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古詩詞中最浪漫的絕世名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
釋義:落日映射下的彩霞與孤獨的野鴨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連成一片,渾然一色。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出處:魏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釋義:白云自然而然地從山峰飄浮而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出處:宋·蘇軾《赤壁賦》
釋義: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
清遠(yuǎn)閑放,超然于塵埃之外。
出處:宋·蘇軾《放鶴亭記》
釋義:鶴鳴九霄,清凈深遠(yuǎn)幽閑曠達(dá),超脫世俗之外。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出處:唐·劉禹錫《陋室銘》
釋義:沒有弦管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出處: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釋義: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
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出處:明·袁宏道《虎丘記》
釋義:凡是有月亮的夜晚,開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黃昏,游人來往穿梭,猶如織布一樣,而以中秋最為繁盛熱鬧。
星月皎潔,明河在天,
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出處:宋·歐陽修《秋聲賦》
釋義:月色皎皎、星光燦爛,浩瀚銀河、高懸中天。四下里沒有人的聲音,那聲音是從樹林間傳來的。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出處:宋·蘇軾《后赤壁賦》
釋義: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
振之以清風(fēng),照之以明月。
出處:宋·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釋義:清風(fēng)拂面使其振奮,明月高懸使其映照。
掇幽芳而蔭喬木,風(fēng)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
出處:宋·歐陽修《豐樂亭記》
釋義:春天采摘幽香的鮮花,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乘涼,刮風(fēng)落霜結(jié)冰飛雪之時,更鮮明地顯露出它的清肅秀美,四時的風(fēng)光,無一不令人喜愛。
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
出處: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釋義:可以登高望遠(yuǎn),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樹下,可以用清泉洗滌以自我潔凈。從山上采來的水果甜美可食,從水中釣來的魚蝦鮮嫩可口。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fēng),山高水長!
出處:宋·范仲淹《嚴(yán)先生祠堂記》
釋義:云霧繚繞的高山,郁郁蒼蒼,大江的水浩浩蕩蕩,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還高、比長江還長。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
出處:唐·杜牧《阿房宮賦》
釋義:歌臺上由于歌聲響亮而充滿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飄拂而充滿寒意,有如風(fēng)雨凄涼 。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出處: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釋義: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出處:清·沈復(fù)《童趣》
釋義: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悅自覺是一種滿足。
閨中風(fēng)暖,陌上草薰。
出處:南朝·江淹《別賦》
釋義:閨房里風(fēng)晴日暖,野外道路上綠草芬芳。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yuǎn)。
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
出處: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釋義:他居住在窮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遠(yuǎn)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樹下,可以用清泉洗滌以自我潔凈。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出處:南北朝·吳均《 與朱元思書》
釋義:煙霧 都消散盡凈,天空和群山融為一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出處: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釋義: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挺拔秀麗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