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禍起觀音院》的那些事

2021-10-16 16:17 作者:綠柳山莊靈芙醉客  | 我要投稿

《禍起觀音院》這一集的拍攝時間比較集中,從1982年的11月拍到了1983年的2月,取景戰(zhàn)線拉的比較長,主要是在福建和海南島。燒毀前的寺院,拍攝于鼓山的涌泉寺;燒毀后的寺院,拍攝于東山島一座當(dāng)時已經(jīng)被毀的老廟。在青芝山拍了黑熊怪的黑風(fēng)洞以及很多武戲;在泉州的開元寺、杭州的靈隱寺也拍了部分鏡頭。

這一集戲中和尚比較多,可劇組找不到很多光頭的群眾演員,沒辦法,就讓很多能剃頭的劇組成員剃了頭演和尚,像管服裝的李師傅、韓庚澤,搞裝置的張瑞來,馬德華、李潤生等,都在這一集中扮了和尚。

原著中,唐僧師徒離開里社祠后,此去行有兩個月太平之路,相遇的都是些虜虜、回回,狼蟲虎豹。虜虜、回回都是漢地對西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失卻袈裟第十難。 夜被火燒十一難。發(fā)生在早春時節(jié),這里有前后不一致的問題,應(yīng)該是夜被火燒在前,失卻袈裟在后。

這一集劇本和電視劇內(nèi)容大同小異,最主要的區(qū)別是電視劇比劇本節(jié)奏更快。開頭都是孫悟空在遠(yuǎn)處看到觀音禪院,然后匯報給唐僧。只不過劇本和電視劇增加了孫悟空偶然發(fā)現(xiàn)包袱里錦瀾袈裟的情節(jié),為的是給后面炫耀袈裟做鋪墊。原著中是行者在傍道:師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見那領(lǐng)袈裟,不是件寶貝?拿與他看看何如?

劇本和電視劇把寺院大門前的情節(jié)全部刪掉,換成了小妖向黑熊怪通風(fēng)報信的情節(jié),讓黑熊怪偷袈裟成了預(yù)謀盜竊。原著中黑熊怪素質(zhì)沒有這么低:

不期火起之時,驚動了一山獸怪。這觀音院正南二十里遠(yuǎn)近,有座黑風(fēng)山,山中有一個黑風(fēng)洞,洞中有一個妖精,正在睡醒翻身。只見那窗門透亮,只道是天明。起來看時,卻是正北下的火光幌亮,妖精大驚道:“呀!這必是觀音院里失了火,這些和尚好不小心!我看時,與他救一救來?!焙醚?,縱起云頭,即至煙火之下,果然沖天之火,前面殿宇皆空,兩廊煙火方灼。他大拽步,撞將進(jìn)去,正呼喚叫取水來,只見那后房無火,房脊上有一人放風(fēng)。他卻情知如此,急入里面看時,見那方丈中間有些霞光彩氣,臺案上有一個青氈包袱。他解開一看,見是一領(lǐng)錦襕袈裟,乃佛門之異寶。正是財動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著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徑轉(zhuǎn)東山而去。

黑熊怪原本是好心救火,只因一時貪念才犯了盜竊罪,沒有86電視劇中那樣反面。

進(jìn)入寺廟后,編劇把原著中一句本來屬于門前和尚的臺詞安排給了金池長老:

那和尚忽見行者相貌,有些害怕,便問:“那牽馬的是個甚么東西?”三藏道:“悄言!悄言!他的性愚,若聽見你說是甚么東西,他就惱了。他是我的徒弟?!?/strong>

劇中敲大木魚的小和尚是馬德華的兒子馬洋扮演的。這個角色在劇本中很重要,因為劇本中孫悟空搶了他的棒槌亂敲木魚,引來唐僧斥責(zé)。電視劇按照原著,還原了孫悟空撞鐘的情節(jié),但編劇似乎理解錯了,原著中孫悟空撞鐘不是因為調(diào)皮,而是在遵守一種佛門禮儀,同時繼承佛教優(yōu)良傳統(tǒng),用行為藝術(shù)詮釋佛理,原著是這樣寫的:

那和尚便去打鼓,行者就去撞鐘。三藏俯伏臺前,傾心禱祝。祝拜已畢,那和尚住了鼓,行者還只管撞鐘不歇,或緊或慢,撞了許久。那道人道:“拜已畢了,還撞怎么?”行者方丟了鐘杵,笑道:“你那里曉得!我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的?!?/strong>

一開始,孫悟空撞鐘是在配合和尚打鼓,只不過人家鼓點聽了,他還敲個沒完,這是打了一個啞謎,謎底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這跟須菩提打他頭三下、倒背手進(jìn)門其實是一個道理。

后面的情節(jié),劇本幾乎是按照原著脈絡(luò)改的,拍出來可能是受環(huán)境和鏡頭邏輯影響,臺詞順序不太一樣,但也很連貫。只不過,原著中觀音禪院是兩個院主,一個是現(xiàn)任的,一個是曾任的“老院主”,就是被和尚們稱為“師祖”的金池長老。編劇把這兩個院主合并了,由金池長老一人擔(dān)任。從原著的設(shè)定來看,“只因那黑大王修成人道,常來寺里與我?guī)煾钢v經(jīng),他傳了我?guī)煾感B(yǎng)神服氣之術(shù),故以朋友相稱?!?/strong>金池長老一直活到二百七十歲,長期霸占院主位置肯定不妥,所以院主一直在換,但無論哪個院主上位,都必須養(yǎng)著這位老祖宗。

