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學院2022年設計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信息詳解
該文章整理的信息適用于藝術設計類考生,以及跨考藝術設計專業(yè)的考生。
1. 北京印刷學院簡介
2. 報考條件
3. 2022招生專業(yè)目錄
4. 參考書目及考試題型
5. 考試大綱
6. 學制、學費及獎助學金
7. 聯(lián)系方式
8.請您聯(lián)系?@合一設計教育
Part 1
學校概況

學校頭銜:國內(nèi)唯一專門為出版?zhèn)髅饺a(chǎn)業(yè)鏈培養(yǎng)人才的全日制高水平特色型高等院校,被譽為業(yè)界名校。
考研難度:★★★★
設計藝術學院:現(xiàn)有4個本科專業(yè)(視覺傳達設計、繪畫、工業(yè)設計、藝術與科技),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設計學、美術學、藝術學理論),一個藝術設計專業(yè)碩士授權點,并具有接收美術學、設計藝術學博士后資格。
新媒體學院:擁有設計學、美術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數(shù)字媒體藝術、影視動漫藝術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Part 2
報考條件
考生必須符合下列學歷等條件之一:
1.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yè)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yè)生)及自學考試和網(wǎng)絡教育屆時可畢業(yè)本科生??忌浫‘斈耆雽W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yè)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yè)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yè)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yè)后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在畢業(yè)后完成與所報專業(yè)相同或相近的本科主干課程4—6門的學習(須提供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成績單),按本科畢業(yè)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jié)業(yè)生,按本科畢業(yè)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yǎng)單位同意。
我校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報考條件同上。
Part 3
2022招生專業(yè)目錄
設計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




Part 4
參考書目及考試題型
設計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
130100藝術學理論
中外藝術史
考試題型:
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等題型
參考書目:
1. 賀西林,趙力.中國美術史簡編(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外國美術簡史(彩 插增訂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
3. 李江. 中國設計史綱.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
4. 張夫也. 外國設計史.桂林: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
藝術概論
考試題型:
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等題型
參考書目:
王宏建.藝術概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130500設計學
設計理論
考試題型:
名詞解釋、簡答、論述等題型
參考書目:
[1] 尹定邦.設計學概論(第三版).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
[2] 李江. 中國設計史綱.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
[3] 張夫也. 外國設計史.桂林: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
[4] 張夫也. 世界現(xiàn)代設計簡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
設計實踐
考試時間:3小時
考試紙張:A3大小
135108藝術設計
