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立設計師品牌現狀與發(fā)展前景(從教育到市場)

以下的冷蕓時尚圈討論是就行業(yè)問題的討論及總結。這些分享屬于集體智慧的結晶。(它們并不代表冷蕓個人觀點)。希望通過此種方式能讓更多行業(yè)人士受益!
引言


課題:獨立設計師品牌-小而美的市場
參與:冷蕓時尚10群群友
時間:2021年4月3日
莊主:Melody-佛羅倫薩-服裝設計
莊主、跟莊副莊主簡介



1.市場概述
國內目前獨立設計品牌的市場份額不大,擁有充滿新鮮的活力與年輕的未來?,F下主要參與群體大部分來自90后海外歸國設計學生、國內設計專業(yè)以及在教育上打組合牌的年輕設計師,品牌通常采取訂貨會形式,將貨品批發(fā)給買手是設計師品牌的主要銷售模式。
2.了解途徑及購買渠道
關于獨立設計了解的途徑如下:
(1)時裝訂貨會(MODE,LABELHOOD,ONTIME等);
(2)時尚類自媒體總結;
(3)買手店/設計品牌集成店;
(4)造型師/造型師工作室(明星活動,雜志造型);
(5)淘寶(腔調,IFASHION等時尚類頻道推薦),一年一度的造物節(jié)(斷橋時裝秀)。

1.國內(東華/北服)
入學要求:藝術生???,按照文化與專業(yè)課成績綜合擇優(yōu)錄取。
優(yōu)勢1:在專業(yè)上的劃分更為細致,對想要在傳統中國文化領域下深耕的設計師優(yōu)勢更為明顯(例如傳承方向),課程設置中也會包含相關內容的學習,講座,實地參觀等。
優(yōu)勢2:國內本土教育下成長的設計師手繪功底扎實,理論基礎牢固。通過在一線城市的學習及整合擁有更接近中國市場的審美,了解城市周邊工廠加工及面料采購的信息,再加上人脈等資源的積累,為日后建立品牌提供了較為便利的開端。
劣勢:課程設置及教育不太重視思維引導,設計偏結果導向。
蕓友Eleven:
“國內的大學課程相對定式,和教育者(大學教師)的背景以及工作經驗有一定關系。國內的坐班教師企業(yè)經驗很少,寒暑假學校會要求老師去企業(yè)實習?!?br>
2.海外(英/美/日本/意大利/法國/比利時)
在海外,入學首先要求:雅思/小語種分數達標,按作品集與面試表現滾動錄取。
在不同國家,設計行業(yè)會各有側重:
英國:(UAL:CSM/LCF/CHELSEA,RCA,KINSTON…)較為自由的個人風格摸索。
美國:(PARSONS,FIT…)商業(yè)落地。
日本(文化服裝學院)制版縫紉要求苛刻。
意大利(MARANGONI,POLIMODA…)手工藝,設計偏高級成衣。
法國(IFM,ESMOD…)高級定制。
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皇家藝術學院)手繪+個人風格表達。
相比國內設計專業(yè),國外設計專業(yè)存在怎樣的優(yōu)劣勢?
優(yōu)勢1:設計風格及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多元文化的交流學習,寬泛的創(chuàng)作空間,國際化的平臺和資源。
優(yōu)勢2:課程設置相比國內更加聚焦專業(yè)本身,對動手能力的要求更高,作品項目的產出頻率更為密集。
劣勢1:對于手繪通用技能,專業(yè)軟件的系統學習要求較低,需要較強的學習與自驅力去推動項目進度。
劣勢2:與國內市場環(huán)境脫節(jié),設計容易叫好不叫座,需要時間調整摸索。
蕓友張婷婷:
“在國外訓練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時候,老師的教學方法一般分為幾個步驟呢?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會參與指導嗎?或者是會給一些修改建議什么的嗎?”
莊主:
“會給的,主要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本科建議會相對比較直接,研究生則需要培養(yǎng)更加成熟的自我思辨意識?!?br>
蕓友大璇:
“我們學校(江大)的一些教授有自己的工作室,會和企業(yè)簽訂合同提供服裝設計,主要是研究生能接觸到。本科也是學習基礎工藝流程,設計思路不太看重?!?br>
蕓友Joan:
“北服老師會帶學生去參觀工廠,還有學習一些比如皮草什么的制作方法。不過現在因為有越來越多新老師進來了,新的老師全是國外留學回來,有一部分也有企業(yè)工作經驗。對專業(yè)課程要求,教導方法越來越像國外。會有一些國外交換項目,一般時長在1年左右?!?br>
蕓友張佳琪:
“未來是不是在國外學服裝設計更好一些?更有優(yōu)勢呢?”
莊主:
“這一點也要看專業(yè)方向。如果是學習傳統服飾的話本土土壤更好,但也可以采取組合拳教育模式。例如本科國內,研究生海外進修/交換?!?br>
蕓友大璇:
“國內院校很多非遺的項目可以接觸到?!?br>
蕓友Eleven:
“教育的順序有時候也不一樣。我接觸的(國內)大家先選定方向,在方向內再去各種做,國外是先去各種做,再選適合自己的方向?!?br>
蕓友Bella:
”我聽過一句話 國內目前沒有時尚行業(yè),只有服裝行業(yè)。想問問莊主怎么看待這種說法?還是說會因地域不一樣呢?”
蕓友Darren:
“我覺得可能國內偏應用直接就業(yè)的會比較多,深入的研究會比較少,因為我們都是偏就業(yè)型的?!?br>
蕓友Bella:
“這會促進西方審美的引進嗎?如果大眾不買單這種教育就無法有效應用?!?br>
莊主:
“國內確實是以應用為主。國內企業(yè)更講究效率和產出頻率,所以在高強度節(jié)奏的工業(yè)化進程中不得不壓縮設計時間。國外大多數小眾品牌更講究“慢時尚”的概念,會為了好的設計結果有意延長創(chuàng)作過程。但弊端就是確實會有很多有才華的設計師因為缺乏商業(yè)理論(過于追求理想化/藝術表達)導致品牌經營狀況岌岌可危。這也是海外留學生回國發(fā)展的痛點之一?!?br>
蕓友媛媛:
“為什么不尋找一些商業(yè)的合伙人呢?”
蕓友大璇:
“就我身邊來看,不是設計出身的老板不愿意花太多錢在自主研發(fā)上,因為風險大。”
蕓友Lucy:
“而且考慮到市場情況,很多時候商業(yè)合伙人也會限制創(chuàng)意?!?br>

