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香港珠海學院中文授課1年制碩士招生簡章(申請要求及學費)
香港珠海學院簡介
? ? ? 珠海學院根據(jù)香港專上學院條例于2004年七月中注冊成立。同年十月獲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準。開辦經(jīng)評審學士學位課程,并可頒授學位。
學院的成立:開創(chuàng)新頁,邁向目標
? ? ? 2004年七月,本校按香港專上學院條例,成功增辦珠海學院。開辦本地認可之兩項副學士學位及七項學士學位經(jīng)評審課程,并于同年十月獲特區(qū)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準頒授學位, 朝向私立大學之途邁向一步,為本地的高等教育開創(chuàng)新頁。本校已獲香港政府撥地,新校園位于屯門青山灣。學院已于2009年6月獲教育局批屯門東(鄰近舊珈啡灣)土地。同時得到香港立法會務委員會批核免息貸款。新校舍位于環(huán)境清幽、風景優(yōu)美的屯門青山灣畔,各教職員及學生都得以享有更理想的校園生活。校舍提供多種現(xiàn)代化及空間感的設計及設施,以配合教學、學習及研究等各種不同的用途。
前瞻和承擔:肩負高等教育使命
? ? ? 為配合二十一世紀知識型經(jīng)濟的發(fā)展脈動,香港特區(qū)政府制定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目標和改革藍圖。本校校董會積極作出相應配合,進一步為香港肩負高等教育的使命,培育社會專才,以增加本港的國際競爭能力和提升個人質素,創(chuàng)造穩(wěn)定和諧與進步繁榮的社會。校董會于2001年成立學校發(fā)展委員會,負責籌策學校的長遠發(fā)展目標和提交具體方案。經(jīng)多次與教育統(tǒng)籌局交換意見后,校董會于2002年議決學校長遠發(fā)展的目標和時間表,同時正式向香港學術評審局申請2002年中進行院校評審及課程評審。于2003年始,本校獲香港學術評審局的高度評價,并成功通過院校評審和多項課程評審。
中文授課專業(yè)
文學碩士
華南歷史與文化文學碩士
入學要求:
1. 持有認可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
2. 中國語文能力要求:在香港中學文憑中取得中國語文科第3級或以上成績,或其他中國語文力證明。
報名費:
本地生港幣300元或非本地生港幣600元。錄取與否概不退還。
2022/23學年度學費:
一年全日制:港幣十一萬元正,分二期繳交。
二年兼讀制(只適于本地生):港幣十一萬元正,分四期繳交。
本地生及非本地生學費相同。如延期畢業(yè)則須另繳學分費用。
報名截止日期:
2022/23學年秋季入學
本地生:2022年6月30日
非本地生:2022年5月31日
2022/23學年春季入學
本地生:2022年11月14日
非本地生:2022年10月03日
工商管理碩士
工商管理(創(chuàng)業(yè)管理)碩士
入學要求:
1. 持有認可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
2. 中國語文能力要求:若從非中文授課的高等院校畢業(yè),以下任何一項公開試必須達標:在香港中學文憑試中取得中國語文科第3級或以上成績;或其他中國語文能力證明。
3. 有最少兩年工作經(jīng)驗。
報名費:
本地生港幣300元或非本地生港幣600元。錄取與否概不退還。
2022/23學年度學費:
一年全日制:港幣十五萬元正,分二期繳交。
二年兼讀制(只適于本地生):港幣十五萬元正,分四期繳交。
本地生及非本地生學費相同。如延期畢業(yè)則須另繳學分費用。
報名截止日期:
2022/23學年秋季入學
本地生:2022年6月30日
非本地生:2022年5月31日
金融學碩士
應用金融學理學
應用金融學理學碩士
入學要求:
1. 持有認可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
2. 中國語文能力要求:
若從非中文授課的高等院校畢業(yè),以下任何一項公開試必須達標:在香港中學文憑中取得中國語文科第3級或以上成績,或漢語水平考試達第5級或以上成績;或其他中國語文能力證明。
3. 英國語文能力:
若從非英文授課的高等院校畢業(yè)。須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或以上成績。
報名費:
本地生港幣300元或非本地生港幣600元。錄取與否概不退還。
2022/23學年度學費:
一年全日制:港幣十三萬元正,分二期繳交。
二年兼讀制(只適于本地生):港幣十三萬元正,分四期繳交。
本地生及非本地生學費相同。如延期畢業(yè)則須另繳學分費用。
報名截止日期:
2022/23學年秋季入學
本地生:2022年6月30日
非本地生:2022年5月31日
2022/23學年春季入學
本地生:2022年11月14日
非本地生:2022年10月03日
語言要求類碩士
? ? ? 珠海學院于二零一七年三月成立佛學研究中心,開設「應用佛學文學碩士」課程。中心立足香港、面向世界,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漢傳佛教教研平臺?!笐梅饘W文學碩士」課程以中文授課,力邀國內外高僧大德與資深學者來港講學與交流,于研習漢傳佛學博大精深智慧的同時,課程積極倡導學生學以致用,擴展視野、改變思維方式、提升自我認知、改善人際關系,活用佛法于日常生活之中,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能夠從容應對、專注當下一刻,讓美好人生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