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臺全域風空調量產下線,云米領跑舒適空調新十年
2021年5月18日,云米首套AI全域風空調Space正式量產下線,作為空調行業(yè)的新物種,云米AI全域風空調Space E自登陸小米有品眾籌以來,預約量已經突破1000臺。而云米空調,也憑借來對氣流和風感的創(chuàng)新黑科技為用戶打造出一系列可以“舒適十年”的旗艦爆款。在新能效落地、原材料上漲的當下,一舉成為舒適性空調的“代言人”,并以上下左右、四面送風的創(chuàng)新風感技術解決了傳統(tǒng)空調始終存在的痛點。

打破記錄,云米全域風舒適性接近滿分
在經歷產品庫存高筑、國內需求萎縮、用戶消費轉變、新能效標準落地、原材料價格上漲等種種變化之后,空調產業(yè)也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在這新舊時代交替的節(jié)點上,空調市場的主推產品承載著用戶需求以舊換新的重大任務,對一用就是十年的空調而言,舒適性成為了空調產業(yè)的新風口。從行業(yè)主流品牌開始強調空調舒適度的趨勢來看,“風感與氣流”技術的創(chuàng)新正成為空調產業(yè)的發(fā)展趨勢,無感柔風、智慧柔風、無風感等技術層出不窮,但市場依然缺乏顛覆性的空調產品。

作為全屋互聯網家電的開創(chuàng)者,在陸續(xù)打造了云米空調Navi 2除菌版、云米空調Milano2語音版之后,云米空調推出了2021年的創(chuàng)新旗艦AI全域風空調Space E,作為AI全域風系列的首款新品,Space E改善的不僅是用戶痛點,更是從底層邏輯顛覆了傳統(tǒng)空調對氣流與風感的應用,從多維度進行顛覆創(chuàng)新,從而為用戶打造出第一款舒適性空調。

更重要的是,這款AI全域風空調已接近滿分(4.96分)的性能打破了空調舒適性記錄。這一切傲人的成果背后,是由曾在戴森從事氣流研發(fā)十余年的空氣動力學專家YC Lim(馬來西亞)耗時4年傾力打造的全域風,上下左右,四面送風,為用戶帶來滿分的舒適體驗。它不僅性能強勁,外觀也顛覆傳統(tǒng),由國際知名設計師Matt Arquette操刀設計,它會是你家值得炫耀的藝術品。
滿足需求,舒適空調引領產業(yè)新十年
4.96分意味著什么?絕不僅僅是引領了舒適空調產業(yè)的升級,更是讓消費者了解到了什么才算是舒適空調以及如何選擇舒適空調。長期以來,眾多消費者反映在空調使用過程中,特別容易出現 “空調病”、 “口干舌燥”等糟糕的體驗。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室內外溫差大、室內空氣過于干燥、空氣流動差等,從而導致人體舒適度下降,引發(fā)呼吸道、腸胃、四肢關節(jié)等方面的疾病。加之空調內機或室內細菌繁殖,進一步加劇“空調病”。

為此,云米從“氣流與風感”入手,通過四大創(chuàng)新,極大地改善了制冷制熱的舒適性,同時摒棄傳統(tǒng)的擋風板方案。首先是水平氣流,根據熱氣往上、冷氣下沉的物理原理,云米將冷氣水平送出,而后沿屋頂下沉;冷從天降,均勻灑落,制冷強勁但不直吹用戶,站在空調下方也不會感受到不適。第二種是四面環(huán)形氣流,與傳統(tǒng)柔風技術難以實現溫場均勻相比,云米全域風可以做到上下左右四面送風,用戶體感無風,冷氣卻能持續(xù)浸透。第三種為垂直氣流,針對傳統(tǒng)空調制熱舒適性不佳,熱風直吹易造成干燥、熱氣向上聚集在屋頂導致下層空間手腳冰涼等痛點,云米AI全域風空調利用垂直氣流,讓暖氣沿地面升起,給用戶地暖般的體驗。第四種為動態(tài)混合氣流,針對傳統(tǒng)空調上下擺風角度有限,氣流攪動不夠充分,開機制冷降溫時間長的痛點,云米將空調上下擺風角度提升到60°,從而提升降溫速度。
在能效方面,云米AI全域風空調Space-E APF值5.26,省電29%。值得一提的是,云米AI全域風空調Space-E升級AI遠場語音,擁有5米的識別距離,識別率達到97%,支持連續(xù)指令識別,無需外接語音音箱。實際上,為了將舒適度提升到極致,云米經歷了上千次的空氣動力仿真和上百次的氣流系統(tǒng)迭代,申請了67項專利技術,才最終打造出這款具備革命意義的全域風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