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真的有那么神奇嗎?
今天推薦一部關于心理學的國產(chǎn)電影——《催眠大師》
著名的心理治療師徐瑞寧(徐崢 飾)擅長催眠治療,深得業(yè)界的贊揚。但是心高氣傲的他卻遭遇了職業(yè)生涯中最棘手的案件,那就是恩師方教授(呂中 飾)推薦給他的女病人任小妍(莫文蔚 飾)。
一天晚上,女助手Amy(楊凱迪 飾)引見來了任小妍,但是這個女病人似乎一直都不太配合,對待醫(yī)生態(tài)度強硬,而且堅信自己能有超自然的能力,瑞寧覺得她沒有說出真相,于是開始了催眠療法。意想不到的是任小妍反而掌控了局面,而真相居然與瑞寧的妻子(胡靜 飾)以及好友洛雨?。ㄍ跻珣c 飾)有關,任小妍的身份真正是什么?瑞寧似乎掉進了一個設計好的陷阱里……該片講述了知名心理治療師徐瑞寧和棘手的女病人任小妍之間,通過催眠相互治療與被治療的故事。
影片中運用了大量心理學知識,催眠技巧和理論,懸疑加上驚悚,現(xiàn)實與夢境相徘徊,神秘性和游離感貫穿電影始終,一個普通正常的開頭,卻以最為震撼的轉(zhuǎn)折結(jié)尾,誰又是這場催眠真正的病人呢?
那么現(xiàn)實中,到底有沒有可能做到影片中那樣的催眠?我的答案是,有可能,但催眠師前期必須做大量的鋪墊工作,不可能在一次咨詢過程中做到這樣的效果。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及另外一種心理技術(shù)——“心錨”的建立。所謂“心錨”,就是人的內(nèi)心某一心理狀態(tài)或行為與另外某一動作或表情之間的錨定,它的基礎是條件反射。
比如開車時看到紅燈就不自覺地踩剎車,這就是一種“心錨”。
影片中,被催眠對象一看到有節(jié)律的“一,二,三”運動形式就會被催眠,如聽到數(shù)數(shù)“1、2、3”,看煙頭有節(jié)律的三次一熄一滅,三次晃動水杯,撥動三下鐘表針等,都能迅速地導入催眠狀態(tài)。要實現(xiàn)這種簡單的瞬間催眠,一般就需要“心錨”的建立,而建立這樣的“心錨” 一般還得在催眠狀態(tài)下,所以這樣的“心錨”又稱為“催眠后暗示”。
在生活當中,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系、社會關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fā)生關聯(lián)。
教育部四輪學科評估中,心理學一級學科共有36所高校的學科上榜。
歡迎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學子們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