藝術基礎理論
考試題型:
名詞解釋、簡答、論述等題型
參考書目:
[1] 尹定邦.設計學概論(第三版).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
[2] 賀西林,趙力.中國美術史簡編(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外國美術簡史(彩插增訂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
設計實踐同上
Part 5
考試大綱
設計藝術學院、新媒體學院
130100藝術學理論
中外藝術史
第一部分 中外美術史
一、 中國美術史
第一章 史前美術
一、舊石器時代美術
美術的起源、美術的早期形態(tài)
二、新石器時代雕塑
陶塑、石雕、玉雕、骨牙雕
三、新石器時代繪畫
彩陶裝飾畫、巖畫
四、新石器時代工藝
陶器、石器與玉器、其他工藝
五、新石器時代建筑
第二章 夏商周美術
一、青銅器
二里頭文化青銅器、商代青銅器、西周青銅器、春秋戰(zhàn)國青銅器
二、雕塑
青銅雕塑、石雕、玉雕、陶塑、漆木雕
三、 繪畫
帛畫、漆畫
四、書法
五、工藝
陶器、玉器、漆器、其他工藝
六、建筑
第三章 秦漢美術
一、雕塑
陶塑、石雕、玉雕、青銅雕塑、木雕
二、繪畫
帛畫、宮殿壁畫、墓室壁畫、裝飾畫
三、畫像石與畫像磚
畫像石、畫像磚
四、書法
秦代書法、漢代書法
五、工藝
青銅器、陶瓷器、玉器、漆器、織繡、金銀器
六、建筑
第四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美術
一、繪畫
墓室壁畫、石窟壁畫、漆畫、畫家與傳世作品、畫史畫論
二、雕塑
陵墓雕塑、石窟雕塑、寺院雕塑
三、畫像磚與畫像石
畫像磚、畫像石
四、書法
三國西晉書法、東晉書法、南北朝書法
五、工藝
瓷器、織繡、其他工藝品
六、建筑
第五章 隋唐五代美術
一、繪畫
墓室壁畫、石窟壁畫、寺觀壁畫、版畫、畫家與傳世作品、畫史畫論
二、雕塑
陵墓雕塑、石窟雕塑、寺觀雕塑
三、書法
隋代書法、唐代書法、五代書法
四、工藝
陶瓷器、金銀器、織繡、其他工藝
五、建筑
第六章 宋遼金元美術
一、繪畫
畫家與傳世作品、壁畫與版畫、畫學論著
二、書法
宋代書法、遼金元書法
三、 建筑與雕塑
建筑、雕塑
四、工藝美術
陶瓷、染織、漆器、牙玉、金屬、其他工藝
第七章 明清美術
一、繪畫
畫家、畫派與傳世作品、壁畫、版畫、年畫、畫學論著
二、書法
明代書法、清代書法
三、建筑與雕塑
建筑、雕塑
四、工藝美術
陶瓷、織繡印染、漆器、玉器與金屬工藝、家具與其他
第八章 近現(xiàn)代美術
一、中國畫
“海派”“嶺南畫派”
二、西畫
西畫東漸、留學生與西畫引入、新興的美術教育
三、版畫、連環(huán)畫、漫畫及年畫
美術出版物的出現(xiàn)與早期連環(huán)畫、漫畫的創(chuàng)作、月份牌畫與商業(yè)廣告畫、新興版畫運動與諷刺漫畫
四、美術領域的思想論爭
“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畫革新論爭、西畫領域的兩次論戰(zhàn)
五、書法
六、建筑
七、現(xiàn)代雕塑與工藝美術
二、外國美術史
第一章 原始、古代美術
原始美術、古代埃及美術、愛琴美術、古代希臘美術、古代羅馬美術
第二章 歐洲中世紀美術
早期基督教美術、拜占庭美術、蠻族藝術和加洛林文藝復興、羅馬式美術、哥特式美術
第三章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德國文藝復興美術、西班牙文藝復興美術、法國文藝復興美術
第四章 17、18世紀歐洲美術
17-18世紀意大利美術、17世紀佛蘭德斯美術、17世紀荷蘭美術、17-18世紀西班牙美術、17-18世紀法國美術
第五章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
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批判現(xiàn)實主義、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19與20世紀初的法國雕塑、19世紀德國美術、19世紀瑞典、丹麥、比利時美術、18-19世紀英國美術、19世紀美國美術、18-19世紀俄羅斯美術、19世紀東歐諸國繪畫
第六章20世紀美術
西方美術、蘇聯(lián)美術
第七章 亞洲美術
伊朗、印度、東南亞、日本、朝鮮
第八章 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術
非洲黑人美術、拉丁美洲古代美術
第二部分 中外設計史
一、 中國設計史
第1章 原始時期的設計
工具、陶器、住宅、紡織與飾品
第2章 夏、商、西周時期的設計
青銅器、陶器、家具與交通工具、染織與服飾
第3章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設計
金屬器具、陶瓷、染織服飾、用具、先秦時期的設計思想
第4章 秦漢時期的設計
實用器具、陶瓷、染織服飾、家具、交通工具
第5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設計
陶瓷、染織與服飾、家具、建筑、交通工具
第6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設計
陶瓷、金銀器與漆器、染織服飾、印刷與裝幀、早期設計管理
第7章 兩宋時期的設計
陶瓷、印刷與商業(yè)美術、染織服飾、家具、器具
