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王遠力:回應比亞迪的在一起,不如先打一架

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發(fā)布會上,別出心裁的在現場布置了一個大展臺,拜訪了國內知名度較高的其他品牌新能源車,并在宣傳中說到:在一起,才是中國車!此舉被眾多媒體人、網友交口稱贊,認為比亞迪的格局很大,當然也包括筆者在內。原以為,這是比亞迪與這些車企事先商定好的事情。

但是沒有想到,長城汽車CTO(首席技術官)王遠力回應:在這樣嚴峻的時刻,中國汽車怎么在一起“、“我們不要、我跟你談法律,你跟我談感情”、“那還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王傳福先生的一番愿景,在王遠力先生這里顯然是立不住腳的。但在這里,首先不能說王遠力先生沒有格局,因為觀點和事實原本就是兩回事。

在一起才是中國車,這個觀點沒有任何問題,不管是比亞迪,還是長城、長安、紅旗,沒有任何一個車企能夠代表整個中國汽車,所以只有在一起才能算,就像德系車不是奔馳說了算,日系車不是豐田說了算一個道理。

但只要是同行,那么必然要有競爭,這在任何一個行業(yè)都是硬道理,德系車已經站在了汽車行業(yè)的頂峰,但奔馳、寶馬和大眾集團之間的競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從德國一直競爭到了全球。事實上,只有競爭才能推動自身企業(yè)以及整個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所以王遠力所說的“我們要直面競爭的現實”就是現實。

其實我很喜歡國產車目前的現狀,在新能源領域找到了快速發(fā)展的通路,也繞開了海外車企、供應商的技術封鎖,未來不能說海晏河清一片坦途,但也沒有遍地荊棘和產權壓迫。所以我覺得,應該將兩者的觀點結合在一起,在保持健康、有序競爭的同時,自主車企也應該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以解鎖更多新能源車技術。

就像當年豐田、日產等車企都會派人去奔馳學習、工作,學成歸來后反哺自身的汽車工業(yè),就像寶馬、奔馳聯合采購零配件以節(jié)約成本、福特和通用聯合開發(fā)10AT變速箱等等。競爭到了一定的高點,其實就需要海納百川融會貫通了。只不過也如王遠力所說,現在對于國產車企是一個嚴峻的時刻。

因為新能源車在技術層面,還遠沒有達到競爭的至高點,每個自主車企都有寬廣的技術研發(fā)、市場占有的空間,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都處在企業(yè)存亡期,需要經歷一種“掠奪式”的發(fā)展階段,包括技術、人才、市場、渠道、資金、產權等等產業(yè)鏈,需要的是博弈而非圍爐煮酒論英雄。

從汽車市場的國內、國外環(huán)境來看,中國汽車確實要在一起,一起相互競爭、相互學習、相互激勵,當然,我認為還要一起抵御海外車企的技術滲透和技術掠奪,以免再次步上燃油車的后塵。但不管怎么說,對于中國汽車產業(yè)而言這都是一個好時代,新的技術,越來越多支持國產車的消費者,都讓自主車企有了品牌向上、產品向上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