劇本和電視劇刪掉了老院主和唐僧彼此的介紹,直接就是跟孫悟空攀比寶物。主要區(qū)別是把唐僧在大殿里悄悄跟孫悟空說的話改成了單獨在禪房里教導(dǎo),的確更加合理,為編劇點贊。

86版劇本似乎有意抹黑金池長老。劇本中,金池長老不但喝酒,而且牽頭組織廣智和其他和尚組團持刀殺人。電視劇里的金池長老就很立體了,程之飾演的金池長老就很傳神,面對袈裟,首先是求而不得的痛哭流涕,聽到廣智說要殺人后,第一反應(yīng)是吃驚和恐懼,可見良心未泯,后來隨著面部表情的變化,展現(xiàn)出來的是利欲熏心,是良心的泯滅,是對謀財害命這件大惡事的心安理得。

金池長老幻想抓袈裟,左抓一下,右抓一下,抓不著,最后飄到他身上。這段亦真亦幻的情節(jié)是劇本里沒有的,但拍攝時加入的這個橋段幾乎是全片最大的亮點,把老院主的貪欲刻畫得生動形象、入木三分,堪稱神來之筆。程之老師表演的時候面對的就是空氣,根本沒有袈裟,他這兒抓一下,飛到左邊;那兒抓一下,飛到右邊,來回來去的抓,完全是無實物表演,表演得十分逼真。再進(jìn)行鏡頭的合成,把寶袈裟用繩子拴起來,在藍(lán)幕前面飄來飄去,特技制作時根據(jù)程之老師的動作,一上一下、一左一右配合,最后就呈現(xiàn)出劇中的鏡頭了。如果演員的表演功力不到位,駕馭無實物表演是不容易的。

劇本和電視劇里,安慰痛哭的老院主、出餿主意謀財害命都是廣智一個人的戲,原著是眾僧一起勸慰老院主,出餿主意的和尚有兩個,提議動刀的是廣智,提議放火的是廣謀,老院主都是毫不猶豫,直接采納,可見這個老家伙是真的財迷心竅了。電視劇里沒有廣謀,出兩個餿主意的都是廣智。為了證明動刀的辦法不可行,劇本和電視劇都加了和尚行刺的情節(jié),劇本是老院主帶領(lǐng)徒孫組團行刺,先被白龍馬嚇到,然后孫悟空一開門就嚇跑了。電視劇可能是考慮到老院主歲數(shù)大了,改成了廣智獨自行刺,被孫悟空一個照面嚇跑。這里有一點不合理:如果一個人持刀殺人被抓現(xiàn)形,即使對方不揭穿,他也應(yīng)該是心里有鬼、不敢再造次,一般不會再挖空心思繼續(xù)謀害他人。但電視劇顯然沒有注意這一點,廣智剛被發(fā)現(xiàn),就溜回去給老院主出主意放火,這就是多次改編產(chǎn)生的問題。但不可否認(rèn),這一段拍得很贊,特別是從燭光下圖謀袈裟轉(zhuǎn)場到和尚們堆柴禾,表達(dá)手法如行云流水一般。

原著中,孫悟空是變成蜜蜂探知了和尚的陰謀;劇本是捅破窗戶紙看到和尚搬柴,絆倒一個和尚,然后變成小和尚跟他打聽情報;正劇是孫悟空直接從樓上看到和尚搬柴,用法術(shù)戲弄了兩個和尚,然后變小和尚打探。

原著中孫悟空想過動手打人,但怕唐僧怪罪,所以才決定助風(fēng)燒禪院。這一時期的孫悟空行事還是比較野蠻的,沒有緊箍咒管著,真的會無法無天。劇本寫了,但電視劇沒拍。

孫悟空到南天門找廣目天王,結(jié)果唬得個龐、劉、茍、畢躬身,馬、趙、溫、關(guān)控背,這些天宮守衛(wèi)在電視劇中就是兩個普通士兵,相當(dāng)于路人甲、路人乙,但在中國民間卻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龐劉茍畢”這四位是雷部神將。在另一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里有這四位的戲份。他們是殷洪下山時收來的。殷洪在赤精子處學(xué)藝,藝成下山,路過二龍山,遇到了龐弘、劉甫、茍章、畢環(huán),用師父的法寶陰陽鏡試了試,就把四人收服了。這四位合起來叫龐劉茍畢,后來也成了雷部神將。鄧辛張?zhí)铡媱⑵埉?,這八位經(jīng)常一塊兒出場,將他們分開講的原因,應(yīng)該是作者為了避免行文太拖沓。而這四將也基本沒有什么出色表現(xiàn),一露臉就被干掉了,所以是用來湊數(shù)的。

龐劉茍畢這四位,經(jīng)常在道教的清微雷法里出現(xiàn),被尊稱為四元帥。民間流傳著他們各自的故事。

龐弘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面,名字叫龐橋,字長卿。龐橋在漢江邊上擺渡,童叟無欺,對待任何人都非常好。有一天,一個人過江時把一百兩金子丟在了船上,第二天來找,龐橋就把金子拿出來還他。還有一次,一個姑娘過河,遇到下雪,走不了了,于是龐橋就留她在家里住宿,因為太冷沒有干柴取火,就把自己的衣服燒了取暖,而他對這個姑娘沒有任何出格行為。因為他做過的好事非常多,玉皇大帝就封他為混炁元帥,讓他手持金刀,出入天門,賞善罰惡