第8章 遼夏金元時期的設計
陶瓷、染織服飾、金屬器具、印刷與商業(yè)美術
第9章 明清時期的設計
陶瓷、染織服飾、環(huán)境設計、平面設計、設計文獻與設計思想
第10章 近現(xiàn)代時期的設計
工業(yè)設計、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服飾設計、平面設計、設計組織和設計展會、設計教育
二、 外國設計史
第一章 原始時期的人類早期造物活動
生產(chǎn)工具、陶器、服飾
第二章 古代大洋洲的設計
三大群島、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設計、新西蘭毛利人的設計
第三章 古代美洲的設計
北美洲的設計、古代拉丁美洲的設計
第四章 古代非洲的設計
諾克文化、薩奧文化、伊費文化、貝寧文化、扎伊爾、馬里、象牙海岸
第五章 古代埃及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六章 古代兩河流域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器物設計
第七章 古代波斯的設計
建筑設計、器物設計、染織與服飾設計
第八章 古代印度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服裝設計
第九章 古代伊斯蘭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平面設計、器物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章 古代日本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園林設計、器物設計、染織服裝設計
第十一章 古代地中海地區(qū)的設計
腓尼基、塞浦路斯、安納托利亞、基克拉迪斯群島、愛琴文化的設計
第十二章 古代希臘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家具設計、陶器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三章 埃特魯里亞與古代羅馬的設計
建筑設計、家具設計、器物設計、服裝設計
第十四章 拜占庭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五章 中世紀時期的設計
建筑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六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設計
建筑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七章 巴洛克時期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八章 羅可可時期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九章 新古典主義時期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二十章 近代歐洲的設計
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新藝術運動、裝飾藝術運動
第二十一章 20世紀初歐洲的設計
德意志工業(yè)同盟、荷蘭風格派、蘇聯(lián)構(gòu)成主義設計運動、包豪斯
第二十二章 20世紀中后期歐美及亞洲的設計
德國、美國、意大利、日本、英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
第二十三章 20世紀后期的歐美現(xiàn)代的設計
波普設計風格、意大利的“反設計”運動、現(xiàn)代主義之后的設計
藝術概論
第一章 藝術本質(zhì)論
一、藝術的社會本質(zhì)
1、藝術在社會中的位置
2、藝術與社會生活
3、藝術與社會生產(chǎn)
二、藝術的認識本質(zhì)
1、藝術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2、藝術用形象反映世界
3、藝術反映世界的真實性
三、藝術的審美本質(zhì)
1、藝術與美的關系
2、藝術的審美本質(zhì)
3、情感在藝術中的作用與地位
第二章 藝術門類論
一、藝術的分類
1、藝術門類的多樣性;
2、藝術門類的劃分。
二、藝術的主要門類
1、美術
2、音樂
3、舞蹈
4、戲劇
5、攝影
6、電影與電視
7、文學
8、建筑與園林
9、其他藝術門類
三、各門藝術之間的關系
1、各種藝術的相互關系
2、藝術在分化與綜合中發(fā)展
第三章 藝術發(fā)展論
一、藝術的發(fā)生
1、歷史上關于藝術發(fā)生的幾種主要理論
2、藝術發(fā)生的根本動力
3、藝術發(fā)生的歷史過程
二、藝術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1、歷史上對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
2、藝術發(fā)展的他律性
3、藝術發(fā)展的自律性
三、藝術的世界性與民族性
1、世界各民族藝術的多元存在
2、各民族藝術相互影響與融合
3、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關系
第四章 藝術創(chuàng)作論
