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神 213:一皇·一霸

狂風之死真的不堪嗎?
其他角色死確實觀感不佳。但排除種種因素僅狂風之死是恰當?shù)?,因為他的定位是理想主義者,其次這理想被描寫得過大(其他角色不是理想主義者或理想沒那么大)。該理想由保護小群體發(fā)展到全世界,描寫比“天生圣人”扎實,它絕對美好,沒人認為自己該被放棄;但過分不真實(必須拋棄部分),因此尋常收場不能支付承受該理想的代價,只有最慘的收場才能實現(xiàn)希望與絕望的平衡,這是虛淵玄風味的等價交換,并將“厄運”解釋為“不能帶來奇跡的愛與希望”。但狂風確實得到過一次奇跡那就是天尊靈魂,他因此成為全書唯一真正觀測鬼魂與彼岸的角色。
好的愛情戲塑造角色的截面,男天尊折射狂風的多元和邊緣,女天尊象征意義更多,其一她脫胎自狂風的潛意識,反映狂風內(nèi)心最深的渴望(原文:這女子是狂風的希望),她極盡美好卻沒有實體,并帶有濃重的殉/道氣息。其二是鬼魂原始含義,鬼魂源自人類對虛無的恐慌,于是想象人死后有鬼有冥界當角色負載鬼魂敘事時,事件解讀將被鬼魂的釋義替代:狂風的理想正如鬼魂,極美而不可存在于現(xiàn)實,卻真實地在心中閃耀;而狂風猶如飛蛾,于冥冥中渴求這團不會熄滅的死亡之火。因為彼岸的存在,死亡不再是湮滅一切的虛無,既然人死后也可“存在”,便無需執(zhí)著現(xiàn)世的軀殼,義無反顧去追求沒有實體的不滅信念。所以唯一觀測到幽冥與鬼魂的狂風,在和天尊一樣化為泡沫后,虛無并非是他們的終點,這就是鬼魂敘事的意義。加繆說每日重復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其實是幸福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