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TapTap部分游戲差評如潮運營商卻幾乎從不改進?
本問題轉載自知乎:
問題:為何taptap部分游戲差評如潮運營商卻幾乎從不改進?
賈文濤:蟹腰。
1:廠商不知道:
TapTap一開始的格局與現(xiàn)在是不同的。
一開始,TapTap想要成為手游版的Steam。
比如有不錯的社區(qū)氛圍,能主動找到TapTap的起碼都是熱愛手游的。
再比如有評價系統(tǒng),包括游戲評論和廠商評論。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那就是游戲非常多。
谷歌商店有的,TapTap有。
谷歌商店沒有的,TapTap也有。
TapTap還打造了一個各地區(qū)的手游排行榜,國內(nèi)的如港臺,國外的如歐美日等,基本是引用了谷歌Play的數(shù)據(jù)。
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玩家對于游戲的評論,游戲廠商,尤其是國外的游戲廠商,知道嗎?
恐怕,大部分廠商是不知道的,甚至,TapTap是啥,那些廠商都沒聽說過。
畢竟,那時候的TapTap只是一個搬運性質(zhì)的整合平臺。
與同期的其他平臺相比,區(qū)別就是只提供原版安裝包,不提供盜版或修改版本。
之后一段時間,TapTap推廣很猛,比如在QQ空間打廣告,找一些UP主推廣等,廣告打的是鋪天蓋地。
用戶不斷增多,樹大招風,后來,就出事了。
2:廠商不在乎:
TapTap上面的大部分的國外游戲可是沒有過審的??!不僅如此,上面還有一些在歐美分級比較高的作品,如《孤膽車神:維加斯》等。

再比如《GTA》系列也有,但由于是付費游戲,又不提供盜版的下載,只能看,不能買,想要買,得跳轉谷歌。
TapTap為了讓用戶玩到這些游戲,煞費苦心,不僅提供了谷歌安裝器,甚至連“魔法”都提供。
因此,TapTap被停業(yè)整改三個月。
沒有過審的游戲,只能下架,失去了國外的廣大游戲陣容,TapTap打造手游版Steam的夢,也就破碎了。
這期間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很多“不和諧”的游戲下架了,但是游戲的廠商頁面還在。
由于用戶增多,有很多新人涌入,新人看到R星之類的廠商一個游戲也沒有,廠商評分卻有9.8分。
“這是個什么公司?分數(shù)是刷的吧?”于是,給出差評。
還有些人,因為心儀的游戲下架,痛罵TapTap。

但是當時,TapTap的名聲已經(jīng)打出去了。
“萌新三連”有時候會變成“萌新四連”。
“這是什么游戲?”
“手機能玩嗎?”
“TapTap怎么搜不到?”
“哪里下載?”

失去了國外游戲陣容之后,TapTap被迫轉型。
嘗試過多次失敗的轉型之后,漸漸的,TapTap成為了大中型廠商的“后花園”。
雖然我不完全認同這種說法,但是大中型廠商,尤其是大廠,對TapTap的評分是不在乎的。
至少,沒有想象中那么在乎。

就拿騰訊來說吧,騰訊有自己的下載渠道應用寶,QQ和微信也有自己的游戲中心。

除此之外,還有數(shù)不清的實驗性質(zhì)的中小型渠道。
QQ和微信的用戶數(shù)量是恐怖的,如果玩騰訊游戲,直接從QQ和微信下載就行了,為啥還要通過你TapTap?
更何況,還有各大手機應用商店以及下載渠道。
TapTap的同類平臺也許不多,但能打分的平臺,是多到數(shù)不清的。
因此,TapTap的用戶給游戲打再低的分,也不會對騰訊產(chǎn)生不良影響,能派幾個小編或客服去TapTap社區(qū)入駐一下就很給面子了,分數(shù)?分高了能多賺錢嗎?
相當多的高分游戲,是沒有低分游戲賺錢的。
大部分游戲公司做游戲,不是為了夢想,而是為了賺錢。

有一回,某大廠代理的某款游戲,TapTap4.6分。
這游戲宣傳很猛,廣告到處都是。
你猜廣告怎么寫的?
這廣告引用了TapTap的分數(shù),寫出了類似“玩家好評如潮,4.6分年度大作!”之類的廣告標語。
可是,TapTap是10分制啊!
對于廣告商來說,4.6分,也許比7分,甚至8分更有宣傳效果。
3:廠商不關心:
去掉大中型廠商,剩下的就是小廠商或個人開發(fā)者了。
這一群體在TapTap獨家、只指望TapTap維持生計的也有,但數(shù)量相當少。
為了更多的營收,有能力的小型開發(fā)商要盡量上架更多的平臺,從而達到推廣之目的。
一個TapTap的評分,也不是特別重要。
玩家提提建議還好,關鍵很多評論也得不到什么建議。
玩家能提出來的,開發(fā)者基本也能想到,因為玩家與開發(fā)者面臨的難題是不同的。
既然得不到有用的建議,為何還要改進呢?
沒能力的小型開發(fā)商破罐子破摔,如果是單人游戲,上架了就不再改動了,玩家評分多少,又與我何干呢?
其實有時候,一款游戲的鐵桿玩家,比廠商更在乎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