一、創(chuàng)作主體——藝術家
1、藝術家與社會
2、藝術家的主體性
3、藝術家的修養(yǎng)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二、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
1、藝術體驗
2、藝術構(gòu)思
3、藝術表現(xiàn)
三、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心理和思維活動
1、形象思維與藝術思維
2、意識與無意識
3、靈感
4、形象思維及其邏輯規(guī)律
5、藝術思維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互轉(zhuǎn)化的特殊規(guī)律
四、藝術的創(chuàng)作方法與流派、思潮
1、藝術的創(chuàng)作方法
2、藝術流派與藝術思潮
第五章 藝術作品論
一、藝術作品的構(gòu)成因素
1、藝術作品內(nèi)容與形式的辯證認識
2、藝術作品的內(nèi)容
3、藝術作品的形式
4、藝術作品的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系
二、藝術作品的相關屬性
1、藝術作品的意蘊、意境與風格
2、藝術作品的格調(diào)與品位
3、藝術作品的商品屬性
三、藝術作品的藝術美
1、藝術美的根源
2、藝術美的條件
3、藝術美的特征
第六章 藝術接受論
一、藝術接受的性質(zhì)與社會環(huán)節(jié)
1、藝術接受的性質(zhì)與特征
2、藝術接受的社會環(huán)境與環(huán)節(jié)
3、藝術接受與藝術批評
二、藝術接受與藝術欣賞
1、藝術欣賞的性質(zhì)與特征
2、藝術接受與藝術欣賞的過程
3、藝術欣賞的共鳴現(xiàn)象和共同美感
三、藝術的審美教育
1、藝術的社會功能
2、藝術的審美教育
3、藝術審美教育的意義
130500設計學
設計理論
第一部分 設計概論
第1章 設計學的研究范圍及現(xiàn)狀
一、設計學的研究范圍
設計史、設計理論、設計批評
二、設計學研究的現(xiàn)狀
對當代西方設計思潮的一般看法、中國古代設計思想概述
第2章 設計的多重特征
一、設計與藝術
設計的藝術淵源、設計的藝術指向、設計中的藝術手法、藝術對設計的影響
二、設計與科學技術
科技進步對設計的影響、科學理論與設計、作為科技商品化載體的設計
三、設計與經(jīng)濟
設計與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劃的關系、作為產(chǎn)品附加值的設計、作為經(jīng)濟體管理手段的設計、生產(chǎn)和消費中的設計。
第5章 設計的現(xiàn)代分類
一、視覺傳達設計
概念、構(gòu)成要素、領域
二、產(chǎn)品設計
概念、基本要素、基本要求、分類
三、環(huán)境設計
概念、類型
第6章 設計師
一、設計師的歷史演變
工匠、美術家兼設計師、專業(yè)設計師
二、設計師的知識技能要求
藝術與設計知識技能、自然與社會學科知識技能
三、設計師的類型
橫向分類、縱向分類
四、設計師的社會職責
服務意識、倫理道德意識
第7章 設計批評
一、設計批評的對象及其主體
兩者的范圍與特征、批評主體的多元身份
二、設計批評的標準
設計評價體系的參照標準、設計批評標準的歷時性
三、設計批評的特殊方式
博覽會模式、集團批評
四、設計批評的理論
設計批評理論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設計批評理論的多元化
第二部分 設計史
一、 中國設計史
第1章 原始時期的設計
工具、陶器、住宅、紡織與飾品
第2章 夏、商、西周時期的設計
青銅器、陶器、家具與交通工具、染織與服飾
第3章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設計
金屬器具、陶瓷、染織服飾、用具、先秦時期的設計思想
第4章 秦漢時期的設計
實用器具、陶瓷、染織服飾、家具、交通工具
第5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設計
陶瓷、染織與服飾、家具、建筑、交通工具
第6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設計
陶瓷、金銀器與漆器、染織服飾、印刷與裝幀、早期設計管理
第7章 兩宋時期的設計
陶瓷、印刷與商業(yè)美術、染織服飾、家具、器具
第8章 遼夏金元時期的設計
陶瓷、染織服飾、金屬器具、印刷與商業(yè)美術
第9章 明清時期的設計
陶瓷、染織服飾、環(huán)境設計、平面設計、設計文獻與設計思想
第10章 近現(xiàn)代時期的設計
工業(yè)設計、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服飾設計、平面設計、設計組織和設計展會、設計教育
二、外國古代設計史
第一章 原始時期的人類早期造物活動
生產(chǎn)工具、陶器、服飾
第二章 古代大洋洲的設計
三大群島、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設計、新西蘭毛利人的設計
第三章 古代美洲的設計
北美洲的設計、古代拉丁美洲的設計
第四章 古代非洲的設計
諾克文化、薩奧文化、伊費文化、貝寧文化、扎伊爾、馬里、象牙海岸