第二位劉甫?!度淘戳魉焉翊笕氛f他名叫劉俊(原作“後”,誤),東晉人,生于岷江的一個渡口ー一他和龐元帥都是擺渡人出身,所以經(jīng)常在一起。他小時候拜一位羅真人為師,精于五雷掌訣,能夠呼風(fēng)喚雨,給老百姓做過很多好事,老百姓非常崇奉他,所以玉帝就把他封為天君。

第三位茍章。他姓新(應(yīng)作“辛”)名興,是個孝子,他在山谷里發(fā)現(xiàn)了五只雞,捉回家準(zhǔn)備給母親吃。哪知道這兩只雞不是普通的雞,是雷雞,雞打雷,把他母親劈死了。辛興痛悔萬分。這時候來了個道,給了他十顆火丹,辛興吃了,就立即變身,長出翅膀尖嘴,飛上天。天帝認(rèn)為他至孝,就把他封為雷門茍元帥。但是奇怪的是,這位“辛興”,應(yīng)該叫辛元帥啊!為什么又叫茍元帥呢?其實這是和另一個故事混了。托名東晉陶創(chuàng)作的《搜神后記》說:吳興人章茍者,五月中,于田中耕,以飯置菰里,每晚取食,飯亦已盡。如此非一。后伺之,見一大蛇偷食。茍遂以斫之,蛇便走去。茍逐之,至一坂,有穴,便入穴。但聞啼聲云:“斫傷我某甲?!被蜓?“何如?”或云:“付雷公,令霹靂殺奴?!表汈В朴贲ず?,霹靂覆茍上。茍乃跳梁大罵:“天使!我貧窮,展力耕墾。蛇來偷食,罪當(dāng)在蛇,反更解靂我耶?乃無知雷公也。雷公若來,吾當(dāng)以斫汝腹?!表汈В朴隄u散,轉(zhuǎn)霹靂向蛇穴中,蛇死者數(shù)十。這位章茍引來了雷神,劈死了大蛇。后來不知為什么,又和辛興的故事莫名其妙地混在了一起。所以《封神演義》里的茍元帥叫“茍章”,把兩個字顛倒了一下而已。

在龐劉茍畢的故事里,最厲害的還是畢元帥。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他姓田名華,天上的雷炁降入地中,孕成胚胎,藏在一塊石頭里。田華就從這塊石頭中出生,降生時就有霹靂火光照灼天地,并有大蛇圍護(hù)、蜜蜂喂養(yǎng)。后來,女媧補天,怎么補也補不成,田華就去幫她,用“木火之精,劈碎玄精之石髓”,女媧補天就方便多了。后來,黃帝大戰(zhàn)蚩尤的時候,田華也幫過忙。上天封他為雷門畢元帥,輔玄天上帝誅瘟疫鬼

然而神奇的是,這位畢元帥竟然一樣讓人迷惑。其實這應(yīng)該又是民間傳說的混淆?!爱叀狈斌w作“畢”,看上去有點像“田華”二字的合體,所以被用作元帥之姓名。

甚至茍元帥和畢元帥還被混成個人,叫“茍畢元帥”:飲馬橋居人李旭見一人披發(fā)而東額,左綰索,右挈槌,狀如神人。問玄妙觀道士郭淵靜,淵靜日:“吾心將雷霆茍畢元帥也

這位茍畢元帥,似乎也和章茍故事有關(guān)。另外,《封神演義》里辛元帥叫辛環(huán),而畢元帥叫畢環(huán),怎么這么巧,都用“環(huán)”做名字呢?所以畢元帥、茍元帥、辛元帥(辛字與章字形近),可能都是從章茍的故事演變來的。

當(dāng)然,以上這些都是民間故事不過也可以看出,這些元帥在雷法里很著名,所以老百姓才給他們編出了各種各樣的出身故事。

這些元帥的出身故事,看上去都很光輝偉大。但是在《封神演義》里,他們的待遇反倒一下子降了下來,這八位都成了占山為王的草寇,歸順后也沒什么表現(xiàn),一個個窩里窩囊地死掉了?!段饔斡洝防锔潜粚O悟空打到五百年后還有心理陰影。

“馬趙溫關(guān)”四元帥就更家喻戶曉了。

馬”就是馬靈耀。他又叫華光天王,以五團火光投胎,盜紫微大帝金槍,生下三日就鬧了東海,殺了東海龍王?!斗馍裱萘x》里,殷郊下山收的馬善,是西方靈鷲宮一盞燈火化身,無論如何殺不死,就是比著馬靈耀寫的。

“趙”就是趙公明,他既是財神,又在玉帝面前當(dāng)護(hù)法。同時,他還是“五瘟”之一、“五鬼”之一。五瘟和五鬼本來是一回事,“在天為五鬼,在地為五瘟”。但是一個神一般不會占兩個神格或兩個任務(wù),所以任務(wù)繼續(xù)細(xì)分,五瘟是五瘟,五鬼是五鬼。從五個人變成了十個人,甚至更多。這在《封神演義》的兩個問題中就可以看出來?!斗馍裱萘x》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疊床架屋的設(shè)定?!斗馍裱萘x》后面出現(xiàn)了瘟神,叫呂岳,下邊帶著四個幫手,算起來也是“五瘟”,實際上這是封神演》原創(chuàng)的“五瘟”。而這里的“五鬼”在《封神演義》里已經(jīng)剝離了“五瘟”的功能,這業(yè)務(wù)被轉(zhuǎn)移到呂岳師徒五人身上了。這就是神譜的復(fù)雜性,同一個人,擁有不同的神格。

