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小百科
DiSC是什么?
最早的行為模型是威廉·莫爾頓·馬斯頓(William Moulton Marston),生理心理學家,在《正常人情緒(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提出的。隨后這個理論在1940年代被工業(yè)心理學家Walter Vernon Clarke發(fā)展成為行為評估工具。1972年正式開始進入工作場所,已有超過5000萬人使用。DiSC隨著研究的進步不斷更新了各種測評版本,最新的Everything DiSC是互聯(lián)網(wǎng)年代的最新測評方式,沒有固定題目數(shù)量。
DiSC中的“i”為什么是小寫的?
出版社Inscape出版的第一份使用DiSC的工具書在排版的時候,由于打字錯誤,“i”被達成了小寫,校對人員沒能及時發(fā)現(xiàn),而被直接送到了印刷廠。但結果讓人很欣慰,因為很多讀者喜歡這種方式,他們認為DiSC寫成這樣更好認,而且更獨特。這就是DiSC?的“i”為什么小寫的來龍去脈。
DiSC誕生-1928 DiSC之父
DiSC最早的行為模型是于1928年由威廉·莫爾頓·馬斯頓(William Moulton Marston),生理心理學家,在《正常人情緒(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提出的。他還貢獻了第一個測謊儀測試,另外作為DC的著名漫畫家,他創(chuàng)作了神奇女俠的漫畫角色
和其他在那個時代的許多心理學家一樣,馬斯頓做了一個慎重的決定——不僅要注重心理現(xiàn)象的直接觀察和還要注重通過客觀手段的測量。他的主要興趣是研究情緒理論和情緒狀態(tài)的物理表現(xiàn)。馬斯頓的研究理論發(fā)現(xiàn),從人認知的自我與環(huán)境的關系來看,由內在情緒展現(xiàn)出的行為表現(xiàn)可以分為四個主要類型。這四種被馬斯頓標記為掌控Dominance (D), 引導Inducement (I), 順從Submission (S), and 服從Compliance (C)。他創(chuàng)建了一個模型,包括影響人們情緒行為的兩個維度,第一個方面是一個人認為他的環(huán)境是有利還是不利。第二個方面是一個人是否認為自己對他的環(huán)境有控制或缺乏控制。
雖然馬斯頓為創(chuàng)建DiSC測評做出了貢獻,但他沒有創(chuàng)建DiSC測評。1956年,一位工業(yè)心理學家瓦爾特·克拉克(Walter Vernon Clarke) 利用馬斯頓的模型理論構建了DiSC評估。他通過發(fā)布活動向量分析,一個形容詞的清單,他要求人們表明對自己準確的描述。
大約10年后,瓦爾特·克拉克協(xié)會成員為約翰·克利弗(John Cleaver)開發(fā)了一個新版本。它被稱為自我描述。此測試不是使用清單,而是強制受訪者在兩個或更多詞語之間做出選擇。20世紀70年代約翰.蓋爾(John Geier) 博士創(chuàng)建了原始的Personal Profile System(PPS)。通過數(shù)百次臨床訪談,他進一步了解克拉克發(fā)現(xiàn)的15種基本模式。Inscape繼續(xù)發(fā)布更新的DiSC測評,此時DiSC測評被稱為Personal Profile System Software(PPSS),而之后隨著微軟的Windows的流行,DiSC測評Windows版本也發(fā)布了。
DiSC強力發(fā)展三十年
1970年代至1980年代DiSC測評開始應用于工作
1970年代開始,DiSC正式開始用于工作場所。馬斯頓的工作是DiSC測評的理論基礎,自從1972年首次正式發(fā)布,已有超過5000萬人使用。出版社Carlson Learning Company對于DiSC的測評方式持續(xù)的進行著研究。
1980年代開始DiSC測評進入計算機時代
隨著個人計算機的興起,此時DiSC的測評方式已經(jīng)開始脫離紙質測評,DiSC早期測評形式從Personal Profile System(PPS)進入到DOS計算機系統(tǒng)年代。購買了早期Carlson Learning Company出版社的另一個出版社Inscape繼續(xù)發(fā)布更新的DiSC測評,此時DiSC測評被稱為Personal Profile System Software(PPSS),而之后隨著微軟的Windows的流行,DiSC測評Windows版本也發(fā)布了。