第五章 古代埃及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六章 古代兩河流域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器物設計
第七章 古代波斯的設計
建筑設計、器物設計、染織與服飾設計
第八章 古代印度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服裝設計
第九章 古代伊斯蘭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平面設計、器物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章 古代日本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園林設計、器物設計、染織服裝設計
第十一章 古代地中海地區(qū)的設計
腓尼基、塞浦路斯、安納托利亞、基克拉迪斯群島、愛琴文化的設計
第十二章 古代希臘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家具設計、陶器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三章 埃特魯里亞與古代羅馬的設計
建筑設計、家具設計、器物設計、服裝設計
第十四章 拜占庭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五章 中世紀時期的設計
建筑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六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設計
建筑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七章 巴洛克時期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八章 羅可可時期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第十九章 新古典主義時期的設計
建筑與室內(nèi)設計、家具設計、日用器具設計、染織與服裝設計
三、外國現(xiàn)代設計史
上篇 現(xiàn)代設計的啟蒙時期(工業(yè)革命—20世紀初)
第一章 工業(yè)革命時期的設計與1851年世界博覽會
概況
第一節(jié) 工業(yè)革命的社會影響與近代設計形勢
第二節(jié) 設計先驅(qū)的改革嘗試與1851年的世界博覽會
第三節(jié) 歐洲藝術與設計的繁榮
第二章 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時期的設計
概況
第一節(jié) 藝術與手工藝運動興起的背景
第二節(jié) 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影響、貢獻和局限
第三章 新藝術運動
概況
第一節(jié) 法國的“新藝術”
第二節(jié) 比利時的“新藝術”
第三節(jié) 德國的“青年風格”
第四節(jié) 西班牙的“現(xiàn)代派”與安東尼高迪
第五節(jié) 意大利的“自由風格”
第六節(jié) 新藝術運動的歷史局限
中篇 現(xiàn)代設計的發(fā)展時期(20世紀初—1945年)
第一章 對新技術與設計合理化的探索
概況
第一節(jié) 麥金托什與格拉斯哥四人集團
第二節(jié) 維也納分離派與維也納工業(yè)同盟
第三節(jié) 德意志工業(yè)同盟
第四節(jié) 芝加哥學派與弗蘭克賴特的設計實踐
第二章 裝飾藝術運動
概況
第一節(jié) 裝飾藝術運動的誕生
第二節(jié) 法國的裝飾藝術運動
第三節(jié) 英國的裝飾藝術運動
第四節(jié) 美國的裝飾藝術運動
第五節(jié) 裝飾藝術運動的歷史評價和特征總結(jié)
第三章 現(xiàn)代主義運動
概況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主義建筑運動
第二節(jié) 荷蘭“風格派”運動
第三節(jié) 俄國構(gòu)成主義運動
第四節(jié) 現(xiàn)代主義設計運動的實質(zhì)與內(nèi)容
第四章 現(xiàn)代主義運動——包豪斯
概況
第一節(jié) 包豪斯宣言
第二節(jié) 包豪斯發(fā)展階段
第三節(jié) 包豪斯的主張、成果與貢獻
第五章 流線型風格的產(chǎn)生與美國設計的職業(yè)化
概況
第一節(jié) 流線型風格
第二節(jié) 美國工業(yè)設計的發(fā)展與設計師的職業(yè)化
第三節(jié) 美國現(xiàn)代工業(yè)設計的先驅(qū)者
下篇 現(xiàn)代設計的成熟時期(1945年—21世紀初)
第一章 戰(zhàn)后工業(yè)設計的發(fā)展與美國的現(xiàn)代設計
概況
第一節(jié) 戰(zhàn)后工業(yè)設計的發(fā)展概況
第二節(jié) 美國戰(zhàn)后的現(xiàn)代設計
第二章 德國戰(zhàn)后的現(xiàn)代設計
概況
第一節(jié) 烏爾姆設計學院
第二節(jié) 博朗公司與烏爾姆設計學院的合作制
第三節(jié) 其他戰(zhàn)后流行風格
第三章 英國的現(xiàn)代設計
概況
第一節(jié) 政府扶持型的設計發(fā)展模式
第二節(jié) 英國現(xiàn)代設計的成果
第三節(jié) 英國現(xiàn)代設計的特征
