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女王訴達德利和史蒂芬斯案——關于定量的思考補充
好的,可以嘗試討論一下該如何定量的事情,不過這個會非常的唯心,肯定會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不過為了縮小唯心帶來的個人差距,我還是打算用盡量唯物的方式來分析問題,得出結(jié)論,承接上文《哲學:女王訴達德利和史蒂芬斯案》的方法,希望從一而終:
首先我畫了一根數(shù)軸:如下

那么分類來看,分別從念、行、果,也就是動機、方式和結(jié)果的善惡程度在善惡軸上標出來
就《哲學:女王訴達德利和史蒂芬斯案》的分析來看:
念:大概在中附近,雖然我們假設了帕克不言不語的態(tài)度,但是這種假設有點想當然,因為正常的認為人肯定會反對剝奪自己生命的行為的,那么客觀上生命將盡使得行為略偏合理化,而主觀上應該存在的反對又使得行為偏惡向,但是其基點始終沒有脫離存活這一不善不惡的概念,外在條件也沒能使得他有太大的偏斜,姑且認為為中
行:這個最簡單,基本沒有懸念的定在惡向,即使外在行為一再彌補也很難掰回來,比如:祈禱,討論,達成一致意見什么的
果:由于獲救概率無法被驗證,所以這是最模糊的,up主自己偏斜把他就定中了
惡事負值,中是0,善是正值,如果按照up主的定位進行,那么無論權(quán)重怎么分配,最終結(jié)果都是負值,總不能行的權(quán)重配成0吧,那就不符合了,因為相當于否定了一種惡,代表不管使用什么手段,只要念善;果shan就是善,這顯然不符合正常的普羅大眾的價值觀
所以筆者認為,此案有罪毋庸置疑,如果一定要用數(shù)字衡量并表達出罪孽程度,讀者可以試著把三個因素按照自己的想法標的善惡軸上,然后按照自己的權(quán)重去加乘,來得出一個數(shù)字
如果是正數(shù),明白事件為善事
0代表事情為常見的事情,就像睡覺一樣
負數(shù)則為惡事
有趣的是如果拿這個方式去非常廣義(包含人類社會在內(nèi)的所有自然事物)的衡量行為,我發(fā)現(xiàn)吃飯居然是一件偏惡的事情,當然如果狹義話(盡包含人類社會)就沒問題了,難怪有極端綠色環(huán)保主義之類的論調(diào),還有佛教等,這都是太過跳脫,以至于視角發(fā)展到了超過現(xiàn)有生產(chǎn)力的廣義區(qū)域內(nèi),所以產(chǎn)生了于主流價值觀不同的理念,而且還是是而非的正確,有時候還讓人挑不出毛病,而生在其中的人更是會認為自己在做絕對正確的事情,沒有辦法被說服呢!
有時候連我自己也是這樣的 =-= 關鍵是自己很難發(fā)覺的同時,也很難聽得進別人的勸說,這就是心魔,執(zhí)念啊,難怪都說心魔難斬,誠不欺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