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鯨:深海孤獨的遨游,響亮沉重的呼吸

我相信文字是來自寫出它的人背后的那個時代,再近一點說,它是來自作者腳踩的那片土地、是曾出游的海域、是沒有人煙渺茫的叢林;或是去超市買柴米油鹽的路上、是和鄰居打招呼的瞬間、是在斑馬線上快速穿過的來來回回。文字所塑造的氛圍和意境不是由作者決定的,或者說,不應該由作者決定。無論走多么遠,它都決定于一個底色——你所經(jīng)歷的生活。
跟著潮流、跟著風頭走的寫作者是走不遠的,有時候一時的熱鬧,不值得效仿。寫作者是一個把自己留給個人,陶醉在個人的世界的人,只有這樣,他有時候才能留給世界,也會擁有更多的讀者,最后將文字所孕育的熱和愛達到巔峰。
莫言說:“偉大的作品,沒有必要像寵物一樣遍地打滾贏得準貴族的歡心,也沒有必要像鬃狗一樣歡群吠叫,它應該是鯨魚,在深海里,孤獨地遨游著,響亮而沉重地呼吸。”真正意義上的好作品,要離功利比較遠才好,既不為眼前的功也不為未來的利所誘惑,就是好好的寫自己、寫心靈、寫情感、寫個人對真理的熱愛。
如果以力量相比較,個人的力量和其文字的力量,是差出天地般的距離。我羨慕每一位作家,甚至嫉妒。那些躍然紙上的文字,一個錯覺,覺得它們仿佛曾活在這世上,而今隱居書中,不問世事,卻帶著直達內(nèi)心深處的穿透力,引領著我前行。
文字就是那個你喜歡去做的事情,它包含著你對這時代的熱烈,它是你覺著非常必要去做的事情,不求喝彩聲,不求很多的目光來關注它,它就那樣形成了,在一片長滿茅草高騰的荒野上,風一吹,飄向四面八方。
當年輕的作者們用略微稚嫩的文字記錄著他們的生活時,可能也無法想到,再過十年的他們再次翻看這些年輕的字體時,會有那么大的觸動。文字會改變,它可能變得毫無重量,細讀下去所有的文字都是趴著的;或者,它可能變得更不一樣,它們會站在比作者還高的位置,站的筆直,站在時代的盡頭。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經(jīng)歷著社會不斷轉型,文學形式發(fā)生著巨大變化,處在文明沖突和發(fā)展的十字路口,面對物欲橫流的經(jīng)濟大潮,被吞噬和屈服是常有的事情。縱然如此,也不乏有優(yōu)秀的青年作家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線當中,但是又很快消失了。這才不是大事,只要他們的文字還在,就不是什么大事。我們要把作者放回去,放進空氣懸蕩的游絲中,放進泥土氣息的大地里。將文字留下,留在這喧囂的世界里使喧囂不在,留在這崢嶸的歲月中使崢嶸往來。
十年飲瑟瑟之寒冰,難涼滿腔沸沸之熱血。如果你喜歡寫文字,無論出于什么原因一直堅持著,就該值得被人鼓勵一句,如果沒有人對你說你還不錯,那你就要對自己說一句:我很棒。希望有一天你的文字,慢慢蛻變成文學。用文學,繼續(xù)記錄著這個時代。
我很慶幸,自己奮不顧身的事情,是寫作。
?
作家不是一般的有個性,不是一般的有魅力,不是一般的有語言造詣,相對于自己的時代而言,他們也不該是一般的有見解。有時候他們跟時代的距離非常近,有時候又非常遙遠—他們簡直不是這個時代里的人,但又在這個時代里行走。他們好像是不知從何而來的使者,盡管滿身都掛帶著這個星球的塵埃。這就是作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張煒
?
?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倔強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