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之為知之”,意思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這句話很直白?!安恢獮椴恢侵?。”則不容易理解。
我講一個跟老婆之間的真實故事。
大疫紀元三年秋天,有一日,我們在自駕游的路上,老婆在車上很惋惜地跟我說,他弟弟年紀不小了也不找個女朋友。我跟她有一句沒一句地討論了一下,她一直很堅定的認為她弟弟沒有嘗試過。
然后我岔開話題,聊別的了。過了半小時,我跟她說,我講一句話你聽一聽有沒有道理?
老婆笑瞇瞇說好啊。我就說:“我認為,我不知道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她一下沒聽明白。我就補充道:例如我不認識某個人,那這個人就在世界上不存在;或者我不知道一件事,那這件事就從來沒有發(fā)生過。
老婆說,這太荒唐了,怎么可能。
又過了一會我就跟她說,其實半小時前,我曾經(jīng)問你有沒有直接跟弟弟討論過找女朋友的事,你當時說沒有,怕他不高興。所以,你惋惜“弟弟沒有嘗試去找女朋友”這件事,其實你是不知道實際情況,而從來沒有證實過。
但是你所秉持的邏輯是“我不知道,就等于不存在”。
我老婆想了一下,大吃一驚。她說想不到自己會這樣。我說,明白一個道理,但是實踐起來卻完全違反的情況,其實很常見。而且最神奇的是本人常常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不一。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自己有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是非常吃驚的。
然后我說,如果你把問題弄錯了,一直以為他沒有努力過,那恐怕會判斷錯誤,從而錯過了他真正需要幫助的地方。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就是:從“不知道=不存在”到“不知道=不確定”,是需要智慧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