第四章 日本的現(xiàn)代設計
概況
第一節(jié) 日本戰(zhàn)后現(xiàn)代設計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日本現(xiàn)代設計的代表企業(yè)
第三節(jié) 日本現(xiàn)代設計的特征
第五章 意大利的現(xiàn)代設計
概況
第一節(jié) 意大利現(xiàn)代設計的試驗階段
(20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
第二節(jié) 意大利現(xiàn)代設計的黃金時代
(1945年至20世紀50年代)
第三節(jié) 意大利現(xiàn)代設計的消費主義時代
(20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
第四節(jié) 意大利的現(xiàn)代設計活動
第五節(jié) 意大利現(xiàn)代設計的特征
第六章 斯堪的納維亞的現(xiàn)代設計
概況
第一節(jié) 瑞典的現(xiàn)代設計
第二節(jié) 丹麥的現(xiàn)代設計
第三節(jié) 芬蘭的現(xiàn)代設計
第四節(jié) 斯堪的納維亞的現(xiàn)代設計特征
第七章 波普設計
概況
第一節(jié) 大眾設計文化的崛起
第二節(jié) 英國的波普設計
第三節(jié) 美國的波普設計
第四節(jié) 其他國家的波普設計
第八章 后現(xiàn)代主義設計
概況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主義設計與后現(xiàn)代主義設計之對比
第二節(jié) 后現(xiàn)代主義建筑設計
第三節(jié) 后現(xiàn)代主義時期的產(chǎn)品設計
第四節(jié) 后現(xiàn)代主義之后的設計
135108藝術設計
藝術基礎理論
第一部分 設計理論
第1章 設計學的研究范圍及現(xiàn)狀
一、設計學的研究范圍
設計史、設計理論、設計批評
二、設計學研究的現(xiàn)狀
對當代西方設計思潮的一般看法、中國古代設計思想概述
第2章 設計的多重特征
一、設計與藝術
設計的藝術淵源、設計的藝術指向、設計中的藝術手法、藝術對設計的影響
二、設計與科學技術
科技進步對設計的影響、科學理論與設計、作為科技商品化載體的設計
三、設計與經(jīng)濟
設計與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劃的關系、作為產(chǎn)品附加值的設計、作為經(jīng)濟體管理手段的設計、生產(chǎn)和消費中的設計。
第3章 中國設計溯源
一、史前時期
石器、陶器、玉器、建筑、服飾、工具
二、夏、商、周和戰(zhàn)國時期
青銅器、玉器、建筑、服飾
三、從秦代到晚清
瓷器、建筑、園林、家具、紡織品與服飾、工具、兵器
第4章 西方設計概觀
一、“前設計”時期
史前、古典期、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羅可可
二、工業(yè)革命與現(xiàn)代設計的開端
工業(yè)革命的意義、印刷業(yè)的發(fā)展與視覺傳達設計、現(xiàn)代意義的設計師
三、西方19世紀設計
19世紀設計發(fā)展的背景、設計教育和設計改革
四、現(xiàn)代設計運動
現(xiàn)代主義運動、二戰(zhàn)后的設計、“波普”審美觀
五、當代設計的現(xiàn)狀
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與設計、新時代的設計方向
第5章 設計的現(xiàn)代分類
一、視覺傳達設計
概念、構(gòu)成要素、領域
二、產(chǎn)品設計
概念、基本要素、基本要求、分類
三、環(huán)境設計
概念、類型
第6章 設計師
一、設計師的歷史演變
工匠、美術家兼設計師、專業(yè)設計師
二、設計師的知識技能要求
藝術與設計知識技能、自然與社會學科知識技能
三、設計師的類型
橫向分類、縱向分類
四、設計師的社會職責
服務意識、倫理道德意識
第7章 設計批評
一、設計批評的對象及其主體
兩者的范圍與特征、批評主體的多元身份
二、設計批評的標準
設計評價體系的參照標準、設計批評標準的歷時性
三、設計批評的特殊方式
博覽會模式、集團批評
四、設計批評的理論
設計批評理論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設計批評理論的多元化
第二部分 美術理論
一、 中國美術
第一章 史前美術
一、舊石器時代美術
美術的起源、美術的早期形態(tài)
二、新石器時代雕塑
陶塑、石雕、玉雕、骨牙雕
三、新石器時代繪畫
彩陶裝飾畫、巖畫
四、新石器時代工藝
陶器、石器與玉器、其他工藝
五、新石器時代建筑
第二章 夏商周美術
一、青銅器
二里頭文化青銅器、商代青銅器、西周青銅器、春秋戰(zhàn)國青銅器
二、雕塑
青銅雕塑、石雕、玉雕、陶塑、漆木雕
三、 繪畫
帛畫、漆畫
四、書法
五、工藝
陶器、玉器、漆器、其他工藝
六、建筑
第三章 秦漢美術
一、雕塑
陶塑、石雕、玉雕、青銅雕塑、木雕
二、繪畫
帛畫、墓室壁畫、裝飾畫
三、畫像石與畫像磚
畫像石、畫像磚
四、書法
秦代書法、漢代書法
五、工藝
青銅器、陶瓷器、玉器、漆器、織繡、金銀器
六、建筑
第四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美術
一、繪畫
墓室壁畫、石窟壁畫、漆畫、畫家與傳世作品、畫史畫論
二、雕塑
陵墓雕塑、石窟雕塑、寺院雕塑
三、畫像磚與畫像石
