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優(yōu)秀,父母的教育智慧是關鍵,這10點是教好孩子的精髓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而又給人無限憧憬的歷程,沒有誰能否認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和學校相比,原生家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場所,因此,原生家庭毫無疑問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搖籃,而父母就是這個原生家庭中的核心。
在我們父母的眼中,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神奇的種子,不論他是樹、是花亦或是草,只要有合適的土壤,他都會開花結果的,只是遲和早的時間問題。
孩子的成長固然會受到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影響,但從根本上來看,受家庭教育的影響更大。
父母采取何種方式的教育,在很大幾率上決定了孩子生長在什么樣的土壤里,不同的土壤,孩子可能會開出不同的花和果實。
我們無從去改變教育的現狀,但至少能通過自己的教育智慧,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塊更適合他生長的土壤。
童年時代的孩子,他們在成長中所邁出的每一步都有賴于父母的幫助,父母若沒有好的教育智慧,不是耽誤了孩子的成長,就是會讓孩子走很多的人生彎路。
父母的教育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發(fā)展。

那么,問題來了,為人父母者,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究竟有哪些教育智慧是我們必須要具備的?
在我看來,以下十個方面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中應當具備的最重要的教育智慧,這也是培養(yǎng)優(yōu)秀孩子的必由之路。
01 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對待孩子
如果我們缺失了對孩子人格上的尊重,不能平等對待孩子的話,其它一切所謂的教育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站住腳跟。
不管是多大年齡的孩子,其在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的尊重,同時,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識,這也是構建良好親子關系的重要前提。
很多父母的確是非常愛著自己的孩子,但這種愛并不完全等同于尊重孩子的人格,尤其是那種把孩子管得死死的、當作個人私有物的愛。
父母如果能將孩子視為一個與自己平等的個體,愿意為孩子蹲下來,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不僅能讓孩子反過來也對父母報之以尊敬和信賴,還能進一步增進親子關系。
在這種狀態(tài)下的教育,才是最有溫度和最有力量的教育。
02 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順應孩子的天性發(fā)展
我們知道,無論是養(yǎng)花草還是種莊稼,都要尊重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揠苗助長只會給植物的生長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同理,在孩子教育這件事上,也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和天性發(fā)展。
讓孩子在什么階段做什么事,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選擇,但事實上,由于受當下教育激烈競爭大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父母“被迫”無視孩子的正常成長規(guī)律,對孩子實施超前教育、超綱教育等,還美其名曰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從孩子的長遠發(fā)展來看,這只不過是父母們的一廂情愿。違背了孩子正常的成長規(guī)律,最終很有可能出現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卻輸在未來的結局。
所以,我們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不要提前透支孩子當下及未來的成長能量,這扼殺的可不只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讓孩子失去了未來更多的可能。
孩子的人生是一個馬拉松長跑,要讓孩子在未來贏得人生,單靠起始階段的搶跑是不可能保證最后沖刺階段的勝利,只有保持恒久不間斷的耐力,才能讓孩子順利跑到終點。
03 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要讓孩子對某項領域上的學習產生興趣愛好,關鍵在于是否讓孩子在某項領域上的學習能持續(xù)獲得成就感!
比如孩子雖然特別喜歡畫畫,但父母如果沒有給孩子任何的涂鴉機會;或是抱著學習成績更重要的心態(tài)而忽視孩子這方面的興趣培養(yǎng);或是對孩子的要求特別高,畫得不滿意就狠批一頓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是體驗不到任何的成就感,有的只是滿滿的挫敗感,那么孩子就很難能持續(xù)獲得成就感,他在將來也就不可能在繪畫上有什么發(fā)展。

因此,如果你想培養(yǎng)孩子在某項領域上的興趣,最重要的是通過合適的引導,讓他能持續(xù)獲得成就感。
當足夠多的成就感歷經量變的積累過程,自然會質變?yōu)榕d趣愛好,甚至孩子會把這種興趣愛好貫穿到一生當中。
孩子在面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時往往是最專注和最擅長的,很少需要外部的力量去督促,單靠自己就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父母的任務之一就是對孩子進行興趣引導,以興趣來帶動孩子的學習。
04 善于發(fā)現孩子的特性,揚長避短
世界上每片葉子都不相同,各有各的特點,孩子也是如此。
每個孩子的特性都不一樣,有的孩子可能在語言上特別有優(yōu)勢,有的孩子可能在音樂上特別有天賦,有的孩子可能在運動上特別地擅長……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每個孩子都存在著某些領域上的優(yōu)勢,通常,孩子會對自己的優(yōu)勢領域感興趣,能夠主動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思去探索和發(fā)展這個領域。
因此,如果父母能夠大膽開發(fā)孩子的優(yōu)勢領域的潛能,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往比較容易獲得成功。
一個有教育智慧的父母,會做到充分尊重孩子的個體性差異,善于發(fā)現和挖掘孩子的優(yōu)勢領域,在教育孩子上做到揚長避短。
05 能給孩子足夠多的和自由的成長空間,無限地相信孩子的發(fā)展?jié)摿?/strong>
現實中,有不少父母出于疼愛孩子的心理,常常過度關心和照顧孩子,或是對孩子限制干涉得過多,結果使孩子失去了足夠多的和自由的成長空間,阻礙了孩子的正常成長,使得孩子的心智及思維水平永遠滯后于年齡和身體的發(fā)展速度。

