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條建議|父母要如何教育亂發(fā)脾氣且易怒的小孩?

▌▌
為什么我的孩子易怒又無禮?
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部分:“孩子為什么生氣”以及“孩子為什么不守規(guī)矩”。
第二個問題更容易回答。憤怒會影響孩子的判斷力,以及干擾他們關于是非對錯的看法。他們生氣的時候,大概率會覺得父母是過錯方。這樣的看法讓他們更難心平氣和地進行交流。
此外,兒童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仍處于發(fā)展階段,因此讓一個生氣中的孩子好好講話是件很難的事。
既然知道了孩子亂發(fā)脾氣的原因,那我們要如何科學地對待一個孩子的憤怒行為呢?
? ? ? ? ? ? ? ? ? ? ? ?

身為家長的成年人,經常會覺得處理小孩的憤怒情緒是件令人困惑、麻煩和壓力山大的事情。這和他們自身經歷有關,大部分成年人成長過程中從未有機會學會正確處理或表達自身的憤怒,甚至從小就被教導生氣是不好的,一旦出現憤怒的表達,就會被責罰、被罵。
所以我們面對孩子的憤怒和失禮時,也習慣性地會生氣。并且,孩子表現出得越無禮,就越難壓抑住自己的情緒。
1.不要生氣
孩子發(fā)脾氣時的言行很容易引起家長的怒火,讓父母忍不住地想懲罰孩子或怒吼:“敢這樣和老子說話!”
用缺乏尊重的言行來教育孩子學會遵守規(guī)矩,往往很難有效。粗魯的成年人就像發(fā)脾氣的孩子一樣會導致沖突升級。如果家長都做不到保持冷靜,怎么能指望大腦尚在發(fā)育中、情緒調節(jié)能力較弱的孩子做到這點呢?
負責任的教育意味著父母要為孩子著想。專注于“孩子需要幫助”這點,而不是“我現在很生氣”,這是家長能為孩子做的最好事情。
家長得在孩子面前做個好榜樣,需要教會孩子如何在情緒失控時保持克制、尊重他人。因此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保持冷靜。
如果怒上心頭、難以抑制憤怒,那就試著心無雜念地做一個緩慢的深呼吸。清空自己的思緒,專注于如何教會孩子處理他們的問題。
也可以給彼此留出空間,等情緒海浪過去,大家都十分平靜的時候,可以再回來教他們如何做一個禮貌的小孩。
2.確保人身安全
在極端憤怒的情況下,亂發(fā)脾氣的孩子可能會傷害別人和自己。
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出了暴力行為,盡量讓他呆在一個不能傷害自己的地方,也盡量確保他和其他孩子保持了安全距離。
比如,當孩子在扔東西或打人時,為了他們自身的安全,也是為了其他人的安全。家長可以用緊緊地擁抱住他們的方式,來控制住他們并同時安慰他們:“對不起。我知道你現在大概不想被抱住,但我需要保護你以及其他人的安全。來,讓我們一起試著努力冷靜下來,慢慢地,呼一口氣……”

