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久夢到佳人后,寫下一首借景懷人的小令,無情秋月,有信春潮
張可久是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
張可久畢生致力于詞曲的創(chuàng)作,是元代最為多產(chǎn)的散曲大家,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在世時便享有盛譽(yù)。
張可久存世作品現(xiàn)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數(shù)量為有元之冠,為元代傳世散曲最多的作家,占現(xiàn)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

張可久的作品風(fēng)格多樣,“或詠?zhàn)匀伙L(fēng)光、或述頹放生活、或?yàn)槌曜?、或?qū)戦|情”,是元代散曲中“清麗派”的代表作家。
張可久寓居杭州西湖的一個春日,他來到西湖,登上小樓眺望,青山綠水,詩意盎然。但詩人并未被自然美景所陶醉,而是由美景想到佳人,沉浸在對往事、對佳人的回憶中。寫下這首小令。

《人月圓·春日湖上》
張可久 〔元代〕
小樓還被青山礙,隔斷楚天遙。
昨宵入夢,那人如玉,何處吹簫?
門前朝暮,無情秋月,有信春潮。
看看憔悴,飛花心事,殘柳眉梢。
這首小令的大意是:
小樓還被門前青山阻礙了去路,因?yàn)榍嗌礁魯嗔艘暰€,不能看到遙遠(yuǎn)的楚天。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那人如玉般,不知道在何處吹著簫。門前朝朝暮暮與我相對的,只有毫無情意的秋月和按約而至的春潮。心事憂愁不定,似飛花一般,雙眉緊鎖不展,恰如殘柳。

人月圓,曲牌名。此詞調(diào)始于王詵,因其詞中“人月圓時”句,取以為名?!吨性繇崱啡搿包S鐘宮”。曲者,小令用。有幺篇換頭,須連用。
詩人登上小樓,滿眼的青山秀水,不由的想起佳人。詩人不覺的遙望佳人所在的楚天,但是他的視線卻被層層的青山所隔斷。
青山雖然隔斷了詩人遙望楚天的視線,卻隔不住他對佳人的思念。就在昨夜,那個如玉的佳人還他的夢中出現(xiàn),可是今朝,又到哪里去尋覓她的蹤影呢?

分離的那段時間,詩人覺得自己是那么孤獨(dú)寂寞,朝朝暮暮,只有獨(dú)自面對春湖秋月。
秋月年年應(yīng)時而圓,可是在不能團(tuán)圓的人兒眼里,它是多么無情; 春潮歲歲如期而至,然而在相聚無期的人兒看來,它又何必有信! 春潮秋月更勾起作者對佳人的思念,在思念之中他也日益變得憔悴。

今日,又逢大好春光,想從前總有佳人與他共賞,可現(xiàn)在,佳人并不在自己身旁,登樓而望,卻又望不見楚天,這怎不令他萬分惆悵!
看著眼前的春景,作者覺得,自己滿腹的心事就如這漫天的飛花,搖曳不定,自己那不展的愁眉就如同那殘破的柳葉,永難舒展。此曲就在這暮春景物營造出的惆悵與傷感中結(jié)束。

這首小令,借暮春景物以抒發(fā)懷人的愁思,重在抒情而不是寫景,而在情感的表達(dá)上又顯得形象而含蓄,體現(xiàn)了張可久散曲典雅蘊(yùn)藉的風(fēng)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