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2】從《獨行月球》想到的
——涉及一捏捏(我覺得)無關(guān)緊要的劇透
《獨行月球》之前的一次觀影,比我想象的要近許多,六月的時候我去看了《侏羅紀世界3》,但再往前的2022,購票軟件上就只有兩次觀影記錄。前幾年我還算個常去電影院的人,但這兩年因為疫情的重大沖擊,國際形勢的劇烈變化,電影院越來越難激起我的興奮了。
說回《獨行月球》,如果如果給分數(shù),我大概會給6.5分。一定程度上我被微博里的某些熱烈言論拉高了觀影的期待值,但實際上它并沒有那么好笑。另外一方面,我得承認,去電影院已經(jīng)不僅僅是我尋找娛樂的一種方式,在我時隔一段時間看見某一部所謂”救市“的電影時,它在形成的輿論上,在我進入影院時的情緒體驗里,都會被我不自覺地賦予了”往日安寧時光“的期待。不論是笑聲或者淚水,我都希望是越高越好的,在這個壓抑的兩年里,我確實期待著這樣磅礴一點的情緒釋放。
而《獨行月球》,并沒有達到我的期待。談及笑點多少有點難講,畢竟每個人口味不一樣;但也許可以察覺到端倪的一方面是,它的喜劇橋段能不能成為一個熱梗。比如《夏洛特煩惱》里的馬冬什么梅、就你TM叫夏洛啊,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顯然很難將《獨行月球》以一款爆笑的喜劇來夸耀。打一個很私人的比方,在綜藝節(jié)目里我會覺得沈騰機靈、好玩,有綜藝效果,但要說多好笑,好像這并不是沈騰留給我的印象,這個也是我在獨行月球里的體驗。當然,大概率對于創(chuàng)作者們來說,他們也沒打算把這部電影打造成這么好笑的作品。他們想著更遠大的東西。
喜劇片不算特別出眾,那作為科幻片來說又如何呢?我的感覺是,很不科幻,核心的問題在于它的維度不夠高。說起星際穿越,我們會記得它的核心概念是”穿越“,穿越時間、空間;說起“降臨”,我們會記得它的核心要素是外星人。不論是穿越還是外星人,他們都是我們?nèi)祟惪萍寄壳斑_不到的行為,或者說沒明擺著接觸到的東西。這種距離感是觀看科幻片的一大魅力,科幻應該是有所依據(jù)(并不必完全真實)地營造出一個超出于現(xiàn)在的世界,這個世界可能和現(xiàn)實完全不一樣,也可能是世界發(fā)生了遠超現(xiàn)實人類所能掌控的事件。這個角度來說,登月建造基地什么的,雖然客觀上可能離現(xiàn)在的人類來說是很遙遠的事,但我個人總覺得,好像也不那么遙遠吧,最離譜的好像就是那只懂人性的袋鼠了......
但不論是不是爆笑的喜劇,足不足夠科幻,也不能衡量一部片子的全部——雖然如果以科幻喜劇來分類確實有點尷尬——最終我們感覺片子好不好,除了電影本身關(guān)于技巧層面的高低,很重要的一點是,它傳遞出了什么引發(fā)我們共鳴的東西。不論是個人英雄主義,中國人的家國情懷,一個人在困境里的掙扎,一個站得住腳與整部電影相得益彰的情感內(nèi)核是電影展現(xiàn)力量的最終源泉??上У氖?,我并沒有在《獨行月球》里感受出來。
很重要的一點,它描繪得不夠真實。電影的場景基本只有三幕,月球,指揮基地和避難所。月球和指揮基地是主舞臺,是描述沈騰達成目標的主要場所。在月球上,雖然沈騰孤獨,乃至于想死,但是本身并沒有太大的物質(zhì)生存危機的,換句話說,只要他耐得住寂寞,他能吃東西老死在月球基地,他的境地坦率地講我并不是很揪心;而關(guān)于他的心境描述也不足夠充分,沈騰在電影里貢獻了我印象中他最走心的表演,但是關(guān)于孤獨,這無形的要殺害他的東西,電影并沒有表現(xiàn)出來多可怕,并且在實際的敘事里,被喜劇橋段破壞了不少,我甚至根本沒感覺他應當想死。而更多人類的處境,也不過是被幾個破爛的地下避難所涵蓋。總體來說,《獨行月球》所展現(xiàn)的電影世界尺度,實在是有點窄,它讓我覺得這是舞臺劇,而不像一篇講述人類危機的電影,更遑論史詩了。直到最后,沈騰要扛起導彈轟隕石了,我都好像覺得他在做什么吳彤節(jié)目里的游戲,下一幕接個梗嘻嘻哈哈又跑出來。
這么說有點難為人,但是沒讓我感動,確實是我對這部電影最失望的地方。曾幾何時,我還抱著更高的期待去電影的。在那些沒有疫情,世界割裂尚未如此深闊的時候,隔不長的時間就有值得期待的電影,我甚至可以奢侈到只看豆瓣8分以上的電影——雖然這么形容有些好笑,顯得我是個沒什么鑒賞能力只會看評分的土鱉——但無所謂啦,事實就是我們在那時候有更多的選擇。
2020最開始的時候,疫情像烏云一樣壓在人們頭頂,社會開始停滯,那些不戴口罩自由呼吸的時光突然被暫停了。因而在電影院重新開張,我可以看一場不差的電影時,仿佛自己就成了人類文明繼續(xù)流通前行的一部分。
我走進了電影院,我也走進了過往繽紛無束充滿未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