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打綠《韋瓦第計劃》—— 四季狂想曲

如果讓你分別用一物象去形容四季,你會選擇什么?
我的答案是生命,短褲,落葉,灰色。
蘇打綠用了日光,狂熱,故事,未了來形容四季,并嘗試用民謠,搖滾,詩歌,古典流行四個曲風(fēng)來詮釋和歌頌四季。

韋瓦第計劃(Project Vivaldi),由臺灣知名樂團(tuán)蘇打綠發(fā)起,靈感來源于以音樂呈現(xiàn)文字、寫出了四季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18世紀(jì)初古協(xié)奏曲之父-安東尼奧·維瓦爾第。蘇打綠以“One Season, One Concept”,四個季節(jié),四座城市,用四種情緒制作四張專輯,發(fā)動跨國“音”謀,打造完全“蘇打綠”的曲風(fēng)。

促成這個計劃的靈感來源,其實是蘇打綠第三張專輯《無與倫比的美麗》里面一首歌《四季狂想》(這首歌是史俊威作詞),里面第一句歌詞“太陽下早已沒有新鮮事”,不僅是出自《圣經(jīng)·傳道書》(小威本身是基督教徒),也是尼采“永恒回歸”哲學(xué)理論的中心思想。永恒回歸,也就是輪回的哲學(xué)觀點,在蘇打綠的很多作品里都有體現(xiàn),比如《未了》。當(dāng)然,這個計劃本身也是一個大“輪回”,正如四季更迭,周而復(fù)始。
整個系列由四張專輯《春·日光》《夏/狂熱》《秋:故事》和《冬 未了》構(gòu)成,完成計劃總共歷時了6年,可以說是蘇打綠出道14年以來,構(gòu)思最大膽、耗費(fèi)最多心血的一部作品,也是國內(nèi)獨立音樂領(lǐng)域的一項創(chuàng)舉,體現(xiàn)了蘇打綠在專輯概念上的非凡造詣。


韋瓦第計劃---四季狂想曲 第一部?春·日光
春伊始,選擇了自己熟悉的家鄉(xiāng) - 臺灣臺東作為起點,曲風(fēng)沿用了千百年來中國人民最喜歡的民謠。
四季專里,每張專輯的曲名連起來都是一手小詩
春
融雪之前,牧神搭上春色的火車,而, 日光?
在我們之間,各站???
一千座噴泉,交響夢,異次元的玫瑰?
嬉戲之后,早點回家
春的主調(diào)是溫暖的。用融雪、日光、玫瑰、噴泉等物象去歌頌自然。
猶如人的童年時期般充滿朝氣,歡樂,單純。
歡樂的基調(diào)貫穿整張專輯;
日光主打,各站停靠出彩,融雪之前遺珠,交響夢搖籃。作為起點,春立意深刻且旋律悅耳,替這個計劃拉開了華美的帷幕。
美好是因為挑戰(zhàn)無私的天真,罪惡是因為克服背叛的恐懼 ?—— 日光
每一個蝴蝶都是從前一朵花的鬼魂,回來尋找它自己 ——?各站???/p>


韋瓦第計劃---四季狂想曲 第二部?夏/狂熱
夏在沉寂中爆發(fā),在雷雨中發(fā)作,在空氣中乘涼。
來到夏天,讓你感受蘇打綠的熱情與力量!
趕在熱死前呼喊,控訴蚊子的騷擾,歇斯底里歇斯底里歇斯底里就是夏天!
夏
掌聲落下,他夏了夏天
蟬想,包圍,御花園
彼得與狼,共舞,無眠
狂熱,煽動,近未來
搖滾樂的核心是追求自由和反叛精神,于是創(chuàng)作者在這張專輯化身酒神,狠狠地控訴了那些阻礙我們前往自由道路的人,并且表明自己會以壯烈和華美的姿態(tài)來對抗到底。(掌聲落下,包圍,御花園,狂熱,彼得與狼)整整5首!
懷緬逝去之愛與消逝的純真(蟬想,無眠,近未來,煽動)
歌頌生活(他夏了夏天,共舞)
面對輿論,質(zhì)疑和攻擊,吳青峰曾寫過一首《這天》來回應(yīng)那些傷害他的人。
他表明會以溫柔和陪伴相還,陪伴是指他們會一直創(chuàng)作音樂。
任憑誰說我有多蠢,不讓你的新聞,毀了我的單純 ——?狂熱
相信多數(shù)和謊言,相信新聞和表面,這就是我們拉不下臉相信的世界 ——?包圍


