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筆痛苦每一筆傷,都在期待算總賬


“有仇的報仇,有冤的報冤!”
這樣的臺詞往往會引出電視劇里壞人最終的結(jié)局,人們把壞人圍起來,那些被欺辱,被踐踏的眼神之中冒出無盡的怒火,人們一擁而上,叫嚷聲此起彼伏,分不清憤怒還是慘叫,劇情便會在此刻帶著懸念落下帷幕。
所謂懸念,并不是壞人是否受到了懲處,而是這個懲處的結(jié)果究竟讓壞人失去了什么,因此這樣的結(jié)局,無論如何都是大快人心的。

現(xiàn)實總是在諷刺人們對生活的認知,比如我們總是覺得,大快人心這四個字,是形容惡有惡報的結(jié)果。
但現(xiàn)實之中,善有惡報似乎正在成為一種常態(tài),而大快人心這個說法,也成為了得利者們的“禮品”。
說起來很有意思,在學生時代,老師也好家長也好,總是給孩子們灌輸一種思想,就是要踏實做人,老實做事。
其實這種思想在“理想狀態(tài)”下是沒錯的,但我們所處的世道,恰恰是一種不理想甚至是極其不理想的狀態(tài)。
不理想的狀態(tài),就意味著踏實做人會被利用,老實做事會被掠奪成果。
理想中的善因,導致了現(xiàn)實的惡果。
不僅如此,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聲音正在諷刺人們的善良,或者說這種善良本身所遭遇的種種打擊種種打壓,不得不讓人們重新審視一個問題的存在:
這樣的活法,真的對嗎?
人們在對錯之間的理解越來越現(xiàn)實,以前人們說對,要從道德層面,從素質(zhì)層面,從價值觀從格局層面,抽絲剝繭一般的分析,最終得出一個謹慎的結(jié)論,并認真守護這個結(jié)論,讓這個結(jié)論成為人生的明燈。
現(xiàn)在呢?
現(xiàn)在說對,就是能吃到肉了,能吃到甜頭了。
現(xiàn)在說錯,就是被社會毒打了,就是被人欺負了。
吃到肉了,代價是什么,不管;吃到甜頭了,這個甜頭是不是牽扯他人的利益,也不管。
吃,就得多吃,就得不管不顧的吃,吃的時候,就得把對錯放在一邊,把那些個“干擾”的東西放在一邊,大口大口的吃,吃得滿嘴流油,吃得肚圓才肯罷休。
至于被毒打這件事,也不必去考慮什么黑的白的,什么是是非非,該躲的躲開,該走的趕緊走。
這就導致很多問題的解決,很多矛盾的處理變得非常直接,非常勢利,非常明確,而這些變化的代價,就是要邁過底線,跨過道德的約束,推開固守本心的條條框框。
這樣的人越來越多,而他們得利的,吃肉的空間卻越來越少,于是乎他們瞄準了那些老實人,那些踏踏實實生活的人,
當雙方發(fā)生利益沖突的時候,誰沒道德,誰就更容易掠奪對方的資源,誰沒素質(zhì),誰就能不計后果的去傷害對方,最終在這場“人間煙火便是硝煙”的戰(zhàn)斗中,
善良成了累贅,卑鄙成了武器,
痛苦折磨著真誠的人,傷口在人們做人的底線上,
劃上一道又一道的暗紅印記。

有些債,總要算總賬的。
只不過現(xiàn)實的債,不會像電影里那般爆發(fā)出來。
現(xiàn)實的債怎么算賬呢?一點一點算。
比如,不想被欺負的人,一點一點離開了欺負他們的地方。
比如,不甘心被利用的人,一點一點切斷了拴著他們?nèi)松臈l條框框。
比如,被逼清醒的人,一點一點舍棄了“曾經(jīng)糊涂的代價”。
這筆債,算的不會很快,但是當人們真正想要算清楚的時候,
欠下的東西,
就一定要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