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花舫緣
上次發(fā)了也談龍馬姻緣梨花記的文章,意猶未盡。趁此余興,準備再寫一篇談花舫緣??我的祖父是報界聞人,家里收藏資料不少。程先生的本戲大概有30出左右,有機會的話都可以寫一寫。 寫花舫緣之前,先說一說上一篇文章中的幾個典故是哪幾個程派劇目使用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一下。梅子心煎出自新艷秋玉京道人一劇的慢板:“思想起終身事梅子心煎?!敝G果回甘則是斟情記最后的搖板:“好比那食諫果苦后回甜”。黍谷生春也是斟情記中運用的典故,出自南梆子“定有時天憐你黍谷回春”。奠雁禮成出自新老本戲春閨選婿頭一場:公孫楚行聘納采。春秋報賽是沈云英的散板:“這祠堂煩你們春秋報賽,我自然感大德牢記心懷?!逼碜|皇是燕子箋的南梆子“祝東皇作一對連理之花”。郢匠運斤是邵貞貞中的典故。人柳三眠、蔡邕五弄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分別出自紅拂傳、文姬歸漢。 花舫緣這個戲,講述的是著名的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上個世紀20年代,上海戲館里還有一個戲叫做三笑姻緣,也是同一題材。但是那個戲內容較為粗俗,描寫重點多在男女狎昵,迎合的是小市民的大眾口味。程先生此戲,則是羅癭公根據明朝孟稱舜之昆曲本改編的--孟本場次太多太雜,又是昆曲,照搬在亂彈皮黃上肯定行不通。羅公之戲本,因為大多是延續(xù)前人舊制改編而成,也不能脫離這個毛病。此為后話。程本花舫緣的場次情節(jié)安排大致如下:唐伯虎結伴游春,文徵明金閶取醉。沈尚書夫婦清游,唐解元畫船詫美。申飛云觸緒牽情,唐伯虎喬裝作仆。沈公子情代作詩,唐解元假意結拜。申飛云采花撲蝶,唐伯虎遇美通詞。董飛霞詰問衷情,沈公子許婚選婢。申飛云臨窗作畫,唐伯虎偷看佳人。沈公子替求賞婢,唐解元得意成婚。吐真名別婦還鄉(xiāng),復衣冠歸船遇友。沈尚書認女送親,唐解元迎妻拜岳。 程先生的出場,便是隨沈尚書夫婦出游的時候。須知申飛云較之一般侍女大有不同,她能書善畫,知書達理,深得尚書夫人喜愛,收為貼身侍女,待之如同干女兒一樣。申飛云在這里沒有什么唱與念,但因為知書達理,見到明媚的自然風光,她的臉上,自然會流露出一種名麗的神色。這種神色是輕快明亮,卻又隱而不露的,只能從微微上揚的嘴角、眼角、眉尖捕捉到痕跡。因為這種令人眼前一亮的神態(tài),觀眾的注意力依舊被牢牢的吸附在程先生身上。同樣注意到這種神采的是唐伯虎,他此時正在呆呆的盯著申飛云,眼睛眨也不眨。申飛云感知到了灼熱的視線,不由得回眸一笑--這是此劇第一個大亮點,也些是所謂三笑姻緣中的第一笑。當時有些小報,對此也是大寫特寫,卻把這個笑當成了申飛云與唐伯虎“調情”“媚眼”“秋波”,這是不正確的。這一笑并非故意,乃是忍俊不禁,并不是因唐伯虎而笑;申飛云先有了見到好風景的好心情,本來已經暗壓笑意,當感覺到有人在注視自己,回頭的時候,倍感松弛之下,這一抹笑容就無意識流露出來了。所以臺下看著程先生明明樂了,笑了,卻馬上把臉一沉,回到之前看似云淡風輕的狀態(tài),真是有趣極了。但一笑之后,不免觸動情緒。這就為后面的慢板做出了鋪墊:申飛云在房中無心理線,辜負了好春光柳媚花妍。雖然是老夫人深恩非淺,怎將我心中事細對她言?我這里停針黹身體困倦,想起了終身事更有誰憐。--程派很多劇目中,主人公想到終身無靠,青春易逝,大都采用慢板進行處理。紅拂傳,玉京道人,也都是這樣處理的。 全劇的第二個大亮點是花園一場。在花園里,申飛云撲蝶被唐伯虎撞見,問其所來,相談甚久,彼此皆不互通名姓。程先生執(zhí)扇撲蝶之時唱快板:看園林春色好花開滿徑,這千紅和萬紫半不知名。那楊柳盡垂絲迎風不定,又只見雙蝴蝶上下飛騰。我這里用扇兒將蝶撲定,花蔭里葉交織看不分明。