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zhàn)訣 — 八則

△“先自舞”,就是練套路?!昂蟊任洹?,則是作實戰(zhàn)之試驗也。?
△“拳到用時忘打法”、?“真拳爛用”、?“人家打你不商量,你打人家不能想”、?“練時眼前無人似有人,用時眼前有人似無人”等等,均是拳法精熟融化、打出就是,必合規(guī)矩, 而又全不用心之意也。
?
△實戰(zhàn)好比雞蛋的蛋白,內(nèi)中必有蛋白?—?原理,而外則裹以蛋殼?—?套路。
?
△傳統(tǒng)武術之實戰(zhàn),一發(fā)而多式,同時而異部。學習者茍無心性開發(fā)之基功,絕無可能從事之。
?
△人有急功好用者,修養(yǎng)未到而追求傳統(tǒng)武術之用法,非唯徒勞,實不可能。
△年輕人習練傳統(tǒng)武術之實戰(zhàn),十之八九不成功,問題出在腦筋不夠用,不是因為肢體不強壯。
?
△人之肢體,比如雄兵健卒,是可以打勝仗的。然而、倘若腦袋不夠用,一如部隊長∕指揮官不稱職,則雖有強兵,只能戰(zhàn)敗而已矣。
△傳統(tǒng)武術萬萬不是兵卒之武術,必須是主帥用兵,三軍具集之武術。始足以言實戰(zhàn),而亦始足以言傳統(tǒng)武術也。

《長短句》---陳王庭
「嘆當年,披堅執(zhí)銳,掃蕩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閑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欠官糧早完,要私債即還,驕諂勿用,忍讓為先。
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顛,常洗耳不彈冠。笑殺那萬戶諸侯,兢兢業(yè)業(yè),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總不貪。參透機關,識彼邯鄲,陶情於漁水,盤桓乎山川,興也無干,廢也無干。若得個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態(tài)炎涼,成也無關,敗也無關。誰是神仙?我是神仙!」

再談形意起鉆抱勁——中氣運行(真定老人)
上篇博文講到“抱如蛋,去如箭”。 起鉆時全身百骸收縮合抱,這只是外形,肚里還有活兒。
在起鉆抱勁時,隨著尾閭下垂向前兜,同時要收縮肛門向上提,包括陰莖向上一收,會感到一股神經(jīng)流由下向上沖入丹田。據(jù)說這是督脈的陽氣由命門經(jīng)會陰向上沖入丹田。同時,隨著鼻子吸氣,加上雙臂合抱和含胸,陰氣也沿任脈向下壓向丹田,于是,陰陽二氣在丹田合抱,叫做“中氣”。這時,全身如壓縮的彈簧,中氣飽滿,小腹鐵硬。當心發(fā)出“劈擊”命令后,身向上長起,中氣向上提到“中丹田”,伴隨著呼氣,中氣下沖,丹田猛然鼓蕩,如火山爆發(fā),勢不可擋。丹田、命門一帶是全身力的樞紐,這里發(fā)生“地震”,震波就會遍及全身。首先是尾閭由向前兜的狀態(tài)向后翻震,這是“震源”,向下傳到腿引起腿的彈動,將身體瞬間彈離地面并發(fā)生向前一小步的“寸進”,腿蹬地面產(chǎn)生巨大的反作用力,這是肢體作一系列打擊動作力的來源?!暗卣鸩ā毕蛏蟼鞯郊怪?,由于尾閭向后的震動引起脊柱上部向前的震動,于是,身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向前劈出。又由于左手左肩向后的抖動催動了右肩右手向前的抖動,全身之力都集中在右手瞬間發(fā)出。力向四外炸開,而身體中心的力基本為零。保持了自己重心的穩(wěn)定。
中氣合抱表現(xiàn)為“吸”,吸的過程是緩慢的,中氣的爆發(fā)表現(xiàn)為“呼”,呼的過程是快速的,叫做“慢吸急呼”。接手用“吸”,表現(xiàn)為收縮,是為“柔”。出手打擊用“呼”,表現(xiàn)為伸展,是為“剛”,柔接剛發(fā)叫做“軟接硬打”?!叭徇^氣,剛落點”。不論少林武當,概莫能外。
中國武術流派甚多,但在中氣運行發(fā)力秘訣上卻驚人的一致。這就是“不傳之秘”。清代名師萇乃周在講此秘訣時說:“謹之秘之,且勿泄露,以遭天譴”。其實,《萇氏武技書》早已有人刊印出版,遭天譴也輪不到我。
此文發(fā)出后,不少人說這篇說得不夠科學,年輕一代擯棄迷信,崇尚科學的精神令我驚喜,謝謝。傳統(tǒng)武術總是講“氣”,神而玄之,莫名其妙,氣是啥?誰見過?沈安先生說過一段話,是否可以作為對“氣”的現(xiàn)代語言的描述:“心靈瞬間的感應,氣血自然的沖動,神經(jīng)電磁的脈沖,肌腱纖維的同步張弛,武術的一個較高層次和境界”。

