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三國》正篇7:離開何進
話說何進要除掉宦官,袁紹提議,請董卓進京,除掉宦官,何進同意了。曹操知道這個計謀后,心里想:本初哪本初,你明明可以提一個簡單的辦法,卻把事情變得復雜,到底是想干什么呢!嫌大漢不夠亂哪!
于是,何進問曹操:“孟德,你認為本初所言,是否正確呢?”反正在曹操看來,何進已經(jīng)下定決心了,問只是走流程而已。
“大將軍,操認為本初的提議不好?!辈懿匍_門見山。
“孟德何出此言?”何進繼續(xù)問道。
“以操的觀點,大將軍可以請一個監(jiān)獄長,把宦官集團中的首惡殺掉就可以解決問題了,怎么可以把事情復雜化呢?”曹操解釋起自己的觀點,認為何進可以爭取中立的宦官,不能夠一刀切把宦官集團劃為一群,這樣只會增大自己處事的難度。
《魏書》:太祖聞而笑之曰:"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于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
“所以,操認為,這樣做,只會讓事情失??!”曹操補充一句擲地有聲的話,結束自己的論述。
“我認為孟德的觀點是正確的?!辈懿僭捯魟偮?,就有一個人附和自己的觀點,曹操認得這人,名叫陳琳,文筆斐然,此時是何進的秘書。
“孔璋的理由是什么?”何進問陳琳他的論據(jù)。
“將軍掌握大權,行事魯莽,好比點燃爐火,只為了燒掉毛發(fā)。以琳的愚見,應當緊握手中的權力,順應天時,假如不這樣做,就只是帶來亂世而已!“陳琳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好了!諸位不必再議了,我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何進不耐煩了,轉(zhuǎn)身離去。
曹操回憶起這件事,用一句詩表達自己的厭惡之情,“沐猴而冠帶,智小而謀強”(《薤露行》)。
《三國志·陳琳傳》:琳諫進曰:"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無異於鼓洪爐以燎毛發(fā)。但當速發(fā)雷霆,行權立斷,違經(jīng)合道,天人順之;而反釋其利器,更徵於他。大兵合聚,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祇為亂階。"進不納其言,竟以取禍。
但曹操和袁紹還得保護好何進。這個時候,何進收到了宦官草擬的詔書,叫他入宮咨詢一些事情。
《后漢書·何進傳》:八月,進入長樂白太后,請盡誅諸常侍以下,選三署郎入守宦官廬。諸宦官相謂曰:“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郯入省,此意何為?竇氏事竟復起邪?”又張讓等使人潛聽,具聞其語,乃率常侍段珪、畢嵐等數(shù)十人,持兵竊自側(cè)闥入,伏省中,及進出,因詐以太后詔召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