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角度談“華語樂壇永遠的神”

并不是大眾不接受創(chuàng)新,而是不接受一個明明談不上現(xiàn)實意義的創(chuàng)新卻自視清高。up主本人也在偷換概念,想不想是一回事,做沒做到是一回事。聽眾要站在創(chuàng)作者角度去思考問題,評價事情本身就很不客觀,甚至不主觀。明明大家都是做著商業(yè)音樂,卻打著獨立實驗的幌子,到頭來還要批判聽眾故步自封。“偶像歌手”這個詞語的誕生,就是對“歌手”這個詞的顛覆。我可以接受狹義上解釋的商業(yè)“偶像”和比較廣義解釋的“歌手” 這是兩個井水不犯河水的詞語,這是兩個不同的職業(yè),雖然都是娛樂圈的一環(huán)。如果你是歌手,那請拿作品說話,你能否真的“實驗”出來一種東西,打開新的領域,現(xiàn)在看來,永遠做不到。即便是“周”“陶”,我也不認為他對世界音樂有顛覆性的改變,不過推動了華語樂壇已經(jīng)足夠偉大了。有的會說時間會給我們答案,但是已經(jīng)出道了十年“華”,沒看出來誕生了稱為“劃時代”的作品,甚至想不起來唱了哪些。在這同時也解釋一下,我也不是“周”的粉絲。我再說一下“樂評人”“營銷號”,他們必然是有一定的傾向性的,不是完全客觀的,也不是從根本改變什么東西。但是,這也已經(jīng)夠了。視頻錯誤的地方也要指出一下,狹義的“偶像”“愛豆”完完全全是同一種東西,只是讀音不一樣而已。重新被結構的狹義的“偶像”身為娛樂圈最低端本身就是合理的,沒有創(chuàng)作能力,沒有實際作品,多數(shù)以組合的形式。大部分新人因為符合“偶像商品”定義,像是許嵩一開始就是披著“網(wǎng)絡歌手”出道的,小虎隊,四大天王一開始都符合“”偶像歌手”標準 ,但是他們都用各自實力證明突破了桎梏。即便不是組合的形式在各自領域也能交出還算不錯的作品。14:34

其實華晨宇早就蓋棺定論了,粉絲和偶像這種交流模式是合理的。就像粉絲以及他本人說的那樣,在乎別人的評價干什么,關在象牙塔里圈地自萌,別人進不來也不想進來,不想出去的自然也不會出去?!叭A宇樂壇永遠的神,這是屬于華晨宇的‘華’?!? 為什么華本人要去回應網(wǎng)絡上的“噴子”,這是我不能理解的地方。本身無法相互理解的兩類人,這種碰撞無非是隔靴搔癢。但然華晨宇經(jīng)常被斷章取義是事實,但是完整看完感受其實差不多也是事實。

這種話其實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對于任何事好像都適用,包括這個視頻本身來說也是如此。后面就在偷換概念了,狹義上來說確實是沒有“神”這種東西,但是我們或者說“粉絲”理解的東西“神”即是“第一”。當然“華宇樂壇”確實說神也不為過。后面說都是在自己家玩鬧,也沒有到處是說。網(wǎng)絡上的各種玩梗“法師”不也是在B站圈地自萌嗎,我也沒見過幾個在本人微博或者演唱會現(xiàn)實舉牌的吧(看不見就是沒有)。把這些問題都怪罪營銷號,卻不反思為什么資本會把他捧得那么高

這幾句一開始就是拿來黑華晨宇的嗎?顯然不是,現(xiàn)在的意思也是被重新解構組裝后的意思了。首先沒有任何的論證證據(jù)表明這是黑粉先拿來攻擊華晨宇的話,把這幾句話反過來說一樣適用。可以是狂熱的粉絲盲目的,不理智的,本來應該在象牙塔里面的東西拿出來大肆宣傳。這種假定立場的行為本身就帶有很大的主觀色彩,因為這種粉黑一套的言論你如果可以那么簡單的辨別,那以上的所有對華晨宇好的評價也不能認為是粉絲,壞的評價也不能認為是黑子。


再說一下一個問題,這又是開始胡言亂語了。華語樂壇“R&B之父”的陶喆是奠基人的話,周杰倫是推動當今時代華語音樂最重要的人,沒有之一。如果華語流行音樂沒有周杰倫陶喆,就像是鮑勃迪倫沒有寫過Like a Rolling Stone一樣(可能存在夸張成分。)?,F(xiàn)在這種形式的華語R&B形式正是陶喆的藍專和周杰倫的同名專輯《JAY》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時代,我不去評價高低,但是他們把華語流行音樂化為了之前和之后。把周杰倫歸位時代造英雄,那所有的先驅(qū)者都被這樣一筆帶過了。

關于美的價值,沒有對錯但是有高低。得到一個不符合自己本身實力的評價,對其他作者聽眾來說本身就是一種侮辱??駸岬娘埲ξ幕莶坏靡环N質(zhì)疑的聲音,和粉絲一起排除“異端”,自視清高的說“你們聽不懂藝術”。十月懷胎都能生孩子了,出道十年卻拿不出劃時代的作品,表面上看是在攻擊華晨宇,實際上是對這個市場的不滿。沒有華晨宇粉絲可以生存,但是沒有聽眾粉絲買單,華晨宇無法生存,那就是市場決定的。你要玩可以,在玩出名堂前請乖乖的收起來妥善保管好,不是吃著難吃的的東西粉絲還要給普通人洗腦。一副“你們覺得不好聽是因為聽不懂”將人拒之門外,時間既然后面都說時間會給我們答案,那我真的希望未來最好能再顛覆人的認知,走出自己的象牙塔,現(xiàn)階段來說,看不見“哪吒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