南師說李小龍那樣練功肯定暴死
“有位同學拉我看一段影片,講一位在香港去世的功夫明星的一生。我說這樣練功夫非死不可,這不是中國功夫,中國功夫不是這樣練的。他不懂用氣,所以營衛(wèi)不調(diào),必然要暴死。我們后天的生命,血液夠不夠還是次要,氣夠不夠最重要,氣一不夠就不行了。練武功象他這樣練,簡直把氣給練斷了,這是不對的。以我來講這部影片就不該播放,國為孩子們不懂,會學他練,那不是學早死嗎?中國功夫哪里是這樣硬搞的?外家拳,少林拳也不是這樣硬來的。練拳二句話原則:內(nèi)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都要一起來。”
-----摘自南師最新著作《我說參同契》。本站轉(zhuǎn)載南師此段開示,是想提醒一下那些想練功夫的人.不要走錯路.

練武要下實在功夫,基本功自不必說,即使招法,也不是一說就會,必須與很多人交手,多次使用,才能有一點感悟,至于“巧”,那是永無止境的,今天覺得用得很巧,再過幾年會覺得那時候太笨了。越來越巧,但永遠達不到“最巧”。------真定老人

鐵砂掌
作者:吳大偉
八極拳手型變化多樣,凡習八極拳者大都要演習各種掌法,追求手掌的相對殺傷力。已故八極拳五世大師吳會清先生就對鐵砂掌有獨到研究。據(jù)有關資料記載,吳會清掌拍巨鐘,方圓五里之外嗡嗡作響,人頌綽號“鐵巴掌”。今天,我們根據(jù)會清公的秘傳加以整理,示給世人,以供好者同享。
鐵砂掌的基本訓練方法:
一、 先準備一個長40厘米,寬30厘米的布袋(布袋可用九層白棉布或三層帆布縫制)、和100張“毛頭紙”(一種微黃色較柔軟的紙),把布袋和毛頭紙同放鐵鍋中,用六斤陳醋熏蒸半小時(放紙時,要適當?shù)膰姙⒁恍┐子诩堉校?,再把紙裝入袋中,把袋口縫好、涼干即可使用。
摔掌時注意事項如下:
1、 要固定一定的時間,不得間斷,每次不少于半小時,多則40分鐘。
2、 制作一個結實的支架,高于平身架(平身架就是兩腿微蹲,成高馬步,兩臂肘至手掌稍節(jié)能平放在支架之上為適度)。
3、 注意力要集中,不得有外人干擾,要心平意靜,專心致志。
4、 雙臂用力(先輕后重)輪番摔打,肘部、小臂、掌、指端要同時平擊于紙袋之上。
5、 用此法一般摔打三個月,紙粉碎后,再用第二種方法。
二、 在布袋之中裝入10至15斤綠豆(如裝紙的布袋未破,可繼續(xù)使用),并繼續(xù)摔掌三個月,待綠豆粉碎后,換第三種方法。
三、 在布袋之中裝入20斤經(jīng)二斤醋炒過的鐵砂子(鐵砂子與綠豆粒大小即可),摔打四個月,可謂掌功已大成。
注意:每次練功完畢后,要用舒筋活血的藥擦洗,洗藥在一般中藥店均可買到。
練鐵砂掌洗藥的處方是:
紅花(三錢)、桃仁(二錢)、木瓜(二錢)、血竭(錢半)、乳香(二錢)、沒藥(二錢)、草烏(二錢)、白椹(二錢)、防風(二錢)、透骨草(二錢)、絲瓜絡(二錢)、山甲(錢半)、銅綠(二錢)
用65度以上的高度白酒1至2斤浸泡,密封埋地下半米處一個月備用。每次練完摔掌后,用藥酒抹、擦即可。因藥物有微毒,傷破出血忌用,不能口服。
何謂三珍湯
三珍湯是一種補氣的湯藥,練動功階段,特別需要飲用此湯,初學者,下手後一日一帖,練較久後每週2~3帖補氣,男女老少有別。詳細配方列之如下:
主方:黨參、黃耆、何首烏各三錢。
40歲以下男子,若覺貧血,可加當歸一錢;若覺肺以下,腸以上有病,加杜仲一錢。 40歲以上,加當歸二錢,有高血壓者勿飲。 女子加當歸三錢
「三珍湯」為黃耆三錢,黨參三錢,何首烏三錢可加六顆紅棗。
若要清除中藥當中殘餘的農(nóng)藥,可先將中藥加水泡半小時後將水倒掉,再加約五碗水(可視個人喜好調(diào)整濃淡),水滾後轉(zhuǎn)小火繼續(xù)煮20分鐘後即可飲用,倒出所有水後可加五碗水再煮一次。
可成比率,一次煮一大鍋(譬如五~十份),冷卻後放冰箱,要喝時於微波爐加熱。
另外,有人試過食用科學中藥的粉末也有效果。

