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觀光塔,烏市地標新疆第一觀光塔,自駕游新疆111


視頻在文末
中國最西北新疆自駕游的第26天,下午18點多漫步在新疆國際大巴扎,在二道橋清真寺旁邊,還有一座比高高的宣禮塔更高更粗的高塔,這便是新疆第一觀光塔,烏魯木齊的地標性建筑,高80米的國際大巴扎絲綢之路觀光塔。
絲綢之路觀光塔是由紅磚壘砌的圓柱塔,塔頂有兩層好像帽子一樣,估計應該是觀景平臺。
據(jù)說,塔在伊斯蘭建筑中起到空間的控制作用,其功能是通風?宣禮?嘹望?紀念心理上制高點追求等綜合需求。
新疆國際大巴扎中80米高的觀光塔是整體建筑群中必不可少的中心點。塔頂?shù)男螤罱梃b了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的卡梁塔,那是我國唐朝范圍內地方政權喀喇汗王朝建于1127年的重要建筑,其王朝的東都就是現(xiàn)在新疆的喀什。
從不同角度欣賞絲綢之路觀光塔,總感覺好像在哪見過,原來這塔身的建造工藝和圖案,與昨天參觀的吐魯番蘇公塔非常相似,所以會看上去會感覺特別的眼熟,蘇公塔不能進入更不能登頂,但今天這觀光塔是能上去的。
小朋友們很好奇,即使觀光塔門票要30塊錢,他們還是決定要上到塔頂去看看烏魯木齊的城市風景。
進入絲綢之路觀光塔,買好票,我們先進入電梯上到最頂層。印象中,觀光塔好像是六層,從頂層出來,是環(huán)形的走廊,墻壁上都是著名的克孜爾千佛洞的壁畫,沿著旋轉樓梯走下來,就是擺放著茶幾和沙發(fā),供游客休息和觀光的觀景平臺。
在這里透過玻璃窗,可以全方位無死角的欣賞,國際大巴扎周邊的城市景觀,烏魯木齊南城的景象盡收眼底。
雖然這是一座中國最西北最大的城市,但呈現(xiàn)在眼前的景象,卻并不是大西北給人們的貧窮落后的形象。烏魯木齊蒙古語意為優(yōu)美的牧場,曾經(jīng)是厄魯特蒙古的游牧地。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清朝在新疆駐軍開始大規(guī)模開發(fā),并將此地定名為烏魯木齊。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烏魯木齊城池擴建后,乾隆皇帝將擴展后的城池命名為迪化。
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設省,以迪化為省會,從此迪化成為新疆的政治中心。因迪化為啟迪教化之意。
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又改回烏魯木齊。
如今的烏魯木齊三面環(huán)山,東部是博格達山,西部和南部分別坐落著西山和天格爾山,北部則是平緩開闊的平原,在這座城市中生活著幾十個民族的居民,眾多少數(shù)民族不同的風俗,構成了如今的烏魯木齊獨特的中亞風情。
小朋友們在觀光平臺上轉了好幾圈欣賞不同角度的烏魯木齊,10分鐘之后,我們要沿著旋轉樓梯下樓了。絲綢之路觀光塔除了頂層觀景平臺,其他的樓層都有彩繪和展覽,展示著絲綢之路上經(jīng)典的歷史故事,散發(fā)出令人神往的濃郁的西域風情。
從觀光塔走下來又用了10分鐘的時間,當我們返回到國際大巴扎出入口的時候,似乎雨開始越下越大了,本來想去路對面的二道橋美食街,看來也去不了了,那趕緊回到車上,趕往酒店吧。
沒想到昨天在吐魯番感覺酷熱無比,今天來到下著雨的烏魯木齊,一下子冷了有10幾度,那在烏魯木齊的夜晚,小朋友們又有哪些活動,又會吃到什么樣的新疆美食呢?咱們下期繼續(x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