1.上海
(1)設計師創(chuàng)立品牌工作室的多數選擇,年輕開放的城市氛圍,貼近國際的視野。
(2)上海時裝周的品牌推動與曝光露出,以及相對完善的showroom體系為新品牌提供源源不斷的機會。
(3)一線城市擁有相較其他城市更多的年輕高消費群體。面對國產品牌的接納與設計認可,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使得獨立設計品牌逐步替代部分傳統品牌,從而獲得更多被消費的機會。
2.廣州/深圳
中國傳統女裝品牌聚集地,“服裝之都”,擁有大型的批發(fā)及面料市場。如:廣州中大面輔料批發(fā)市場 深圳金暉南油時裝中心。
(1)前者為設計專業(yè)學生/品牌方提供了全面前沿的面料信息與直接的采購途徑。
(2)同時背靠市場的穩(wěn)定名聲,自周邊發(fā)展出一系列加工資源,便于初創(chuàng)者詢問調查,為后期合作提供便利。
(3)后者在眾人熟知的“南油復刻”的灰色名聲下,獨立設計勢力的堅持和存在反而提供給原創(chuàng)更寬廣的未來發(fā)展前景,較為熟知的品牌如DAMO WANG,DEL CHEN。
3.廈門
(1)遠離北京與上海,四季不分明,顧客重視舒適度大于時髦度。
(2)有著閑適的文藝氣息,頗受游客青睞的“小清新文化”孕育出一批選擇在此扎根的設計師。
(3)海港優(yōu)勢,寶姿,卓雅等大型品牌的基地建立衍生出一系列制衣資源,無形為設計師提供便利。
(4)大學城,沒有專業(yè)的時裝學院,競爭關系較少,年輕文化流行,充滿活力。
4.杭州(淘寶電商品牌)
(1)網紅城市的發(fā)展為平價設計品牌孕育出一片獨特的創(chuàng)作土壤(自媒體,攝影基地),同時吸引年輕創(chuàng)業(yè)群體的加入。
(2)服裝加工廠聚集地,擁有較其他城市而言更多的相關資源。
(3)《中國城市數字治理報道(2020)》顯示,杭州超越北上廣深,數字治理綜合指數全國第一,信息經濟發(fā)展繁榮。
(4)相較于一線城市較低的租房壓力,為辦公場地的選擇提供更多可能性。
(5)交通的便利縮短了與一線城市的往來距離。
5.海外(獨立工作室)
(1)西方時尚產業(yè)相對成熟,扶持機制完善。
(2)有不少海外背景設計師依賴當地的資源及市場選擇創(chuàng)業(yè),其中倫敦比例占比最高(時尚產業(yè)的先鋒地位以及對創(chuàng)意人才的扶持計劃(如PSW簽證及一系列創(chuàng)業(yè)政策優(yōu)惠)。
蕓友栗子:
“我補充一下在杭州,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有補貼而且不受地域限制,辦公場地都有扶持,上海要上海戶口和大部分都是高精尖項目。”
蕓友Eleven:
“政府給畢業(yè)大學生的補貼不比杭州差。因為我在杭州了解過,政府有專門扶持設計師的計劃?!?br>
蕓友Eleven:
“深圳也有相應的創(chuàng)業(yè)補貼。蘇州那邊創(chuàng)業(yè)的話,團隊內有碩士/博士,補貼差距很大?!?br>
蕓友Darren:
“目前我們這里主要是外貿創(chuàng)業(yè)有政策,人才型政策主要對理工科?!?br>
在很多超一線或新一線城市,對于畢業(yè)生或者相關專業(yè)的人才都有相應的政策和補貼,作為創(chuàng)業(yè)者或者應屆生可以去做深入的了解。

