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酒時這樣玩游戲啊!明白了!
我們看影視劇中古時候的詩人和江湖游俠都是好酒之人,遇到知己的時候更是抱著壇子喝,他們酒量都這么好不會醉?其實(shí)他們喝的酒不是蒸餾酒,而是發(fā)酵酒。與現(xiàn)在的米酒和黃酒相似,酒精度數(shù)比較低,只有幾度左右,酒精含量較低,酒味不烈。
古代的酒是由發(fā)酵的麥、米、果實(shí)等制成。早在商朝時就有了釀酒的記載。當(dāng)時的酒是由糯米、粳米等谷物經(jīng)過蒸、搗碎、加入酒曲、發(fā)酵而成。一直到宋以前,古人喝的大多是米酒。米酒酒精含量不高,味道偏甜。到唐宋時期,酒的制作技術(shù)得到了進(jìn)一步的發(fā)展,釀酒師們開始使用麥芽、曲粉等輔料,制作出更加豐富的口感和芳香的酒品。
古人們飲用白酒很常見,在古代社會中,酒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祭祀和宴會的必備品,詩人們言情抒志和日常交往中常飲用白酒,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有 “酒仙”之稱的李白這樣詠嘆。白居易的“黃雞與白酒,歡會不隔旬” 。同時古代的酒文化也蘊(yùn)含著豐富的道德和禮儀觀念,如飲酒不醉、斟酌適量、尊重長輩等。酒是助興之物,古人飲酒,常出許多新奇的花樣,為了讓喝酒更有趣味性,古人又發(fā)明了一些酒桌上可以玩的小游戲。從敬酒勸酒到行酒令,從投壺到射覆。
在酒的作用下,詩詞歌賦被賦予了更多的色彩。小小一個酒令就要懂古文,還要會舊詩、骨牌、曲牌、時憲書,沒有文化還真不行呢。如《紅樓夢》中史湘云行令,說:“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舊詩,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還有一句時憲書上的話,共總湊成一句話。酒底要關(guān)人事和果菜名?!彼木泼媸恰氨简v而澎湃,江間波浪兼天涌,須要鐵索纜孤舟,既遇著一江風(fēng),不宜出行?!比缓蠛韧昃?,在席上揀了一個鴨頭,吃了鴨腦子,說出酒底:“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討桂花油。”令才完。酒令使整個飲酒活動變得輕松活潑,人們在這活動中斗智斗趣。還有被稱為投壺和射覆的飲酒習(xí)俗,投壺也是飲酒筵席上的一種娛樂活動。射覆和射箭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更像是猜謎。為了增加飲酒時的趣味,在酒具設(shè)計(jì)上,古代工匠也是巧用心思,什么犀角杯、夜光杯、琉璃杯,爭奇斗艷。
因?yàn)榫凭木壒?,酒能令人精神興奮,但要是分寸掌握不好,飲酒過了頭,恐怕就要樂極生悲、事與愿違了,西周時已建立了一套比較規(guī)范的飲酒禮儀,張晉壽 《酒德》中有這樣的句子: “量小隨意,客各盡歡,寬嚴(yán)并濟(jì),各適其意,勿強(qiáng)所難?!蔽⒆砼c大醉之間,距離并不很遠(yuǎn),其中的分寸并不好把握,還得有一種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