2000年代開始全面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
DiSC的測評方式始終是伴隨著科技發(fā)展在演進,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興起,DiSC測評也開始全面啟用在測測評方式而非單機測評。此時,DiSC的經(jīng)典版本出現(xiàn),DiSC經(jīng)典2.0系列也是大家最為熟知的28題,折線圖形式的報告。
2004年代開始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飛速發(fā)展,DiSC開始成為全球解決方案提供者
DiSC測評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全面進入了Everything DiSC的時代,測評方式也有了重大的發(fā)展,特別是在2012年開始,出版社Wiley全面接手了DiSC測評的研發(fā)與發(fā)展,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DiSC測評發(fā)展成了一種無固定題目數(shù)量的高級測評,并且全面脫離紙質測評。并且Everything DiSC的測評表達形式回歸到了最早的馬斯頓博士用點和圓表達DiSC的形式,DiSC四個字母的含義也有了變化。這個誕生于1928年的工具從未停止過腳步,經(jīng)過幾代心理學家與出版社的學術研究,DiSC四個詞的變化是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fā)展以及研究的進步而保持著與時俱進。
Everything DiSC的最新四個類型分類及字母含義:
D 代表 Dominance 掌控型
i代表 influence 影響型
S代表 Steadiness 沉穩(wěn)型
C代表Conscientiousness 嚴謹型
DiSC到底測評什么?
有人說DiSC測的是行為,有的說是性格,然而都不夠準確。Inscape出版社的工具書其實非常鮮明的闡明了DiSC測評到底在測些什么。DiSC不去測試和分析人的性格特征,DiSC分析的是面對某個特定情景時基于你的性格你所做的反應。因此,性格最多占了一半,還有一半是你面臨的情景。性格和情景之間發(fā)生交互反應,體現(xiàn)出來就是一個人面臨情景時的思考、感受和行為模式。
DiSC有什么用——“SOS”
DiSC工具從“認知自己Self”開始,但并不止步于此。DiSC工具還可以幫助你“認知他人Other”,最后一個S代表“情境Situation”。你可能無法改變自己的性格,但當你面對某種情境時,你可以在了解自我認知他人的基礎上,根據(jù)情境有意識的調整自己反應的方式,這會讓你更容易的與他人連接,這正是DiSC的價值所在,DiSC關注的是如何幫助你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難題。因此DiSC可以廣泛應用于與“人”有關的領域中。例如:
對企業(yè),
團隊
溝通
銷售
管理
情商
領導力
客戶服務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等
對于個人,
親子
夫妻關系等等
DiSC的四種基本類型,Everything DiSC的十二種基本類型
Everything DiSC不只是DiSC的四種基本分類,而是發(fā)展為更為細致的十二種基本類型,以下為這十二種基本類型的描述
D: D類型的人是直接的和意志堅強的。他們會直言不諱的提出意見以及有力的推動事情達成結果。他們傾向于挑戰(zhàn)他人,不拐彎抹角浪費時間。
Di: Di類型的人充滿冒險精神,對他們來說快速的行動及達成他們想要的結果是很重要的,他們的自信與果斷也讓他們充滿魅力。
iD: iD類型的人充滿魅力,他們描述自己是冒險者和行動的中心。他們不怕開始改變,經(jīng)常有創(chuàng)業(yè)精神。
i: i類型的人外向和熱情。他們的生命狀態(tài)是一種能量的外在的展示,喜歡參加聚會,他們往往很健談,喜歡結識新朋友,不介意表現(xiàn)出自己的情緒。
iS: iS類型的人非常開朗。他們往往是非常信任別人,會很快對他人表示同情。
