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第九章 上仁

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第九章?上仁
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上一章韓非子為我們重點(diǎn)講了得上德之法,就是“虛”空自己,德則盛滿,滿則為上。盛滿的前提是“虛”空自己,而“虛”空的途徑是“無為無思”,注意事項(xiàng)是“不以無為為有?!辈荒苷斓匾詿o為而無為。筆者通過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感到,孩子的成長其實(shí)是好壞思想對孩子身心陣地爭奪的過程。孩子們會時不時會冒出一些不良的想法,說一些不文明的話,甚至夾雜著暴力與反人類的思想,在孩子們看來覺得好玩,但在家長看來這是大逆不道,需要及時制止。教育的目的先圣已經(jīng)說得很明確“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首先要讓孩子們傳承“道德”理念。這一點(diǎn)與老子的“虛空德滿”是一個意思。
“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也”?這是上一章的核心問題,具備上德者無為而無不為或者上德本身無為而無不為。這一句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xué)的力量體現(xiàn),什么東西或什么力量能無不為?既是東方神話傳說中的神仙也有不能為的事,西方諸神也有不能為的事,現(xiàn)代西方科幻英雄也有不能為的事。而“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也?!睘槭裁茨??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上德者只按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為,天下事如按其發(fā)展規(guī)律辦,自然會成功,所以才會無不為?!盁o為而無不為”的意思是按規(guī)律而為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東西方諸神不能為的事情,是因?yàn)闆]有掌握或沒有按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辦,所以辦不成。
講完了上德,今天韓非子講“上仁”。?“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薄!睹献印じ孀由稀穼ξ宄5慕忉專簮烹[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惻隱之心,是對別人的不幸表示同情,是愛心的表現(xiàn)。我們看看老子的“仁”是什么意思,韓非子解釋道“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币馑际恰叭省笔前l(fā)自內(nèi)心自然地去愛人,這和孟子的解釋是一個意思。愛,是人先天本有的,應(yīng)該是“德”的表現(xiàn),愛是無私的,是不分對象。這也是佛教所倡導(dǎo)的,愛眾生。
韓非子接著講了“仁”的幾個表現(xiàn)“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也?!币馑际鞘钦f喜歡別人得到幸福而不喜歡別人遭到禍害。這就是最大的憐憫之心,最大的善。按“道”而論,天下之事皆可完美圓滿,包括人在內(nèi),所以“喜人之福、惡人之禍”也是對“道”的向往與遵從。對于“仁”的舉動,韓非子解釋道“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報也。”意思是抑制不住的內(nèi)在感情沖動,并不是為了求得別人的報答。何為自然,就是沒有目的性,出于本性的本能。這和佛教講的“施者忘施,得者忘得”內(nèi)涵是一樣的。
故曰:“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边@是老子對“仁”的總結(jié),韓非子的解釋為,所以《老子》說:“上仁有所表現(xiàn)的話,并不是懷著目的而去表現(xiàn)的?!比祟惙彩菦]有目的的表現(xiàn),都是本性本能,這是老子所提倡,按佛教的講法,這些本性本能先天本有卻被人的后天認(rèn)知所蒙蔽,需要修行才能恢復(fù)。道家是想通過教育讓“德”占據(jù)人的身心。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報也。故曰:“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薄?/p>
在公司管理中,企業(yè)文化與公司制度的內(nèi)涵還是“仁”,絕不是“獎罰”,獎罰只是作用。老板與員工的目標(biāo)應(yīng)該是一致的,都希望公司好,公司好員工好。老板與員工都應(yīng)該有“喜人之福、惡人之禍”的惻隱之心,因?yàn)檫@是人的本性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