嚴格,我的一言一行她都要管,我放學晚回來幾分鐘就會受到媽媽的責怪、批評。
我的所有選擇和決定都要受媽媽的同意,我才有空間去做,久而久之,我在媽媽的嚴厲督促下,我變得就非常內(nèi)向、膽小了。我的口吃也是從那個時候不知不覺出現(xiàn)的。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父母,父母的個性都不一樣,他們所受到的教育程度也不一樣。
所以,我們所接受到的來自原生家庭的教育也不一樣,對應的,我們會快樂、會壓抑;會自信、會自卑;會理性、會感性等等。
我每次做咨詢的時候,有超過6成的咨詢者說自己的口吃自己的自卑和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有很大的關(guān)系。
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父母講的一句話: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
事實上,他們說的是對的,是一切都在為我們好;可是我們聽在心里卻是那么的諷刺、無奈。
我們知道父母想要的是什么,可是有多少父母知道我們要什么?
看到此時,已做父母的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明白自己的孩子,是否懂得自己的孩子。
昨天,我在外面處理事情,我聽到一位父母跟我說自己孩子今年高考的事情。他跟我談起了自己的焦慮,我表示理解。
他說他知道不應該把孩子逼得那么緊,他說他曾經(jīng)看到過一個真實經(jīng)歷,一個孩子高考結(jié)束并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自殺了,留下的一句話:你們的榮耀,我做到了。
這是何其悲涼的一個結(jié)局,然而,這樣悲涼的慘痛卻幾乎每年都在上演。
是什么讓孩子走到了那條路?是什么壓倒了支撐孩子的那最后一顆稻草?是什么讓孩子那么絕望?
是什么?
你我心中都知道這個答案。
#2
好的教育,是需要成本的
沒有沒有原因的行動。
我們每個人的言行都有一定的原因,我們父母對我們的教育也是這樣。
好的家庭教育,是需要父母花成本的。
什么成本?
學習成本、付出成本、反思成本。
劣質(zhì)的家庭教育,是不需要父母花太多的成本的。他們只需要按照自己父母教育他們的方式和自己的感性來自以為是的教育就行了。但是,劣質(zhì)的教育是需要承受后果的。
但畢竟,好的教育太稀缺,就像成功那么稀缺一樣。
要想擁有成功,就必須要學習成功的方法;同樣,要有一個好的家庭教育,我們就必須去學習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在規(guī)律里教育孩子,如何在孩子不同階段、不同個性的情況下教育孩子。
就像我們矯正口吃一樣,要想矯正好口吃,我們就必須學習正確的矯正路徑和系統(tǒng)的矯正方法。沒有它,你是很難從口吃中走出來,我們的家庭教育也是一樣。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的言行舉止,孩子都會學,都會記。小孩子倒還好一些,但等孩子長大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觀點,孩子根本聽不進去,你們的矛盾日益激烈,彼此都很身心疲乏。
我雖然能夠理解你們“劣質(zhì)教育”的原因,但是,這不能直接幫助你解決,需要你自己學習和成長,只有成長,我們才能擁有幸福和快樂。
因為學習成長,所以,我們越來越能理解懂得孩子。
因為學習和成長,孩子越來越能感受到我們對于他們的愛。
因為學習和成長,孩子也越來越懂得我們。
我們也會越來越容易滿足、幸福、快樂。
#3
成長,是自己的事情
交流中,小雨說:老師,我該如何改變父母?
我說:想一想你矯正好口吃的過程,沒矯正好口吃之前,你身邊的人是不是也很不喜歡你口吃?他們是不是也想替你改變?
是的,改變,是自己的事情,在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時,任憑別人怎么說,都是別人的問題。
改變,自己得先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特別是成人的改變,更難,因為她的說話習慣,表達習慣,行為習慣,已經(jīng)是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即便是他們自己意識到了問題要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我們曾經(jīng)的口吃不是這樣嗎?
那么,對于不會表達或者表達給人帶來傷害的父母,我們又能如何做呢?
一,保持距離,盡量少接觸,減少自我消耗。
二,不要求他們,他們愛干啥干啥,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三,學習和成長,提升自己的心量和認知水平,尊重、理解他們。
做好自己的事情,遠離損耗;不期待、不要求;時機到了,該成長的自會成長。
我們的學習和成長的意義在于不斷地治愈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

如果,你有口吃和社恐;如果,它們給你帶來了影響;如果,你想改掉它們,且已做好了付出的準備,可以隨時找我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