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綺珊《是媽媽是女兒》,中國第一代下海的歌者們進入中老年化

曾經多少人羨慕,這一批人不用成本,拿兩件西裝,準備幾個伴奏帶就出去賺錢了。
1988年的廣州,歌手一晚的平均工資在50元左右,深圳高一點,節(jié)奏很快,尤其是深圳,當時歌手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學新歌,香港電視推出的新劇里的主題曲會經常在演歌臺由觀眾點歌,如果歌手拿到了觀眾的點歌小費卻不會唱,當時在臺上的場景,那不叫尷尬,那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這樣的快節(jié)奏很多人適應,比如戴軍,比如黃格選,但是黃綺珊不適應,她的歌就像陳年老酒,是要品味從而享受。
所以她來到海南,海南略有慢節(jié)奏,工資也甩廣州深圳幾條街,這里不是像廣州深圳拿小費,??诘挠^眾叫“送錢”以顯示自己大方,有面子。
當時海南齊聚著中國所有的夢想者,就像美國當年的淘金癡漢,這些人里有今天商界頂尖人物潘石屹為代表,這批人窮的時候比乞丐不如,富的時候你無法想象的奢侈,但是這一切都是為了謀生,賺錢,實現(xiàn)夢想。
當時我認識一個“老板”,口袋里只有5萬元,卻從銀行拿到500萬實現(xiàn)了騰飛,具體的操作布置我全部了解,因為當時我是歌手兼舞臺總監(jiān),黃綺珊也是這里的主唱歌手,這些操作在今天看來就是個笑話,但是在當年卻屢屢奏效。
這個老板先在這家演歌臺消費了8萬,全部賒賬,然后找到演歌臺老板,開門見山,他需要將這家演歌臺免費轉讓給自己三天,事后還清所欠8萬還奉上5萬。
此等生意當然一拍即合,幾天后從昆明來了幾個“貴賓”,聽說是可以讓他拿到貸款的人,為了給足面子,點歌費兩萬元,點首歌送給遠方的貴賓,當然是黃綺珊同志來演唱,氣氛熱烈,賓朋滿意,出手闊綽,人間天上。
幾天后,貴客離開???,帶走了各種名貴禮物和夜夜笙歌的愉悅,卻留下了500萬,計策成功,就這么簡單。
昨晚的春晚,黃綺珊歌唱得深情,底蘊十足,非常好的把握住了媽媽的角色,一個沒有做過媽媽的優(yōu)秀歌星完美的詮釋了媽媽,想來也是每個女人都擁有的“母性”吧。
一晃幾十年,記事本泛黃,記憶卻尤新,那時候鼓起勇氣來海漂的人們你們還好嗎,那些中國第一批歌唱者們,你們還好嗎?雖然春晚黃綺珊唱的是媽媽,其實這一代的歌手們很多都做了爺爺,奶奶,看著電視里如此優(yōu)秀的女歌手還是孤獨的唱著離不開你那樣走心,牽掛的歌而現(xiàn)實卻是感情,婚姻不停的離開,不甚唏噓,原來人世間并非只有歲月無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