“溫”就是溫瓊,《封神演》殷郊下山收的溫良,也就是馬善的大哥,是比著他寫的。

“關(guān)”就是關(guān)羽。宋代之后被道教吸納為護(hù)法元帥。

這四位元帥確實在玉帝殿前當(dāng)護(hù)法。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趙公明封為“直殿將軍”,溫瓊封為“玉皇殿前亢金大神”。在道觀里,馬趙溫關(guān)四將,通常塑在玉帝的兩側(cè)。只不過《封神演義》要重新封神,建立自己的神靈體系,所以就把四元帥的稱號重新封給了王魔、楊森、高友乾、李興霸。

張桂芳征伐西岐失利,消息報到朝歌,聞太師大驚失色,只好到海外尋求截教道友幫忙,總算請來了九龍島四圣:王魔、楊森、高友乾(封神榜名單上寫作高體乾)、李興霸。這四位各騎神獸,有開天珠、混元珠等法寶。姜子牙與之對陣,這四位先后被金吒等人殺死,最后封為鎮(zhèn)守靈霄寶殿四圣大元帥。

書里這樣描述四人的相貌:

話說四位道人到朝歌,收了水進(jìn)城。朝歌軍民一見,嚇得魂不附體:王魔戴一字巾,穿水合服,面如滿月;楊森蓮子箍,似陀頭打扮,穿皂服,面如鍋底,須似朱砂,兩道黃眉;高友乾挽雙抓髻,穿大紅服,面如藍(lán)靛,發(fā)似朱砂,上下獠牙;李興霸戴魚尾金冠,穿淡黃服,面如重棗,一部長髯;俱有一丈五六尺長,晃晃蕩蕩。

王魔“面如滿月”,顯然是白臉,因為滿月除了是圓形之外,還是銀白色的。張飛的臉雖然也夠圓,但不能說像“滿月”。楊森黑臉,高友乾藍(lán)臉,李興霸紅臉一這四位的臉色,正好對應(yīng)馬趙溫關(guān)的臉色。馬元帥的塑像肯定是一張豐滿的白臉,趙公明是黑臉,溫瓊長著一副典型的藍(lán)臉。最后一位李興霸,既然都“面如重棗,一部長髯”,那就完全是比著關(guān)老爺?shù)男蜗髮懙摹5扔谡f,道教的四大元帥被《封神演義》用了個足,馬靈耀之于馬善、王魔,溫瓊之于溫良、高友乾,趙公明除了本尊出場外還分出了楊森、五瘟,就連關(guān)老爺也跑來湊熱鬧了。

馬趙溫關(guān)的組合,有時候也變成馬趙溫周??赡苁敲髑逯?,關(guān)羽的地位漸漸上升,不再適合做鎮(zhèn)殿元帥了,需要一個空位來補,就補上了個周元帥(周廣澤)。有時候也變成岳趙溫關(guān),這里的岳元帥,本來名叫岳昊或岳勝,后來因為岳飛名氣太大,民間又把岳元帥說成和關(guān)元帥齊名的岳飛了。

岳元帥既然替代了馬元帥,說明他也是白臉。事實上,北京白云觀的水陸畫中,岳元帥就畫成了白臉。歷史上真正的岳飛,喜歡穿什么衣服長什么模樣,其實并沒有明確的記錄。不過清代錢彩《說岳全傳》中的岳飛,完全是以白色為主色調(diào):

頭戴爛銀盔,身披銀葉甲,內(nèi)襯白羅袍,坐下白龍馬,手執(zhí)瀝泉槍,隆長白臉,三綹微須,膀闊腰圓,十分威武。

一般來說,戴白盔、穿白甲、騎白馬的武將,不容易表現(xiàn)出主帥的霸氣。這個扮相,通常是“小鮮肉”的專屬,如羅成、趙云,所謂“要想俏,一身孝”。都長“三綹微須”了何必來搶這副俏模樣呢?

而且,岳飛的像并不一直是白盔白甲,南宋劉松年的《中興四將圖》和故南熏殿舊藏《歷代功臣像軸》里的岳飛,以及杭州西湖岳廟中的岳飛像,無論是便服還是官服、盔甲,都是一副很普通的打扮,甚至很難說有什么特色。而《說岳全傳》偏偏選用了一個極有特點的白色。所以,這副白臉、白盔、白甲的樣子是不是和道教的岳元帥畫像有關(guān)呢?至于四元帥為什么是白、黑、藍(lán)紅四種顏色,這很容易解釋:古人經(jīng)常用五色配五方和五行,四元帥對應(yīng)東西南北四方:東方青臉(藍(lán)色)南方紅臉、西方白臉、北方黑臉。至于為什么岳元帥是白臉,因為他當(dāng)然不可能是藍(lán)臉和黑臉,紅臉又被關(guān)老爺占了,那只能占西方白色,長一副白臉了。

明代百回本《西游記》原著中,廣目天王和孫悟空的對話中也有一處前后照應(yīng):

“久闊,久闊。前聞得觀音菩薩來見玉帝,借了四值功曹、六丁六甲并揭諦等,保護(hù)唐僧往西天取經(jīng)去,說你與他做了徒弟,今日怎么得閑到此?”

