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襄公袒胸牽羊而逢迎楚莊王,鄭國在夾縫中生存,不容易啊
春秋時期的鄭國在晉、楚爭霸期間,時而結盟晉國,時而講和楚國。從鄭穆公開始鄭國都處于夾縫中艱難生存,而鄭國也習慣了這種生存環(huán)境,今天就給大家梳理一下鄭國的生存之道之伸手不打笑臉人。
公元前598年鄭國和晉國在鄢地(河南鄢陵)結盟,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因晉國和鄭國結盟,因此來攻打鄭國并包圍鄭都3個月,楚軍從皇門進入都城,到了京城的大道上,鄭襄公袒露肩膀,牽著羊出來迎接楚王,相當于投向了。鄭襄公說:“我不能侍奉君上導致您怒氣重生而來到鄭都,這是我的過錯,您就是把我流放到江南,把鄭國賜予諸侯,我也唯命是從。但是君王您看在先祖周厲王以及鄭桓公等的份上,您就賜予我不毛之地,使我能夠侍奉您,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心里話,不過對您依然是唯命是從的?!边@些話鄭襄公說的漂亮,句句不離唯命是從,還有侍奉君王這幾句,表達了對楚莊王無限的忠誠,而且袒露肩膀牽羊迎接,這樣對一國之君來說也是極大恥辱,鄭襄公能夠卑躬屈膝可以說做的相當到位了。楚莊王看到鄭襄公的表現非常高興,想必一般人更扛不住這種善意吧,盡管大臣建議楚莊王滅掉鄭國,但是楚莊王還是要求退兵了,可謂是伸手不打笑臉人。其實楚莊王沒有滅鄭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鄭國與自己一起對抗北邊的晉國,因晉國得知楚國攻打鄭國,就立即派兵增援,殊不知晉軍剛到黃河邊,鄭國已經倒向楚國,晉國的將士為進退而猶豫不決,有的想班師回朝,有的想度過黃河與楚國決一死戰(zhàn),就在此時楚莊王聯(lián)合鄭國還有一些臣服的小弟一起在邲地(河南鄭州)打敗了晉國,這就是著名的邲之戰(zhàn),楚莊王打敗晉國實現霸業(yè)。
鄭國在夾縫中求生存,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這一次鄭襄公的完美表現打動了楚莊王避免了一次被滅國,不容易啊。不知道他的先祖鄭莊公在九泉之下得知此事作何感想?我們可以假設一下莊公應該會這樣想:
1、我在的時候鄭國只有欺負別人的份,當然了鄭莊公時期國力強盛,打敗中原諸國非常豪橫,成就霸業(yè),確實不能受著窩囊氣。
2、時代變了,一代人管好一代人的事就好了,莊公時期只有鄭國一個大國,現在倒好諸侯都崛起了,而且一個比一個有實力,操不了這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