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物理實驗,看看你家自行車夠不夠高檔?
從初中開始學習物理的時候,老師就經(jīng)常用自行車舉例。例如自行車的車軸是輪軸,輪胎上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滾珠軸承是為了減小摩擦,在地面上運動時,自行車后輪受到向前的摩擦力,是動力;前輪受到向后的摩擦力,是阻力……今天我們也來講一個跟自行車有關的物理問題。

—— 問題 ——
假如我們站在一旁用手扶著自行車,并且保持腳踏板在一上一下的位置。如果我用手向后拉動下方的腳踏板,請問自行車是向前走還是向后走?

我們通過這張圖再解釋一下問題:在地面上有一輛自行車,這輛自行車的輪胎非常粗糙,絕對不會和地面之間發(fā)生滑動。人不是騎在自行車上,而是站在一旁。現(xiàn)在,自行車的腳踏板一上一下放置,用力F向后(向左)拉動下面的腳踏板,此時輪胎就開始轉(zhuǎn)動。請問這個時候,自行車在地面上是向前(向右)走?還是向后(向左)走?
如果我們簡單一想,似乎兩個答案都有可能。比如,下方的腳蹬子向后(向左)用力,所以兩個踏板都應該正向(順時針)運動,鏈條吃上勁,前輪后輪也都跟著順時針運動,自行車自然向右運動了。不過,假如我們把自行車當作一個整體,給自行車一個向左的力,似乎自行車應該向左運動更合理才對。

那么實際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大家不妨自己找一輛自行車嘗試一下。下面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論解釋,雖然我盡量讓它看起來更通俗一些,但是這依然屬于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大家如果理解過程有困難,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結(jié)果處。
大家看:腳踏板轉(zhuǎn)動帶動中軸,中軸通過鏈條帶動后軸,后軸帶動后輪,后輪與地面摩擦…本質(zhì)上這是個圓周運動問題,我們先來回憶一下高中物理中怎么講這部分知識的:

當一個物體在做圓周運動時,在一小段時間Δt內(nèi)會有一段運動位移Δs,也會同時轉(zhuǎn)過一個圓心角Δθ。我們把單位時間內(nèi)轉(zhuǎn)過的距離做線速度v,把單位時間內(nèi)轉(zhuǎn)過的角度叫做角速度ω。

比方說:地球赤道上有一個人,隨著地球在24小時內(nèi)轉(zhuǎn)動了一圈,運動的距離就是赤道的周長——大約4萬公里,時間是86400秒,于是他的運動速度就是465m/s左右。在這段時間內(nèi)轉(zhuǎn)過的圓心角是360度,用弧度制表示就是2π,于是他的角速度是7.3x10??rad/s。
根據(jù)幾何關系,線速度和角速度之間滿足關系:線速v度等于角速度ω與半徑R的乘積。

這個公式告訴我們:在同樣的角速度下,半徑越大的地方,線速度越大。比如,地球上所有點的角速度都是一樣的,因為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用了24小時隨著地球自轉(zhuǎn)一圈。但是越靠近赤道,轉(zhuǎn)動半徑越大,線速度就越大。反過來越靠近兩極,轉(zhuǎn)動的半徑越小,線速度就越小,如果站在兩極,壓根沒有自轉(zhuǎn)速度。

毛主席說:坐地日行八萬里,說的就是赤道地區(qū)。中國古代有個傳說——夸父追日。如果夸父在赤道地區(qū),需要達到465m/s的速度才能追上太陽,但是如果在南極或者北極,他壓根不需要跑,只需要轉(zhuǎn)腦袋,就能一直看到太陽了。

好吧基礎知識就復習到這里了?,F(xiàn)在我們開始正式解題。

我們首先把自行車的腳踏板、中軸、鏈條、后軸和后輪畫出,并且設它們的轉(zhuǎn)動半徑分別是r1、r2、r3、r4,如果下方的腳踏板受到向后的力,那么腳踏板相對于地面,一定向后運動。這是因為外力必須做正功,才能讓車運動起來。我們要計算的問題就是:當下方腳踏板向后運動時,車軸是順時針運動還是逆時針運動?這也就直接決定了車的運動方向。
首先,假設中軸是順時針運動的,并且角速度是ω1,那么后軸也一定是順時針運動的,設角速度為ω2,兩個軸靠著鏈條相連,所以它們的線速度是相等的。根據(jù)公式(2)可知:

若車輪順時針轉(zhuǎn)動,自行車必然向前(向右)運動,設速度為v,這個速度也等于自行車上所有不轉(zhuǎn)動的軸心的速度。每一個轉(zhuǎn)動點的速度都由兩部分構成,一是跟著自行車一起向前運動的速度v,二是由于轉(zhuǎn)動具有的線速度ωr。
我們看后輪的著地點:它具有向前的平動速度v和向后的轉(zhuǎn)動速度ω2r4。

由于它是著地點,與地面之間是相對靜止的,地面沒有動,因此著地點的速度也是零。得到公式:

再看下方腳踏板:它具有向前的速度v和向后的ω1r1

剛才我們說到:下方腳踏板受到向后的力,它的合速度向后。設這個速度叫做v1,那么有

現(xiàn)在,我們把(3)(4)(5)式聯(lián)立,約掉ω1和ω2,得到踏板速度v1和自行車速度v的關系:

終于,我們可以進行討論了!這個表達式中,腳踏板的速度v1方向一定與我們的假設相同,是向左(向后)的,所以v1>0; 但是由于右側(cè)表達式中有減法,所以,車的速度v不一定和我們的假設(向右)一致,實際上:
當r1r3-r2r4>0時,v>0,這表示車的運動方向與我們假設的向右一致——向后拉動腳踏板,自行車前進。在踏板半徑和車輪半徑一定的情況下,中軸半徑r2越小,后軸半徑r3越大,越容易滿足情況,這時我們自行車處于較低檔位。
當r1r3-r2r4<0時,v<0,這表示車的運動方向與我們假設的向右相反——向后拉動腳踏板,自行車后退。在踏板半徑和車輪半徑一定的情況下,中軸半徑r2越大,后軸半徑r3越小,越容易滿足情況,這時我們自行車處于較高檔位。
當r1r3-r2r4=0時,無論如何(6)式都不可能滿足,這表示在某個特殊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向后拉動腳踏板——如果力氣太大了,車輪會在地面上滑動,但是不會出現(xiàn)滾動。
綜上所述:當自行車處于較低檔位的時候,向后拉動下方腳踏板,自行車會前進;而自行車處于較高檔位的時候,向后拉動下方腳踏板,它會后退。也有個別情況,自行車會把自己鎖住。我嘗試了好幾輛自行車,向后拉動腳踏板,自行車都是后退的,可能我的自行車都比較高檔吧。
其實,大家還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踏板并非處于最低點,而是處于其他位置,當我們拉動腳踏板時,自行車的運動結(jié)果又是如何呢?先說明,不同的位置,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哦!
這個問題原本出自《200道物理學難題》,在上個學期末給同學上競賽課的時候講到,結(jié)果掛在了黑板上。后來,我請教了第四十八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高昊陽同學,給出了完美的解答,在此特別表示感謝!

?

重點推薦
李永樂老師全新科普專欄《李老師品書:從一到無窮大》已經(jīng)發(fā)布啦!用70期節(jié)目解讀科普經(jīng)典著作。李老師將會帶著你沿著伽莫夫的足跡,用每天幾分鐘的時間了解數(shù)學、物理、生物、和宇宙的奧妙,現(xiàn)在已經(jīng)更新到58期,快快點擊李永樂老師品書了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