薛顛寫出了“鍛煉筋骨”一章,這一章節(jié),也是對“九要、八論、四稍、三害、八忌”的總結,將這些理論歸納出一個具體的練功方法,如下:
欲求身體之健康,首要鍛煉筋骨。骨者,生于精氕而與筋相連,筋之伸縮,則增力,骨之重者,則髓滿(髓是人之精也)。筋之伸縮,骨之靈活,全系鍛煉。
頭為五陽之首,尾閭是督脈之門。頭宜上頂,尾閭中正則精氣透三關入泥丸(腦海);背胸圓開(指背筋胸筋撐開),氣自沉下歸丹田(小腹);兩臂抱撐,肩窩吐氣,開合伸縮,力達指心(指,手指;心,手心,屬筋);
象其形,龍蹲,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搖首怒目,胯坐挺膝腰:腰似車輪轉(zhuǎn),身有水準線;兩足心含虛.抓地如鉆鉆;兩股形似弓,進退要連環(huán),骨靈河車轉(zhuǎn)(如機器之輪軸也):
筋絡伸縮如弓弦,身勁發(fā)動若弦滿,手出如放箭,運動如抽絲,兩手如撕綿;手足挺勁力(手足四腕力也),叩齒骨自堅(齒屬骨);
行其意,搖首攪尾閭,動如飛龍升天,踐如猛虎出林,縱跳靈空象猿猴,步法輕靈如貓行。
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此篇是寶,透露練拳秘訣。首先指明健康在于筋骨,外家拳講究練骨,骨頭重,別人一觸即痛,技擊占便宜。所以有踢鐵棍、打木樁的練法,來增強骨骼的硬度。
薛顛說骨是精氣所生,做“練精化氣”的功夫才能骨重,原來練精化氣的道功,有直接的技擊效果。
骨重——骨頭的密度大,骨髓飽滿。骨髓是精,薛顛說練精化氣的方法是“頭上項、尾椎中正”,頭是陽氣聚集處,尾椎是督脈開始的地方,督脈是陽脈,頭和尾相對了,精氣孕化,會生髓。
骨頭的硬度是髓滋養(yǎng)出來的,得到充分養(yǎng)料的花,總是葉挺枝堅。另一個增強骨骼密度的方法是——叩齒骨自堅,讓上下牙輕叩,就是堅骨之法!
形意拳四稍理論說,牙齒是骨頭的稍,是骨頭最敏感最顯露處。舊時代,鑲金牙是時髦的事,有的老人只掉了幾顆牙,覺得早晚都得掉,于是把好牙拔掉,鑲上一口金牙。結果很快身體大差,往往早逝。損牙便傷了骨,反面證明齒骨的關系。
骨頭等于是弓背,筋等于是弓弦,弓弦韌性大,射出的箭才遠。筋粗長,方能力猛。貓科動物彈跳力驚人,因為胯部的筋又粗又長,能讓跨骨最大限度地撐開,等于拉滿了弓,將身體射出去。
薛顛用“放箭、抽絲、撕棉”來形容拳勁,揭示用的是筋力,而不是肌肉纖維叢之力。