畫像磚、畫像石
四、書法
三國西晉書法、東晉書法、南北朝書法
五、工藝
瓷器、織繡、其他工藝品
六、建筑
第五章 隋唐五代美術
一、繪畫
墓室壁畫、石窟壁畫、寺觀壁畫、版畫、畫家與傳世作品、畫史畫論
二、雕塑
陵墓雕塑、石窟雕塑、寺觀雕塑
三、書法
隋代書法、唐代書法、五代書法
四、工藝
陶瓷器、金銀器、織繡、其他工藝
五、建筑
第六章 宋遼金元美術
一、繪畫
畫家與傳世作品、壁畫與版畫、畫學論著
二、書法
宋代書法、遼金元書法
三、 建筑與雕塑
建筑、雕塑
四、工藝美術
陶瓷、染織、漆器、牙玉、金屬、其他工藝
第七章 明清美術
一、繪畫
畫家、畫派與傳世作品、壁畫、版畫、年畫、畫學論著
二、書法
明代書法、清代書法
三、建筑與雕塑
建筑、雕塑
四、工藝美術
陶瓷、織繡印染、漆器、玉器與金屬工藝、家具與其他
第八章 近現(xiàn)代美術
一、中國畫
“海派”、“嶺南派”
二、西畫
西畫東漸、留學生與西畫引入、新興的美術教育
三、版畫、連環(huán)畫、漫畫及年畫
美術出版物的出現(xiàn)與早期連環(huán)畫、漫畫的創(chuàng)作、月份牌畫與商業(yè)廣告畫、新興版畫運動與諷刺漫畫
四、美術領域的思想論爭
“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畫革新的輿論及其論爭、西畫領域的兩次論戰(zhàn)
五、書法
六、建筑
七、雕塑與工藝美術
現(xiàn)代雕塑、工藝美術
二、外國美術
第一章 原始、古代美術
原始美術、古代埃及美術、愛琴美術、古代希臘美術、古代羅馬美術
第二章 歐洲中世紀美術
早期基督教美術、拜占庭美術、蠻族藝術和加洛林文藝復興、羅馬式美術、哥特式美術
第三章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
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德國文藝復興美術、西班牙文藝復興美術、法國文藝復興美
第四章 17、18世紀歐洲美術
17-18世紀意大利美術、17世紀佛蘭德斯美術、17世紀荷蘭美術、17-18世紀西班牙美術、17-18世紀法國美術
第五章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
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批判現(xiàn)實主義、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19與20世紀初的法國雕塑、19世紀德國美術、19世紀瑞典、丹麥、比利時美術、18-19世紀英國美術、19世紀美國美術、18-19世紀俄羅斯美術、19世紀東歐諸國繪畫
第六章20世紀美術
西方美術、蘇聯(lián)美術
第七章 亞洲美術
伊朗、印度、東南亞、日本、朝鮮
第八章 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術
非洲黑人美術、拉丁美洲古代美術
Part 6
學制、學費及獎助學金
學制: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
學費:
依據(jù)國家文件,我校研究生學費標準為:非藝術類學術學位研究生每人每年6000 元,藝術類學術學位研究生每人每年8000元,藝術類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每人每年13000 元,會計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每人每年10000元。各學科按《北京印刷學院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中規(guī)定的學制年限收取學費。如遇國家價格部門批準變動,則應按照新標準繳納。
獎助學金:
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資的除外)都可依自身條件和需求申請獎、助學金。
獎學金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研究生學業(yè)獎學金、優(yōu)秀研究生獎學金。相關獎學金的獎勵額度和獎勵人數(shù),根據(jù)北京市下發(fā)的指標和學校的相關政策執(zhí)行。
學校為研究生提供國家助學金以及“三助一輔”崗位。其中,國家助學金標準為每人每年7000元(每月700元,按10個月計發(fā)),覆蓋全體在校生;研究生可以根據(jù)自身實際申請從事“助教”(每人每月700元)、“助研”(崗位和待遇由導師或項目負責人確定)或“助管”(每人每月600元)和“公寓輔導員”(每人每月700元)工作。此外,對于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可根據(jù)相關政策規(guī)定,申請國家助學貸款。
Part 7
聯(lián)系方式
單位代碼:10015
單位名稱:北京印刷學院
郵編:102600
通訊地址: 北京市大興區(qū)興華大街(二段)1號北京印刷學院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研招辦電話: (010)60261222(魯老師、栗老師)
傳 真:(010)60261465
網(wǎng) 址:http://gs.big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