之前東海龍王見到孫悟空,說的是“近聞得大圣難滿,失賀!想必是重整仙山,復(fù)歸古洞矣。”可見他只知道孫悟空刑滿釋放,畢竟五行山崩裂的動靜很大,監(jiān)押孫悟空的神仙也會把孫悟空被釋放的消息傳出去。但無論是東海龍王,還是龐劉茍畢、馬趙溫關(guān),都不知道悟空“出獄”后從事什么工作,但廣目天王級別高、交際廣,消息也更靈通。百回本《西游記》原著有很多細(xì)節(jié)都經(jīng)得起推敲。

廣目天王明知孫悟空的做法是損人利己,但“不敢不借”,由著他胡來,可見孫悟空在天宮真的是沒人敢惹。后面孫悟空還辟火罩的情節(jié),劇本沒寫,電視劇沒拍,但原著觀照到了。廣目天王壓根沒指望孫悟空還他法寶,孫悟空的原物奉還對他來說是意外驚喜。細(xì)品原著的話,感覺廣目天王已經(jīng)被孫悟空吸粉了。孫悟空回到觀音禪院中,依然是變成蜜蜂進(jìn)屋,也是做戲做到底。

原著和劇本都是孫悟空先用辟火罩護(hù)住唐僧,然后呼風(fēng)放火,電視劇把這個順序顛倒過來了,孫悟空還沒拿到辟火罩就敢呼風(fēng)。這是不太對勁的,萬一辟火罩沒有及時借到,唐僧將與觀音禪院同歸于盡。

觀音院被燒后第二天那個場景,是在東山島一個被毀的廟里拍的。地面上有一些被燒的木頭柱子、門框等等。電視劇這一段跟原著契合度很高,連劇本刪掉的部分臺詞也加回來了。只不過,原著里的唐僧非常小家子氣:

三藏恨道:“我不管你。但是有些兒傷損,我只把那話兒念起念動,你就是死了!”

這句話太沒素質(zhì)了,不像出家人說的。

原著中,金池長老沒臉見人,撞墻自殺;電視劇中略作改動,改成金池長老躲避眾人時被余火燒死。劇組怕程之老爺子危險,就用了個替身。這個替身就是沙和尚閆懷禮。劇本中,金池長老逃跑時一直都有悟空的喊聲,電視劇可能是忘配了。但無論如何,程之老爺子這段獨自逃竄獨角戲演得的確出神入化,演技十分精湛。

由于劇本和電視劇改成了金池長老被燒死,所以還增加了袈裟有辟火之寶、燒不化的臺詞,的確非常嚴(yán)謹(jǐn)。

孫悟空在觀音禪院搜尋袈裟的情節(jié),劇本和電視劇都做了簡化。原著中,孫悟空將禪院里二百四十名和尚挨個兒搜了一遍,還搜不到。氣的唐僧真的念了緊箍咒。劇本里不但沒念咒,連相關(guān)臺詞都刪干凈了,電視劇加入了緊箍咒相關(guān)臺詞,但沒真念,都是在給唐僧洗白。

當(dāng)然,孫悟空的熊孩子行為也真的讓人無語,袈裟的丟失他難辭其咎。和尚們幫他求情,制止了唐僧念緊箍咒,他卻還要打和尚。后來還把老院主尸體扒光了搜袈裟,這些情節(jié)劇本和電視劇都刪光了。

后來的情節(jié),劇本高度還原原著,正劇高度還原劇本,除了把孫悟空臨走前一棒打倒的墻壁改成了柱子之外,其他幾乎一模一樣。

孫悟空到達(dá)黑風(fēng)山后,劇本和電視劇把原著的蛇精白衣秀士和蒼狼精凌虛子道士合二為一,改成了名叫凌虛子的蛇精,穿著打扮依然是白衣秀士。所以,本該被孫悟空打死的蛇精被劇本改成了死里逃生,直到后來送丹藥時才被孫悟空打死。

86版《西游記》中,孫悟空見到黑熊精,有這樣一句臺詞:“你這妖怪,是燒窯的,還是賣炭的,黑得俊俏?!?/strong>其實原著中臺詞是這樣的:

行者暗笑道:“這廝真?zhèn)€如燒窯的一般,筑煤的無二,想必是在此處刷炭為生,怎么這等一身烏黑?”

筑煤是搗墨的意思。古代制墨,不是今天的墨汁,而是墨錠,這種墨錠是用松枝燒煙,燒出的灰稱為煤。制成墨錠之前,要用杵搗細(xì),稱為“筑煤”或“搗煤”。所以我們看墨上經(jīng)常寫“五萬杵”、“十萬杵”。這就是用杵搗墨的次數(shù)。清沈欽韓《寧國縣志物產(chǎn)風(fēng)俗序》:“桕子榨油,松明筑煤?!?/strong>明程嘉燧《古松煤墨記》:“余博訪燒松搗煤之法?!?/strong>這都說的是制墨而不是挖煤礦的煤。刷炭也是這個意思,古代制墨,將松枝放在竹棚內(nèi)燃燒,燒盡后,煤煙會附著在棚頂。這時工人進(jìn)棚,刷取棚頂炭灰,即為制墨錠的原料。故稱“刷炭”。一般來說,古代的“煤”反倒多指這種“煤灰”,指今天的煤塊是比較晚的事。

孫悟空和黑熊怪的對話,86版劇本進(jìn)行了改寫和簡化,意思都差不多,但原著里孫悟空當(dāng)著黑熊怪的面進(jìn)行了自我介紹,這段介紹再很大程度上填了前面劇情的坑。比如,交代了之前須菩提祖師傳授給孫悟空的長生不老口訣叫“大品天仙訣”;太上老君煉孫悟空用的是“六丁神火”。