肌肉纖維叢的力量有限,練得膀大腰圓,周身肌肉塊,但肉厚筋軟,并無力量。而一個練拳的干癟老頭,胳臂上的肌肉耷拉著,比武卻有虎豹之威,是肉軟筋強。容易讓人誤解為是凹胸凸背,結果練成了駝背。薛顛解密“含胸拔背”不是外形,而是胸口、后背的筋撐開了。
以撐雨傘比喻,含胸指的是雨傘底部的枝條都撐開,形成空間,拔背指雨傘項部的枝條撐開,形成棱。
含胸拔背是打開了一把雨傘,撐滿了筋,不是彎曲脊椎。筋參與“煉精化氣”的過程,胸背的筋撐開,氣才能降丹田。
還有一句奇妙的話——肩窩吐氣,肩窩是鎖骨內(nèi)凹陷處。練拳時,后背是最敏感的,氣血變化大。肩窩里的筋撐圓,后背的熱就能傳感到肩窩里,鎖骨一溫熱,內(nèi)臟就受益了。
肩窩不通,像人死死地憋著一口氣,肩窩通透,像把氣吐出去了,所以名為“肩窩吐氣”,不是肩窩凸起。
健身房中舉物、拉物的負重訓練,能練肉不能鍛煉筋,因為刺激的是肌肉群。不刺激肌肉群,才能鍛煉到筋,薛顛指出方法為——吸手腳心。手腳心是筋的竅門,手腳心凹陷,便牽動了筋。
吸腳心為“兩足心含虛,抓地如鉆鉆”。不是腳趾像鉆頭鉆地,而是腳心內(nèi)含、十趾抓地后,感到有股勁像鉆頭似的往腳心里鉆,一直鉆到身體內(nèi)部,引發(fā)得身體作出水母一樣的抽縮動作,這便是練筋了。
抽縮極快,不可控制。吸著手腳心來練拳,突然會小腹一緊,脊椎震動,厲害的能彎了腰。這是牽動了小腹的筋。
有人說八卦掌不利于技擊,身法靈活,擊打力卻不強。八卦掌訓練之初,只練“吸腳心”一點,一日走三百圈,兩個月后就有了筋力,擊打能力很強。武術的常用詞匯“含胸拔背”, ? ?八卦掌是形意拳的友拳,巧妙
各有不同,而原理相通,可以相互參究。除了手心腳心內(nèi)含之外,手腳腕挺力也是練筋之法。
漢字的同音字往往在意義上也有關聯(lián),勁與筋同音,勁就是筋力。
骨靈河車轉(zhuǎn)——河車是南方舊時代農(nóng)家的水車,架在田頭,人踩水車,可將溝渠的水調(diào)到田中。
道功的“轉(zhuǎn)河車”,是練精化氣,比喻氣在體內(nèi)循環(huán)。此處的轉(zhuǎn)河車,不是精氣,指骨盆,系在骨盆上的筋強韌,骨盆運動起來,拳頭上的擊打力量可翻倍。
最后薛顛強調(diào)“如龍如虎如猿如貓”的動勢,都是在頭項和尾椎上獲得的,此為點晴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