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飲茶二三事(三)

三、宋朝。
之前提到過唐代的煎茶法,萌芽于兩晉時期,成熟于唐代中期。而在《茶經》里,也記載著專門用來煎茶的工具——鍑。不過由于它用起來不太方便,在唐代中期以后就逐漸被鐺和銚所取代了。
唐代的飲茶方式與宋代的一大不同在于:宋代點茶比之于唐代煎茶在步驟上要趨向于簡單化。自唐代后期開始,煎茶法出現(xiàn)了簡化,開始先放茶后加湯(熱水),這可以看做是點茶法的一種初期萌芽狀態(tài)。
我們再從點茶的步驟來看,可以說點茶就是泡茶,只不過屬于泡茶法里面茶、湯還沒有分離的特殊存在。
點茶法脫胎于煎茶法的時間節(jié)點,我們大概可以推至唐中晚期。到宋代以后,煎茶法就日漸勢弱,點茶法日漸盛行。此時的茶業(yè)重心也從唐代的江南地區(qū),轉移至建州地區(qū)。并且茶葉的采摘時間和標準,也越來越早、越來越嫩。直至南宋的時候,煎茶法已經是文人們偶爾為之了,到了陸游之后煎茶幾乎是銷聲匿跡了。
無論是點茶、煎茶,亦或是更古老的煮茶,其實都是在飲用一種高濃度的茶渣和茶湯的混合物。三者相比而言,點茶在滋味與香氣的表達上可能比另外兩種要更好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