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氧化還原反應原理整理
一、基本概念
1、? 氧化還原反應:凡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既是特征也是判斷依據(jù))
2、?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原子或離子的電子得失(或偏移)。
3、? 氧化反應:失去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離的反應.
4、? 還原反應:得到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向的反應.
5、? 氧化劑:得到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向的反應物.
6、? 還原劑: 失去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離的反應物。
7、? 氧化產(chǎn)物:還原劑發(fā)生氧化反應的生成物。
8、? 還原產(chǎn)物:氧化劑發(fā)生還原反應的生成物。
二、知識要點
1、氧化還原反應與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一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即非氧化還原反應);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其余不是;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其余不是。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并不能包含所有的化學反應。
例如:Cl2+H2O==HCl+HClO。該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任何一種,但卻是氧化還原反應。
?
2、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得失情況的表示方法
雙線橋——表示電子得失的結果
要點:
(1)雙箭號(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
(2)箭號起、止所指為同一種元素;
(3)標出得與失電子及總數(shù)(氧化劑得電子總數(shù)等于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
單線橋——表示電子轉移情況
要點:
(1)單箭號(在反應物之間);
(2)箭號起點為被氧化(失電子)元素,終點為被還原(得電子)元素;
(3)只標轉移電子總數(shù),不標得與失(氧化劑得電子總數(shù)等于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
?
3、常見的氧化劑、還原劑
(一)、常見的氧化劑
在化學反應中易得電子被還原的物質。
(1)典型的非金屬單質如:F2、O2、CI2、Br2、I2、S……(其氧化性強弱與非金屬活動性基本一致)。
(2)有變價元素的高價態(tài)化合物如:
(3)金屬陽離子如:Fe3+、Cu2+、(H+)…(在金屬與酸、鹽溶液的置換反應,如反應Fe+CuSO4=FeSO4+Cu中,實質上是Cu2+離子氧化Fe原子,Cu2+作氧化劑,F(xiàn)e是還原劑)。
(二)、常見還原劑
在化學反應是易失電子被氧化的物質。
(1)典型的金屬單質如:K、Ca、Na、Mg…(其還原性強弱與金屬活動性基本一致)。
(2)某些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如:H2、C、CO…
(3)有變價元素的最低價態(tài)化合物如:H2S、HI、HBr、HCI…
(4)非金屬陰離子如:S2-、I-、Br-、CI-…
【說明】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取決于得、失電子的難易,不取決于得、失電子的多少。如鈉、鋁在化學反應中分別失去1個和3個電子,但鈉比鋁容易失電子,因此鈉的還原性比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