孫悟空與黑熊怪的較量,原著是“那怪與行者斗了十?dāng)?shù)回合,不分勝負(fù)。”但這還沒完,后面打焦灼了,無法計算回合數(shù),“漸漸紅日當(dāng)午”,這戰(zhàn)斗時間太長了,黑熊怪扛不住了,就找借口回家吃飯躲回洞里。電視劇拍的是黑熊怪全程打不過孫悟空,只是化風(fēng)跑路。劇本里寫的也是化風(fēng)跑路,而不是借口去吃飯,劇本中有“悟空與黑熊怪掄棒相敵,飛沙走石”的描寫,證明編劇也注意到了黑熊怪的武力值跟孫悟空差距并不算大,但也承認(rèn)了孫悟空還是比黑熊怪略強的。這一點原著也有體現(xiàn):

三藏道:“你手段比他何如?”行者道:“我也硬不多兒,只戰(zhàn)個手平。”

孫悟空也承認(rèn)自己跟黑熊怪只是平手,但“硬不多兒”的描述也說明他還是自信略強于黑熊怪的。

還有一處描述黑熊怪戰(zhàn)斗力的文字:

菩薩道:“那怪物有許多神通,卻也不亞于你。也罷,我看唐僧面上,和你去走一遭。”

證明在觀音眼里,黑熊怪并不比孫悟空弱,基本上半斤八兩。電視劇里黑熊怪不是很強,但孫悟空在洞內(nèi)大戰(zhàn)群妖的戲的確很精彩,雖然原著里只是一句“攻門不開”,劇本完全沒寫。

后面的劇情,劇本和電視劇改編就很大了,為了控制本集時長,編劇有意加快了敘事節(jié)奏。原著中,孫悟空打死了送請柬的小妖,收到了黑熊怪送給金池長老的請柬,劇本改成了小妖直接把請柬送給寺里的和尚,和尚轉(zhuǎn)交給孫悟空,也就順理成章地把和尚交代金池長老與黑熊怪交情的臺詞移到了這里,原著是孫悟空跟黑熊怪打完架才回到唐僧身邊給和尚們看請柬,比較拖沓,劇本的這一處改編非常到位??上щ娨晞∵B請柬都刪了,直接就是孫悟空揭露金池長老與黑熊怪同伙結(jié)黨,這句臺詞出現(xiàn)得相當(dāng)突兀,幾乎毫無根據(jù),其實劇本里是有交代的,這部分浙版《西游記》拍得最有原著味道。張紀(jì)中版《西游記》也把請柬刪了,是通過老和尚之口直接把金池長老和黑熊怪的關(guān)系告訴孫悟空,倒也說得通。

由于請柬被86版電視劇刪了,所以黑熊怪沒有請金池長老赴佛衣會,孫悟空變成的假金池也就成了不請自來。電視劇中說黑熊怪“趁火打劫”的臺詞也是原著和劇本里沒有的。

原著中,孫悟空變化的假金池是被巡山小妖識破的,劇本和電視劇由于刪去了孫悟空搶請柬的情節(jié),就改成了孫悟空看見袈裟興奮過度,自己露出本相。這一處改編也是符合原著設(shè)定的。

孫悟空變化人形,不是變了之后就萬事大吉,而是需要一定的法力維持的。一旦走神,或者不注意,就容易露出本相來。 比如在獅駝嶺,孫悟空變化成了小妖,進(jìn)妖洞打探消息,就因為得意就忘形而露出馬腳。編劇可能就是把獅駝嶺的情節(jié)挪到了這一集。

原著中,黑纓槍對金箍棒:

他兩個從洞口打上山頭,自山頭殺在云外,吐霧噴風(fēng),飛砂走石,只斗到紅日沉西,不分勝敗。那怪道:“姓孫的,你且住了手。今日天晚,不好相持。你去,你去!待明早來,與你定個死活?!毙姓呓械溃骸皟鹤幽?!要戰(zhàn)便像個戰(zhàn)的,不可以天晚相推。”看他沒頭沒臉的,只情使棍子打來。這黑漢又化陣清風(fēng),轉(zhuǎn)回本洞,緊閉石門不出。

劇本是大刀對金箍棒,電視劇是大刀對徒手,都是沒幾個回合黑熊怪就跑路,戰(zhàn)斗力被黑得太慘了。

由于原著中孫悟空是打到天黑才會禪院,所以和尚們是在禪院廢墟里過了夜的,只有唐僧和上下院主有地方睡,非常慘。但唐僧依舊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眼里除了袈裟,沒有別的東西,自私至極:

那三藏想著袈裟,那里得穩(wěn)睡?忽翻身見窗外透白,急起叫道:“悟空,天明了,快尋袈裟去。”

而孫悟空對唐僧,真的是仁至義盡:

行者一骨魯跳將起來,早見眾僧侍立,供奉湯水。行者道:“你等用心伏侍我?guī)煾?,老孫去也。”

這徒弟,不管多闖禍,對師父還是很孝順的。

劇本和電視劇中,孫悟空是看見觀音像,想起去找觀音,改編得也不錯。

由于這是書中第一次提到觀音道場,所以原著對南海紫竹林景色有非常詳細(xì)的描寫,劇本中也有景色描寫,可惜電視劇沒有展現(xiàn)。在展現(xiàn)紫竹林奇景方面,又是浙版《西游記》做到了最好。