這一處的身段,拓印自梅先生的千金一笑晴雯撲螢一段:在屋中取過了扇兒一柄,猛抬頭又只見一個飛螢。我這里上前去將他撲定,一扇兒未撲得遠處飛騰。按舞蹈分類來說,這屬于扇舞了。令人玩味的是,新艷秋老師,這位梅程二位大師出色的學生,也有一段扇舞撲蝶的身段安排,化自這兩出戲。那就她的春閨選婿一?。红届伙L光婉轉情,花香鳥語好陽春。慢移玉步觀園景,曲徑回廊緩緩行??催@里鴛鴦雙宿春夢穩(wěn),看那邊蝴蝶雙飛一身輕。手持團扇來撲定,累的我香汗涔涔路難行。無奈何且把深閨進,惱人春色眠不成。這種用扇撲動之舞,大概的要求都差不多,功夫在腰腿上,腰要靈活,腿吃住勁兒,眼和手務必連貫協(xié)調。要注意的是,這種舞蹈的主人公,大多都不是身體強健的女俠客,所以難點在于怎么做出越撲越激動,越撲越無力的感覺。這種感覺其實很好找,有一個竅門,就是模擬風中楊柳之態(tài)。剛剛開始撲,是清風拂柳,動作幅度不大,用小碎步,眼睛跟扇子保持一個頻率,鎖定著飛舞的蝴蝶;找準時機下力氣撲動,是勁風舞柳,不但動作幅度大,還加上圓場,最難的是要保持扭腰提臀,給人以向上發(fā)力的感覺,就要憑空飛去似的,最難的是節(jié)奏,要越來越快,越來越快,最后一個撲定,以為撲到了,打開扇子卻又發(fā)現(xiàn)沒有,蟲兒借機飛走了。這個時候是細風擺柳,眼神看著飛去的蝴蝶,本想起身再撲,卻又無力再動,身形搖擺作無力感。不論是梅先生,還是程先生,新先生,都對這段舞蹈的節(jié)奏了然于胸,演來都具有濃烈的層次感與美感。如果分不清層次,一味在臺上亂扭,很容易丑態(tài)畢露,貽笑大方的。 ?申飛云正在撲蝶,卻沒有想到見到了在船上一直盯著自己的人。一來是重見此人莫非緣分,二來是畫舫歸來春心萌動,三來是撲蝶竭力氣息不勻,所以說程先生在這里安排的大段道白,是纏綿的,深情的。這時的申飛云似驚似喜,似憐似惜,但最終兩個人也沒有說真名實姓,也算有趣。后面臨窗作畫一段原板:用手兒將書案殷勤整理,這書卷才亂疊還要整齊。把窗兒推開了清光如洗,我這里排書具弄粉調脂。--“整齊”二字,新腔迭出,頓挫之至。不知現(xiàn)在可有哪位老師還會此段?真想大飽耳福一次。這里的申飛云姿態(tài)嫻靜,優(yōu)雅非常。但聽到腳步聲響,懷疑花園中見到的那個人來偷看,又想著那個人怎么能夠到這里?她的心緒終于被撩動,種種思緒,皆是浮現(xiàn)于臉上,細膩溫婉。 ?與程先生搭戲的還有王又荃的唐伯虎,曹二庚的沈二公子。王又荃演呆相倒是很貼切的,大概他本來就挺呆臉子的,那種傻氣和才氣混在一起,非常傳神。但他的道白顯然接不上程先生的功力,被人批評。曹二庚作為小丑大家,把沈二公子演活了,在向母替唐伯虎求親一幕中,他還抓了個現(xiàn)哏道:“此人(指唐)的詩就是當今大名士樊樊山,羅癭公也不過如此?!碑敃r樊在樓上,羅在樓下,全場聞言哄堂大笑,兩位大名士也是樂的合不攏嘴。程先生此劇的扮相十分清麗,著婢子裝,髻堆青云,辮垂龍尾,衣裁碧綃,雅致無雙。 ?這個戲程先生委托吳富琴教給了戲曲學校的學生們,趙金蓉,李玉茹等皆有演出記錄,并有照片傳世。本子曾經改動過三次左右。第一次是羅癭公改自昆曲;第二次是金仲蓀整理;第三次是戲曲學校重新精簡,交予學生排練。趙金蓉演出本中,有小生稱旦“飛云菩薩”等句,總覺得改的有些過了,把唐伯虎完全看成一個傻子。關于這個戲還有些有趣的小故事。23年4月18日,第一舞臺進行鄂災義演。名伶云集,都祭出自己的拿手好戲:小翠花的寶蟾送酒,王又宸的捉放,陳德霖龔云甫譚小培王蕙芳合演六本雁門關,梅蘭芳余叔巖的戲鳳--余平日老是精神懶散,結果因為對手太強,觀眾太熱烈,不得不全力以赴。而程先生在梅余戲鳳之后,就是以花舫緣接刀,結果掌聲雷動,觀眾如癡如醉,依舊熱情不減,足見此劇之魔力。張作霖嗜程人盡皆知,一次請程演戲,程演花舫緣,張竟不許程一氣演完,留著分上下兩部表演--到程先生演完后,楊小樓余叔巖上臺,張作霖也已經回到臥室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