1.中國風/新中式
Samuel Guì Yang(圣馬丁)
Ms Min(倫時)
Marrknull(北服/央美)
M essential(天美/倫藝)
2.百變少女
Shushutong(倫時)
Marchen(圣馬?。?br>XiaoLi(倫時,皇藝)
MingMa(圣馬丁)
3.浪漫主義
Renlisu(倫時)
Yuhanwang(清華大學,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圣馬?。?br>Susanfang(圣馬丁)
Caroline hu(圣馬丁,帕森斯)
4.先鋒工匠
Peng Tai(倫時)
Uma Wang(東華大學,圣馬?。?br>MUTEDANCE
Phaédo(川美,圣馬丁,安特衛(wèi)普)
5.都市簡約
Yirantian(倫時)
Short Sentence(東華,帕森斯)
YiFangWan(圣馬?。?br>Junweilin(倫時)
6.復古趣味
Motoguo(RAFFLES)
Angus Chiang(臺灣實踐大學)
Bronze Lucia
WeancheAm(東華大學,米蘭DOMUS,NABA)
7.針織
ZI II CI IEN(倫時)
Swaying(皇藝)
Rui(帕森斯)
PH5(帕森斯)
8.高定
夏姿陳
勞倫斯.許
Grace Chen
郭培
9.未來感
Didu
Windowsen
Robert Wun
Annakiki
蕓友Darren:
“為何針織單獨分出品類,是因為近年的流行趨勢原因嗎?”
蕓友Bena:
“有專門做針織品類的品牌?!?br>
蕓友栗子:
“我身邊有個美國設計師,就只做針織,獨立品牌?!?br>
蕓友戴娟娟:
“怎么定義一個品牌是不是原創(chuàng)品牌,如果有其他品牌的影子呢?”
蕓友Amon:
“風格是很容易受到影響的,嚴格意義上講,不能說風格相似就是抄襲?!?br>
蕓友Eric:
“有其他品牌的影子很正常,哪怕是麥昆最開始也是風格很靠近某位大師 (有讀過相關文章報道,現在沒找到)。自我的風格、品牌的DNA是需要日積月累慢慢打磨出來的。”
蕓友Eleven:
“我個人覺得:品牌要講出自己的故事,原創(chuàng)也是如此。