后面的劇情,劇本、電視劇、原著都基本一致,只不過原著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劇本寫了,電視劇卻刪了:

菩薩笑道:“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strong>觀音這里的意思是:菩薩、妖精,其實都是自己內(nèi)心的變現(xiàn)。若心存惡念,欲望不除,就會招來妖魔,所有的妖魔其實都是心魔的化身;但若心存善念,戒欲克己,則立即有菩薩現(xiàn)前,此菩薩其實也是一念之善所化。所以觀音能做到“爾時菩薩乃以廣大慈悲,無邊法力,億萬化身,以心會意,以意會身,恍惚之間,變作凌虛仙子”。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基本上也是這個原理,心想到了才能變,一旦走神,就可能穿幫。

后面孫悟空在黑熊怪肚子里“理起四平”、降伏黑熊怪的情節(jié),86版劇本、電視劇都跟原著差不多了?!袄砥鹚钠健笔俏湫g(shù)練功的一種動作。縱身躍起,四肢挺直,仰身跌下,又稱“跌四平”。這一段依然是浙版更勝一籌,臺詞設(shè)計也很有趣,但孫悟空并沒有跌四平,而是扯心肝。

最后一點不同:劇本和電視劇中,觀音是從觀音禪院霞舉飛升,設(shè)定是唐僧見到了觀音,但原著并沒有見到,而是聽孫悟空口述的。黑風(fēng)山黑風(fēng)洞被孫悟空滅門的情節(jié),電視劇也沒有展現(xiàn)。

其實,百回本《西游記》中的黑熊怪,跟孫悟空有很深的淵源。

在朝鮮人學(xué)漢語的教科書《樸通事諺解》中,提到了元代的《西游記》,故事梗概是這樣的:

《西游記》云: 西域有花果山,山下有水簾洞,洞前有鐵板橋,橋下有萬丈澗,澗邊有萬個小洞,洞里多猴,有老猴精,號齊天大圣,神通廣大,入天宮仙桃園偷蟠桃,又偷老君靈丹藥,又去王母宮偷王母繡仙衣一套來,設(shè)慶仙衣會,老君王母具奏于玉帝,傳宣李天王引領(lǐng)天兵十萬及諸神將,至花果山與大圣相戰(zhàn),失利,巡山大力鬼上告天王,舉灌州灌江口神曰小圣二郎,可使拿獲,天王遣太子木叉與大力鬼,往請二郎神領(lǐng)神兵圍花果山,眾猴出戰(zhàn)皆敗,大圣被執(zhí),當(dāng)死,觀音上請于玉帝,免死,令巨靈神押大圣,前往下方去,乃于花果山石縫內(nèi)納身下截,畫如來押字封著。

百回本《西游記》中孫悟空的造反故事,基本都全了。與今天相同的是花果山、水簾洞、鐵板橋的名字,征討孫悟空的幾路天兵:天王、木叉、二郎還有巨靈神,如來也有一個“押帖”。不同的是壓住孫悟空的不是五行山而是花果山本地。還有一個情節(jié),就是這位齊天大圣偷了王母的仙衣,要做“仙衣會”。

做“仙衣會”這個情節(jié),不僅在這本元代的《西游記》里,也牢牢地保留在元代(或明初)《西游記雜劇》里,劇里他本有個老婆,是搶的金鼎國的公主。里是這樣說的:

(孫行者)我偷得王母仙桃百顆,仙衣一套,與夫人穿著。今日作慶仙衣會也。(下)

(李天王上)小圣乃李天王是也,奉玉帝敕令,西池王母失去仙衣一套,銀絲長春帽一頂,仙桃一百顆。不知被何妖怪盜去,著令某追尋跟捕,點起天兵往下方。

然后孫行者就對公主說:

我天宮內(nèi)盜得仙衣、仙帽、仙桃、仙酒,夫人快活受用。

(公主唱)王母仙衣無分著,金燦爛光閃爍,多管是天孫巧織紫霞綃。(行者云)銀絲帽子,丑的帶了便可喜。(公主說)大圣,你且先戴一戴。你去玉皇宮偷得銀絲帽,抵多少瓊林宴頒賜金花誥。

也就是說,本來“仙衣會”是孫悟空的專利。他去偷的王母仙衣,是為了哄老婆開心的。誰知到了明代百回本《西游記》里,這個案子居然轉(zhuǎn)手了。賊頭變成了黑熊精,孫悟空反倒成了理直氣壯上門討要的主人了。事實上,早期的猴精故事,他們干過不少壞事。他們都是孫悟空的原型,百回本《西游記》為了美化孫悟空這個大男主的形象,把這些壞事都轉(zhuǎn)嫁了。

但是這位黑熊精,也保留了一些不俗的特征。例如他并不吃人,而且住的地方相當(dāng)清雅,比如孫悟空變成金池長老去找黑熊精,書里是這樣寫的:

行者進(jìn)了前門,但見那天井中松篁交翠,桃李爭妍,叢叢花發(fā),簇簇蘭香,卻也是個洞天之處。又見那二門上有一聯(lián)對子,寫著:“靜隱深山無俗慮,幽居仙洞樂天真?!毙姓甙档溃骸斑@廝也是個脫垢離塵,知命的怪物?!比腴T里,往前又進(jìn),到于三層門里,都是些畫棟雕梁,明窗彩戶。只見那黑漢子,穿的是黑綠纻絲袢襖,罩一領(lǐng)鴉青花綾披風(fēng),戴一頂烏角軟巾,穿一雙麂皮皂靴。

