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橘子洲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還未到橘子洲,關于它的想象已經(jīng)縈繞心頭,伴隨著一路鐵軌有節(jié)奏的震顫,一下一下叩擊在我的心頭。毛主席筆下長沙的秋天,色彩斑斕,遼闊壯麗,脫盡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一幅絢麗而恢弘的湘江秋景圖,讓人迫不及待想一睹其風采。
橘子洲,是我日思夜想未了的夢。
這一天,我終于遇見你。
走近橘子洲,清新的江風撲面,一江暮色連天,落日金碧輝煌,水波粼粼,白鷺數(shù)點。橘子洲是湘江下游最大的一個沖積沙洲,史載形成于西晉,它由南至北,橫貫江心,西望岳麓山,東臨長沙城,四面環(huán)水,綿延十多里,遼闊而壯美。
我沿著橘子洲踱步到盡頭,映入眼簾的是坐落在這里的毛澤東青年時代雕像。我一邊身臨其境感受著《沁園春·長沙》中描繪的遼闊美景,一邊體會著“風華正茂”“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感受著“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壯志豪情。不由得感嘆,千里江山,英雄豪情,一切景語皆情語。
此刻,我佇立在橘子洲頭,遠眺岳麓山,俯察湘江水,猶如踏上了歷史的航船。
晚風習習,我重溫著當年同學少年揮斥方遒的豪情壯志。正是在這里,他們自覺肩負起民族大任,英姿勃發(fā)在岳麓山的涼亭中切磋,醞釀革命的文韜武略;他們曾在湘江的清流邊沉思,“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同構筑救國救民的宏圖大業(yè);他們也曾在橘子洲頭的綠蔭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研究歷史的過去與現(xiàn)在,探索著中華民族可能走向的光明未來。
踏著歷史的足跡,追溯逝去的歲月,想到造就英雄的時勢,追慕改變時勢的英雄。我深深地向橘子洲頭鞠了一躬,有力而緩慢,這個動作,飽含著我對革命先輩深深的感激和敬仰。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今天和平喜樂的幸福生活,沒有今天國家的繁榮富強。
這山,這水,這洲,砥礪了偉人的意志,孕育了革命的理想,繪就了革命的藍圖。
在這里,遇見橘子洲;在這里,遇見歷史,遇見一場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