而有教育智慧的父母,則會傾盡所能給予孩子足夠多的和自由的成長空間,會毫不吝嗇地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無限地相信孩子的發(fā)展?jié)摿?,其最終教育目的就是幫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06 懂得把握孩子的心理,善于和孩子溝通
在親子關系中,基于共情的溝通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
當父母與孩子溝通時,在針對孩子的某件事或某個行為時,不帶任何主觀上的評判,只是說出感受及客觀描述事實或現狀的時候,就可大大降低親子溝通中常見的對立、抵觸等情況,有效提升和改善親子關系。
父母只有懂得把握孩子的心理特點,善于和孩子溝通,理解孩子的情緒,使孩子感受到被父母的尊重、信任、理解、接納或鼓勵之時,父母的教誨和愛才能真正穿越孩子的心靈。
07 給孩子創(chuàng)設開放式的思維想象空間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但并不是每個父母都能真正把大師的這句話理解透。
我們知道,決定一個人未來發(fā)展成功的不是知識,而是思維。想象力又是孩子思維的翅膀,要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離不開一個開放式的思維想象空間。
凡是想象力發(fā)達的孩子,大都有著對周遭世界的強烈好奇心,有著極為濃厚的學習探究欲望 ,樂于思考,在人格上有著較強的獨立性等,但如果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孩子的想象力將會因為父母急功近利的錯誤教育而消磨殆盡。

看看我們周圍,有多少父母沒有看懂這一點,把孩子變成了刷題機器,使孩子喪失了想象力和獨立思考的個性。
08 即使身處教育焦慮的大環(huán)境中,也擁有強大而自信的定力
有智慧的父母,即便身處教育焦慮的大環(huán)境中,也擁有強大而自信的定力,不會被錯誤的教育觀念所左右,在教育上有著較為清醒的認識和獨立思考。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獲取成功,但智慧父母是不會狹隘地去看待孩子的成功,也不會以學習成績一時的好壞來判定孩子的成功與失敗,在他們的觀念中,認為孩子成功人生的定義是多元化的。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不拘泥于當下,而是習慣于從長遠目光來看待孩子的教育問題,更看重孩子的努力過程等等。
基于這種自信下的定力,我們可以用不著身心俱疲地讓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去比,當我們看到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原先的自己,這對他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進步?
09 把孩子閱讀這件事看得比上補習班、興趣班更為重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讀書是主要任務。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走不長遠的,是潛在的差生。
讓孩子從小多讀好書,能開闊孩子的視野、升華孩子的人格魅力,豐富孩子的內涵等。
而要讓孩子達成這一教育目標,最關鍵之處在于父母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和耐心去引導孩子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教育部中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經表示:“沒有閱讀能力的孩子,升學要吃大虧?!?/p>
由此表明,閱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學習力。
和以往相比,在父母素質相對更高的當下,大部分父母其實都知道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重要性,按理說,應該是父母全民都重視孩子的閱讀才對。

可事實并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由于閱讀不同于學英語、彈鋼琴、學舞蹈及學科補習等那樣,只要上一段時間的課,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親子閱讀最大的特點就是需要父母與孩子長期不懈的堅持,這個時間跨度往往長達數年以上,才有可能看到效果。
要經歷漫長的時間、短期內又看不到什么明顯變化,這確實是很難讓人能沉下心來投入到閱讀中去。
因此,我們經??吹降氖羌议L更熱衷于帶孩子輾轉于各大補習班、興趣班,卻很少看到有家長能夠堅持每天都興趣盎然地帶著孩子一起閱讀的情景。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最重要的發(fā)展階段,如果讓孩子在這個階段中把大量時間都花在做無效的作業(yè)和上補習班中,并滿足于孩子眼前的所謂高分,在教育上并不是一種明智之舉。
真正厲害的父母,會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陪伴孩子一起閱讀。
10 注重言傳身教,重視孩子的三觀塑造,能與時俱進和孩子共成長
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等決定了孩子未來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有人說,幫孩子塑造正確的三觀是父母給予孩子最豐厚的禮物。這句話道出了塑造孩子正確三觀的重要性。
和知識體系的學習不同,孩子在知識上的缺陷是很容易得到彌補的,而三觀一旦走歪了就很難得到彌補。
孩子若從小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其思想、行為等都很容易受外界負面的影響。
作為與孩子朝夕相處最長時間的父母,其對孩子的三觀的形成有著最大的影響。
在很多情況下,父母三觀正,孩子的三觀一般也正;父母三觀不正,孩子的三觀也好不到哪里去。
父母良好的言傳身教,與時俱進和孩子共成長,都對孩子正確三觀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當我們有幸成為孩子的父母,請別忘了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最初狀態(tài)是一張純凈的白紙。
如何在這張白紙上,和孩子一道繪制出絢爛奪目的畫,完全取決于我們能給孩子帶來怎么樣的教育。
有教育智慧的父母,能給孩子打造出更多適合成長的鮮活元素,助力孩子在未來邁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