孫悟空一見這洞府,就說“這廝也是個脫垢離塵,知命的怪物”,纻絲,就是染色的絲織成的緞子。吳自牧《夢梁錄·物產(chǎn)》:“纻絲,染絲所織,諸顏色者有織金、閃褐、間道等類”。烏角軟巾,更了不得了,這是一種古代葛制有折角的頭巾,常為隱士所戴。杜甫的《南鄰》詩:“ 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不全貧?!?/strong>難怪清黃周星評這幅對聯(lián):“不知何人大筆?!?/strong>

況且黑熊怪的文筆,也不是蓋的。他給金池長老寫的那封信,絕對的四平八穩(wěn),不帶一點妖精氣的:

侍生熊羆頓首拜,啟上大闡金池老上人丹房。屢承佳惠,感激淵深。夜觀回祿之難,有失救護(hù),諒仙機必?zé)o他害。生偶得佛衣一件,欲作雅會,謹(jǐn)具花酌,奉扳清賞。至期千乞仙從過臨一敘。是荷是荷。先二日具。

“侍生”是明清時書信里后輩對前輩的謙稱?;氐摼褪腔馂?zāi)。這信居然是黑熊怪寫的!所以清人有句批:“既與東土相隔萬里,定然書不同文,何況怪物乎?此帖卻宛然唐風(fēng)。大奇!大奇!”

所以作者對黑熊精是很有好感的,他一不吃人,二不害人,交接的朋友,如蒼狼怪、白花蛇怪,他們在一起談?wù)摰氖?strong>“立鼎安爐,摶砂煉汞,白雪黃芽”,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吃人的角色。所以觀音菩薩把他收為守山大神了。

觀音把緊箍咒給了孫悟空,把禁箍咒給了黑熊精。這位黑熊精為何獲得了和孫悟空差不的待遇,戰(zhàn)斗力也差不多,黑熊怪的住處黑風(fēng)山“萬壑爭流,千崖競秀”、“卻賽蓬萊山下景”、“卻也是個洞天之處”,是跟花果山一樣的仙山。這些都隱隱說明黑熊怪的原型就是孫悟空。

在《樸通事諺解》提到的《西游記》,以及《西游記雜劇》里,花果山的位置,都不在“東勝神州”,而是在唐僧必經(jīng)的西天路上。也就是說,今天《西游記》里的五行山,其實就是早期西游故事里的花果山。

這兩本西游故事,還是從唐僧從長安出發(fā)演起的,而不是從孫悟空的出生演起的。孫悟空雖然重要,但也只是西天路上一個厲害妖怪而已。

明代百回本《西游記》為了更換男一號,就把孫悟空的故事放到了最前面。這時,花果山再放在“西域”的唐僧取經(jīng)路上,就非常不合適了,因為這還是在原男一號唐僧的籠罩之下。不如把花果山整個地移走,移到一個和取經(jīng)路線無關(guān)的位置,才能凸顯孫悟空的獨立性。況且,這本來也是“齊天大圣”信仰的發(fā)生之地。回到“東勝神州”,也算實至名歸。

然而,花果山從西天路上搬走之后,勢必會留下一些痕跡,比如“仙衣會”。收伏孫悟空和收伏黑熊怪,地理位置是緊挨著的,在書里這兩個故事也是緊挨著的。早期西游故事里,孫悟空偷仙衣,也是在這個邏輯上的位置發(fā)生的!

在早期故事如雜劇里,孫悟空本來也是很有淫蕩的,他偷仙衣,是為了寵他老婆的。但今天的《西游記》里,作者刻意刪掉了這些東西。

所以,“仙衣會”是個好玩的情節(jié),作者覺得“仙衣會”是有的一寫的,不寫可惜了,正好唐僧身上也有這么一件著名的袈裟,干脆借坡下驢,編一個黑熊怪盜袈裟。仙衣會改了佛衣會,于是這件案子,又轉(zhuǎn)嫁到黑熊怪的頭上了。

《樸通事諺解》中寫道:

初到師陀國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黃風(fēng)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獅子怪、多目怪、紅孩兒怪,幾死僅免。又過棘鉤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國及諸惡山險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幾:此所謂刁蹶也。詳見《西游記》。

可以看出,元代《西游記》里唐僧取經(jīng)的第一站是師陀國界,遇到了猛虎毒蛇,百回本《西游記》也有虎和蛇出現(xiàn),只不過被劉伯欽嚇跑了。后年就遇到了黑熊精,證明黑熊怪本來也是元代《西游記》的角色,但具體情節(jié)就不得而知了。

明代百回本《西游記》中的“黑風(fēng)山”,在《西游記雜劇》里是豬八戒的住處。黑熊怪把老西游故事里豬八戒的某些元素,也借用來了。


《禍起觀音院》的那些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吐鲁番市| 景泰县| 安平县| 黔西县| 晋城| 陕西省| 涿州市| 广州市| 伊吾县| 峡江县| 弥渡县| 高邑县| 色达县| 芜湖市| 大丰市| 祁门县| 渝中区| 宁明县| 汝南县| 九龙坡区| 芮城县| 大悟县| 绵阳市| 盘锦市| 湾仔区| 望奎县| 开远市| 孝感市| 平和县| 尉犁县| 龙陵县| 通州区| 天台县| 大连市| 邹城市| 库伦旗| 南安市| 宿松县| 宁城县| 甘德县| 乌拉特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