韋瓦第計劃---四季狂想曲 第三部?秋:故事
秋是涼的,蕭瑟的。
原定于兩年內(nèi)完成的韋瓦第計劃,卻因為兩位團(tuán)員服兵役中斷,遲到了三年才被推出。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漸漸意識到了可以把專輯做得更“大”,所以秋冬兩張專輯相比春夏會稍稍不同。
秋
故事,從一片落葉開始
獨處的時候,我好想你
偷閑的翅膀,天天晴朗
說了再見以后,我們走了一光年,再遇見
拾穗,你心里最后一個,小星星
從曲名來看,獨處,偷閑,再見會是幾個關(guān)鍵線索。
秋天本來就是一個會引發(fā)很多思緒的季節(jié),所以這張專輯放大了“情緒”,展示了蘇打綠“多愁善感”的一面。
秋在北京制作,專輯里除了香山紅葉以外,還有二胡,古箏等中國古樂器。
秋與大家間隔3年才見面,市場和樂壇的反應(yīng)并沒有十分理想,也是四季里我聽得見最少的一張。
在秋里,鼓手小威和貝斯手馨儀有特別獻(xiàn)聲。
唱出自然的節(jié)奏,流入了世俗的耳朵?——?我們走了一光年
藥水請肖邦地擦,謊言請李白地講 ——?你心里最后一個


韋瓦第計劃四季狂想曲 最終章:冬 未了
來到冬,蘇打綠用未了填上韋瓦第計劃的最后一個空格。
因為要結(jié)束,因為是開始,所以整張專輯討論的是循環(huán)(輪回)。
冬
痛快的哀艷,對殺人狂指控,地平線
我們不懂,博物館,回車諾比的夢
下雨的夜晚,他舉起右手點名,everyone
墻外的風(fēng)景,未了,must keep singing
作為制作成本最高的專輯,冬專輯這次遠(yuǎn)飛柏林與交響樂團(tuán)合作。所以在這張專輯里,有時你會突然被大提琴或者小號帶到電影配樂里面去。
因為是輪回專,冬把春夏秋三張專輯里出現(xiàn)過的曲風(fēng)再次展現(xiàn),再次融合。
如果你熟悉蘇打綠的話,你會有一瞬回到你熟悉的季節(jié)里面去的感覺。
春(地平線,我們不懂),夏(墻外的風(fēng)景),秋(下雨的夜晚)
冬也是四季里最城市化的一張,曲名更多地圍繞人類文明產(chǎn)物命名。
相比春夏秋的自然物象命名法,冬在曲名上用典眾多。
此外,在Disc 2里面,鍵盤及小提琴手阿龔選了專輯里的7首歌制作了純樂器演奏的Bonus track
快樂的 美好的 都還在這里 等著你—— 下雨的夜晚
永恒回歸不斷,日光子夜循環(huán)?——?未了


冬未了讓蘇打綠在第27屆金曲獎榮獲了最佳國語專輯,最佳樂團(tuán),最佳制作人獎等幾項大獎,堪稱當(dāng)晚最大贏家。
但他們卻在此時宣布即將暫時休團(tuán)的消息。
表明為了創(chuàng)造更好的作品面世,選擇了暫時休息。
接著他們進(jìn)行了告別巡回演出,在臺北小巨蛋的故事未了演唱會是華語樂壇至今質(zhì)量至高的演唱會。
這場演唱會延續(xù)冬專輯的交響樂編曲,精心挑選了以往所有專輯的作品重新編曲,來作為一場完美的收尾。
從春天的日光出發(fā),我們見證了蘇打綠夏狂熱的模樣。
當(dāng)秋天的故事繼續(xù),我們看到了蘇打綠冬未了的曲線。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日光狂熱,故事未了。
人生總是在告別與不要告別中交替,輪回。
當(dāng)懂得了其中的真意后,我們把不要告別改寫成告別。

除了整個計劃及計劃內(nèi)作品體現(xiàn)出的思想深度、審美高度和人文關(guān)懷之外,每張專輯里、專輯與專輯之間,還隱藏了一些創(chuàng)作人獨到用心的“彩蛋”。
1.專輯名都是“季節(jié)+主打歌”這樣的形式,但是從上一張專輯的主打歌的歌詞,能夠推出下一張專輯主打歌的名字,如:
《日光》里“狂熱”出現(xiàn)1次;
《狂熱》里“故事”出現(xiàn)2次;
《故事》里“未了”出現(xiàn)3次;
《未了》里“日光”出現(xiàn)1次。
2.專輯名中符號的意義:
《春·日光》“·”為樂章符號,對應(yīng)專輯中的“配樂”;
《夏/狂熱》“/”為詩歌符號,對應(yīng)專輯中的“英文詩”;
《秋:故事》“:”為口述符號,對應(yīng)專輯中的“Interlude(口白)”
《冬 未了》空格對應(yīng)專輯中的空軌。
3.每張專輯對應(yīng)一種風(fēng)格、一座城市、一種情緒和一個主神:
《春·日光》
主打城市:臺東 主題類型:溫暖民謠 主唱發(fā)色:粉紅色 主神:牧神
《夏/狂熱》
主打城市:倫敦 主題類型:熱情搖滾 主唱發(fā)色:綠色 主神:酒神
《秋:故事》
主打城市:北京?主題類型:憂傷詩歌 主唱發(fā)色:楓葉紅 主神:谷神
《冬 未了》
主打城市:柏林?主題類型:交響與流行的融合?主唱發(fā)色:冰藍(lán)灰色?主神:薛西弗斯