Si: Si類型的人非常熱心,他們常常被描述為對人接納的和隨和的。
S: S類型的人溫柔,樂于助人。對別人的錯誤很耐心,非常體諒周圍人的感受。他們往往是溫文爾雅的,把別人的需要高于自己。
SC: SC類型的人喜歡反思。他們安靜、溫和。因為他們喜歡穩(wěn)定他們的世界。
CS: CS類型的人輕聲細語。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聽比說話。他們通常采取謹慎,循序漸進的方法,穩(wěn)定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C: C類型的人是善于分析的和內向的。他們用邏輯及系統(tǒng)化的方法工作,對自己的精準性引以為豪。他們避免向外界展示過多的情感和而且他們不介意單獨工作。
CD: CD類型的人往往持懷疑態(tài)度。他們對自己強烈的批判性思維引以為豪,他們經(jīng)常為自己和他人保持高標準。
DC: DC類型的人對人或事往往持有質疑的態(tài)度。他們的耐心不是很多,對于無能或者不合理的人會毫不畏懼的進行挑戰(zhàn)和批評。
Everything DiSC的基本原則
DiSC所有類型和優(yōu)先性都具有同等價值,每個人都是四種類型的混合體。
你的工作類型還受其他因素影響,如生活經(jīng)驗、教育和成熟度
在與他人合作時,更好的了解自己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了解他人的DiSC類型可以幫助你了解他們的優(yōu)先性以及他們與你有哪些不同。
你可以使用DiSC來構建更有效的關系,以提高你工作場所的質量。
DiSC測評模式
早期24,28題版本
Adaptive Testing的使用
——2012年,Wiley發(fā)布了使用Adaptive Testing版本的Everything DiSC測評,這項技術首次被應用到商業(yè)化的DiSC的測評當中。Everything DiSC也是迄今以DISC理論為基礎發(fā)展出來的測評方式中唯一一個使用此項技術的。
——Adaptive Testing 即自我調整式測試,是一項領先的測評技術,即在測試過程中根據(jù)被測的反應由計算機來動態(tài)調整后續(xù)的題目。自我調整測試的題目數(shù)量并不固定,相應的其題目內部也就不固定,而是在一個題庫范圍內。
——在Everything DiSC測試過程中,八個尺度上分別有不同數(shù)量的基礎問題,當基礎題回答完畢而在一個或多個尺度上的答案內部一致性不高時,系統(tǒng)會從額外的題庫中向被試出題來確定該維度上的得分。Adapting Testing技術的作用在于提高了測試的信度(參考信效度部分)。
關于信效度
信效度是信度和效度的合稱。信度考察的是一個測試工具的穩(wěn)定性,而效度考察的是工具的準確性。
信效度反應了一個工具(產品)多大程度測量了我們期望測量的內容,它實際上包含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不是可信的?也就是說,測試結果是否是穩(wěn)定和一致
如果是,則產生第二個問題:是不是有效的?即,測試是否達到了它預定的目的以及是否測量了它要測量的內容?
因此,信度是效度的前提。一個測試如果不可信,則不可能有效。
鑒別一個心理測量工具是否專業(yè),要看它是否能夠穩(wěn)定和準確的測量出它聲稱要測量的東西,因而必須考察其信效度。
以Wiley的兩代產品DiSC Classic2.0 和新一代產品 Everything DiSC 為例,其信度衡量標準有再測試信度(test-restest reliability)和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所謂再測試信度,即讓同一被測對象相隔一段時間后再進行同一測試,看兩次結果的相關性如何。而內部一致性,則是看用于測量同一尺度(比如Di)的多個題的答案之間相關性如何。相關系數(shù)越高則信度越高,取值在0-1之間,通常0.7以上被認為是可是接受的,0.8以上很好,0.9以上非常優(yōu)秀。
DiSC Classic的信度整體在0.7-0.8之間,而新一代產品 Everything DiSC 的信度更高,整體在0.8-0.9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