1.中國風/新中式
(1)麥肯錫在《“雙擊”中國消費者》中指出:在同等性價比下,62%的中國消費者更偏向選擇本土品牌。
(2)在本土設計師品牌擁有充足的受眾和市場的前提下,疫情使得國內消費內循環(huán),從而帶來更大的市場潛力以及提供給消費者更深入的了解機會,同時也倒逼部分主攻海外市場的新銳品牌更多地去了解國內消費者和市場環(huán)境。
(3)疫情后消費市場回暖,催生后疫情時代消費的爆發(fā)增長。
(4)千禧一代(年齡在20~34歲)是推動獨立設計師品牌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相對海外設計師,中國設計師更懂得如何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貼合當代年輕文化的設計更易贏得Z時代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5)民族自信與認同感的增強讓顧客和市場逐漸開始支持“中國創(chuàng)造”。
(6)留學熱潮下將會誕生越來越多的設計品牌,審美和高水平的要求將會在競爭與消費者的審視下逐步提升,從而加速國內設計品牌市場的成長。
(7)服裝集團及生產商的扶持,如晨風集團專為獨立設計師開設小單生產線,解決其在供應鏈上的擔憂。
(8)成熟平臺的機會提供:連卡佛“call out”,蕾虎(新銳設計師扶持),Fashion east等。
(9)買手店線上渠道的搭建為年輕消費者提供便利(微信社群/小程序/淘寶線上買手店同步/天貓旗艦店)。
(10)各類創(chuàng)意集市的開展為資金不足的創(chuàng)作者提供銷售渠道以及與相關領域愛好者/潛在客戶認識的平臺,同時社交媒體的發(fā)達使新品牌擁有更多被看見的可能。
2.發(fā)展的機遇與平臺
(1)疫情穩(wěn)定后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不斷進行產品的創(chuàng)新,迭代及風格穩(wěn)固(建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2)新設計師品牌往往容易在市場中迷失方向,把握不住審美與適用的平衡點,相對海外發(fā)展較為成熟的設計品牌而言暫有劣勢,也會因對產業(yè)鏈的陌生與磨合拉長試錯周期。
(3)許多新銳設計風格夸張,難以把控工業(yè)化生產的落地可能,因此會遇到工藝復雜,版型特殊等問題,導致生產成本高,無法大批量規(guī)模生產,資金無法回籠,品牌夭折,錯失發(fā)展與市場競爭機會。
3.電商vs實體
線上線下結合:
(1)電商無法完全取代實體購物的沉浸體驗與專業(yè)服務需求。
(2)伴隨著中國零售業(yè)的不斷更迭,買手店也逐漸呈現出更加多元的商業(yè)模式。例如傳統意義里的設計師集合店/買手店多選址于街邊,隨著用戶需求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店鋪選擇同時發(fā)展微信小程序以及淘寶線上店的業(yè)務,通過線上產品的羅列與視覺呈現,方便用戶更加便捷地購買。
(3)而買手店的實體業(yè)務也更傾向于體驗式的“種草”:如店內直播試穿搭配,櫥窗Pop up展覽,買手店與設計師品牌的限定獨家合作,甜品店/下午茶的結合…
(4)豐富店鋪視覺形式的同時也吸引更多顧客前去打卡體驗,擴大社交媒體宣傳,從而實現銷量增長,顧客粘性提升。
莊主總結
一、獨立設計品牌簡析
1.市場概述
2.了解途徑及購買渠道
?時裝訂貨會(Mode,Labelhood,Ontime等)
?時尚類自媒體總結
?買手店/設計品牌集成店
?造型師/造型師工作室(明星活動,雜志造型)
?淘寶(腔調,IFashion等時尚類頻道推薦),一年一度的造物節(jié)(斷橋時裝秀)
二、主要參與者教育背景及特色
1.國內(東華/北服)入學要求:藝術生???,按照文化與專業(yè)課成績綜合擇優(yōu)錄取。優(yōu)勢在于專業(yè)劃分細致,在傳統文化領域深耕;功底基礎扎實,接近國內市場審美,有國內供應鏈優(yōu)勢。劣勢在于課程設置及教育不太重視思維引導,設計偏結果導向。
2.海外(英/美/日本/意大利/法國/比利時)入學要求:雅思/小語種分數達標,按作品集與面試表現滾動錄取。不同國家的設計專業(yè)各有側重。
優(yōu)勢:設計風格及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多元和寬泛的學習環(huán)境以及國家化的平臺和資源。強調動手能力和作品的產出。
劣勢:對于手繪通用技能,專業(yè)軟件的系統學習要求較低,與國內市場環(huán)境脫節(jié)。
三、中國獨設品牌地區(qū)分布
列舉了各地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和發(fā)展優(yōu)勢。
四、獨立設計風格分類及品牌代表
1.中國風/新中式:Samuel Guì Yang、Ms Min等。
2.百變少女:Shushutong、Marchen等。
3.浪漫主義:Renlisu、Yuhanwang等。
4.先鋒工匠:Peng Tai、Uma Wang等。
5.都市簡約:yirantian、short sentence等。
6.復古趣味:Motoguo(RAFFLES)、Angus Chiang等。
7.針織:ZI II CI IEN、Swaying等。
8.高定:夏姿陳、勞倫斯.許、Grace Chen、郭培等。
9.未來感:Didu、Windowsen等。
五、國產設計品牌的未來
1.發(fā)展的機遇與平臺。
2.與海外市場的競爭。
3.電商vs實體。
文字整理: 張懷楷
審核 : Cherika Chen
版式設計:Alex Li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