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張遷碑》風(fēng)格生動的奧秘,字形該如何奇正配合∣在股肱數(shù)


一、在

二、股肱

《張遷》這塊碑,它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優(yōu)點是用筆靈活多變,結(jié)字不拘一格。比如“股、”“肱”這兩個字,“股”字橫平豎直,擺得比較正。

而“肱”字,我們把它的兩部分拆來開看,各自都存在重心不穩(wěn)定的情況,左右兩部分各自向外側(cè)傾倒:

它們都需要借勢于對方,才能最終保證這個字的整體平衡。

如果一幅作品中所有的字都寫得像“股”字一樣四平八穩(wěn),那么這個作品會顯得死氣沉沉,非常呆板;但若都像“肱”字這樣傾而不倒,作品的整體感觀又會變得太雜亂。
奇、正配合,交相輝映,才是一幅作品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
三、數(shù)

“數(shù)”字比較奇特的就是上圖中我用紅筆圈出的這個結(jié)構(gòu)。我們來對比一下其他漢碑中的字形:

上圖中的三個“數(shù)”字從左到右依次選自《石門頌》、《好大王碑》和《西狹頌》。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聲符“婁”都寫得很整齊,上下等寬——打個不很恰當(dāng)?shù)谋确?,就像一個女人,她是直筒式的身材,沒有腰身。
跟這三個字不同的是,《張遷碑》寫“數(shù)”字,聲符“婁”從上寫到下,是一張一弛有節(jié)奏變化的:

寫成這個結(jié)構(gòu)布局的關(guān)鍵,就是“婁”中那個類似于“冖”的字形,左右兩點要內(nèi)扣,不能像上面三塊漢碑那樣照篆書的遺意寫做外擴(kuò)的形態(tài)。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張遷碑&晉公子原創(chuàng)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