3.不要體罰孩子
很多家長都對“戒尺之下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深信不疑,總覺得孩子不聽話、不尊重他人時,為了讓孩子明白他們行為的后果,體罰是必要的。
管教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遵守規(guī)則,沒有必要通過打罵他們來實現這一目標,這也并不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
更重要的是,體罰并不能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憤怒時,只會破壞親子關系,讓事情變得更糟。像打屁股這樣的體罰對孩子的發(fā)育尤其有害。事實證明打罵不但不能改善孩子的行為,還可能導致13種不良后果,包括攻擊行為、心理健康問題、認知能力受損和藥物濫用。
另一些實證研究證明:在管教孩子時,循循善誘比打罵更有效。如果家長知曉了這一點,仍然堅持打罵孩子,那么他們的真實動機就是存疑的。他們體罰孩子,究竟是為了教育孩子,還是為了發(fā)泄對孩子亂發(fā)脾氣造成的后果不滿?
4.接納孩子的憤怒
接納孩子的憤怒意味著,即使孩子的情緒家長并不喜歡,但父母允許孩子的情緒可以存在。這也能讓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更好地和憤怒共處。
研究顯示:比起壓抑,接納是更好的情緒應對策略。面對情緒困擾時,把接納做為應對機制的人通常忍耐力更高。
想要承認孩子的憤怒,父母只需簡單描述他們的感受?!澳憧雌饋砗苌鷼?,好像我根本不在乎你似的?!?/p>
需要注意的是,承認孩子的感受時,不要加上“但是……”,企圖改變孩子或批評他的觀點都是常見的錯誤。當你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你并沒有真正承認他們的感受。
例如:“你感到很憤怒。好像我根本不在乎你的感受一樣。但事實不是這樣的,因為……”
情緒沒有對錯之分。如果你試圖改變孩子的觀點是為自己辯護,那仍然是在表達自我的想法,并沒有尊重孩子的感受。
很多時候,孩子生氣就是因為自己的想法沒有被傾聽。所以,父母可以簡單地描述孩子的感受,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接納。?

5.了解憤怒的根源
家長可以找出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赡苁且患]能按計劃進行的小事。有時,是緊張的親子關系導致了憤怒的長期積壓。
可以平和地、試探性地提問來確定原因:“你生氣是因為你餓壞了,想在晚飯前吃點零食,但我沒讓你吃吧?”
當你詢問時,也就教會了孩子如何命名、描述他們正在經歷的事情。這樣孩子也可以學會如何告訴家長他們的感受,不再需要通過無禮、大發(fā)脾氣的行為讓家長來重視他們的感受。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通過學習溝通來提高自己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同時他們也將用一種更好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并被傾聽。
孩子生氣還有其他原因。他們可能在用發(fā)脾氣來逃避面對痛苦的情緒,如失敗感、低自尊、孤獨感或焦慮。
父母只能通過提問才能知道、了解他們?yōu)槭裁慈绱穗y過。
6.提供幫助
當孩子的憤怒源于未被滿足的需求時,可以幫他們找到替代方案。
比如孩子因為不允許在飯前吃糖果而生氣,但他確實很餓,可以建議他們在等待時吃些餅干。
盡可能讓孩子擁有選擇的權利。當然,如果你讓孩子二選一,請確保他無論選擇哪個方案你都會允許。
如果憤怒源于緊張的親子關系,那事情可能會稍稍麻煩些。
父母需要主動和他們說話,學會傾聽他們的需求,而不是直接拒絕。努力修復和建立健康的親子關系。通過做一個有回應的家長來幫孩子建立起一種安全的依戀關系。
安全型依戀的孩子更善于調節(jié)負面情緒,并且他們通常會過得更幸福。

7.教授情緒調節(jié)技巧
主動教會孩子如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
經歷憤怒的過程并不讓人好受,但當人經歷強烈的情緒時,放松是很難的。在這種情況再次發(fā)生之前,教孩子如何應對它們。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深呼吸或倒著計數。和他們聊一聊真實的感受。比起放任情緒爆發(fā),是另一個有效處理他們憤怒情緒的方法。
幫助孩子學會和情緒共處,防止他們將來成為易怒的青少年。
8.教他們如何禮貌地反對
當情緒海浪褪去,每個人都心平氣和之后,就可以教孩子正確的表達反對了。
我們不能僅僅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我們無法接受。我們還必須教他們如何以適當的方式表達他們的反對意見。
想出幾種他們下次遇到此類問題時可以使用的方法。
“讓我給你舉個例子,看看一些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會怎么做……”
然后讓孩子練習它!只是說“下次要這么做,而不要那么做”是不夠的。讓他們不斷說出來,幫助他們養(yǎng)成肌肉記憶。
寫在最后
識別自己的情緒并適當地調節(jié),是一種后天學習的技能,它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
做一個稱職的父母并不意味著要有完美的孩子。有一個亂發(fā)脾氣、易怒的孩子并不意味著你的教育方式是失敗的。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傾注了所有的愛,盡你所能地幫助小孩成為一個健康、適應能力強、充滿活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